我,班主任,被迫营业(372)
第一个交接场地的景象,早就冲出去的田潼曦可不清楚。
没有了顾青丽“活地图”的异禀天赋加持,田潼曦陷入了迷茫,成了一只没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地在迷宫里撞。
当然,和外班同学的表现别无二致,田潼曦的表现也算不上多丢人——毫无停歇地在迷宫里折腾,至少能让田潼曦保持清醒,不至于困倦到直接找个角落睡大觉。
看台上的10班同学这时终于坐不住了。第一棒的顾青丽把他们的期望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仿佛以为接下来的每一棒都会像顾青丽这样顺利。
然而,当看到屏幕上田潼曦在迷宫里毫无章法地乱撞,嚷嚷声此起彼伏:“求求了,你已经第三次走进这条死胡同了!”
“别绕了啊,这条路你已经来回走了两遍了!刚才从左走到右,现在又从右走到左。田姐,别被迷宫玩了啊!”
就在田潼曦转得头昏眼花、怀疑人生时,她推开了一扇奇怪的路障门。
门后的电子屏幕亮起,一道结合了排列组合、指数和三角函数的数学题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家娱乐公司的主要客户群是大公司里的来团建的职场精英,来闯关的都是毕业多年的成年人,除了大学理工科教职工,哪个打工人还会记得高中这些数学知识?
在所有数学题的题库中,这道出现在这第二关的题目能难倒最多人。不少上班族在闯关时遇见这题,完全忘了排列组合的公式——好在数字都不大,他们干脆在随身携带的草稿本上,硬着头皮穷举出所有排列组合,才能闯关成功。
更有人连sin30是多少都不知道,计算更是无从算起,只能求助场外的同事。
不过,这样的“难题”对于知识储备处在人生巅峰的高中生而言,根本不足为惧。即便是像田潼曦上课睡觉、成绩一般的“学渣”,排列组合公式仍然信手拈来,解决问题也只是洒洒水的工夫。
毕竟,所谓的“学渣”也是全市顶尖的重点中学的“学渣”,对比的对象是有意报考清大燕大的“学神”。
解决数学题后,田潼曦顺利通过障碍继续前进。
这一轮后,由顾青丽所建立的领先优势已经开始被慢慢拉近。
其他班级的第二棒选手也在迷宫里乱撞,有些人凭借亿点点的运气,少走了几条死路,班级总成绩略有提升;而另一些选手运气就不太好了,比如9班,在田潼曦都把接力棒递给第三棒的曹毅时,9班的第二棒刚刚交接完毕。
相比之下,田潼曦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三棒是连着三个男生——曹毅、沈建和顾凯兴。
这三位男生的表现同样稳定,成绩在参赛选手中居于中游。
轮到顾凯兴时,他意外遇到了一道古怪的英语题:“In the English dictionary, which word is always spelled incorrectly?”(在英语词典中,哪个词永远拼写不正确?)
这类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看似刁钻,实则是考选手的反应力和跳出惯性思维思考的能力。
想会逗乐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脑子转的快。平日里热衷编段子的顾凯兴,时常还去参考高老师推荐的国外情景喜剧,对一些英语谐音、文字游戏梗也驾轻就熟,这种脑筋急转弯可难不倒立志成为喜剧演员的顾凯兴。
“答案是‘incorrectly’(不正确)”
一边自言自语,他一边照着屏幕上的原题把这个词拼写下来。
果然,路障消失,眼前出现的竟然就是这个迷宫的出口!
接下来两棒的选手杨陶璐和许岩,迎来的障碍考验不再是智力,而是体力与身体灵巧度的双重挑战。
杨陶璐的关卡颇有几分像高一时玩过的“跃动格子”,必须踩在指定颜色的色块上,一步步跳到对岸,如果中途踩错了任意色块,则会被判定失败,必须从障碍的起点重新开始。
身高刚过一米五的杨陶璐本就为自己的身高感到苦恼,这关卡更是直戳她痛处,尤其是最后两个色块间的距离跨度之大,连一个成年男子也只能勉强跃过,而对于她的小短腿而言,无异于天堑。
最后两个色块一左一右,也像两大护法一样,拦住杨陶璐的去路。
尝试了几次都失败,她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眼看已经没有什么力气。
再这样硬撑下去只会白白消耗体力。
杨陶璐抬头看向场外观众的方向,想到前几棒的队友至今未使用过“场外求助”功能,犹豫片刻后,最终选择了向场外同学寻求帮助。
求助信号一发出,场外的10班同学却集体傻眼——他们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杨陶璐正在挑战的内容,这是纯粹依赖身体条件的关卡,按照规则,场外观众又不能作为“外援”替她进去闯关,这信号发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314章
其实,无论是其他班级的选手,还是来此团建的白领,大多会将场外求助机会留给解算术题或逻辑难题时使用,毕竟,场外观众可以利用手机、计算器等工具快速解答,效率远胜于场内选手的心算。
然而,10班的同学有点轴,前面的田潼曦和曹毅在遇到计算题时都选择硬扛,宁愿多消耗几秒时间完成任务,也不愿浪费求助机会。
他们的想法很一致——越往后,题目难度可能越大,将求助机会留给可能真正需要这些机会的队友,才是明智的选择。
结束自己那一棒,回到候场区观战的沈建也很懵,要是能把他那一棒和杨陶璐调换一下顺序该多好!
沈建那一棒的障碍是一道英语题,连线单词和对应的图片。
虽然他试了几次最终通关,可若是让身为英语课代表的杨陶璐闯这关,速度肯定更快。
而沈建这个练跳高的体育特长生,别的没有,唯独一双大长腿惹人瞩目。若是让他去闯踩格子的这一关,可能连跳都不用跳,只要跨个大步,就能轻松迈过。
若是换成潘梦影,她或许能够凭借灵活的肢体,做出近乎横劈叉的动作,同时踩到那两块间距极大的格子。
但杨陶璐不行。她既没有沈建那样的大长腿,也没有潘梦影的柔韧性。她选择求助场外观众,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反正自己是倒数第三棒,队伍正好还有三次求助机会至今未用上,不如碰碰运气,说不定场外会有个脑子转得快的人,能给出些靠谱的建议。
说来也巧,看到杨陶璐面临的局面,舒惠静忽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去年自己在跳舞毯上的表现。
当时,舒惠静挑战了一首名为《尘埃》的高难度乐曲,需要同时踩下三个方向的箭头。其他人都认为这是曲目舞步设计的bug,但舒惠静却凭借手脚并用的策略,成功通关。
这会儿,他眼睛一亮,琢磨起来:杨陶璐是否也能采用类似的方式呢?毕竟,关卡的要求只是正确颜色的格子上感应到一定重量,同时错误的格子上没有重量,并没有规定必须用脚踩。
“试试手脚并用!”舒惠静从看台上站起,冲着挂在10班看台前方、能连接到杨陶璐耳麦的话筒高喊,“用手撑在远处你够不到的那块砖上,身体倾斜下去,小心,别让其他部位碰到错误颜色的砖!”
杨陶璐一愣,没想到真有人出这么异想天开的主意?她低头看了眼那块离自己一米多远的砖,心里嘀咕,这不会是个馊主意吧。
不过转念一想,反正跳了这么多次都失败了,不如试一试。
她打算整个人倾斜下去,可把手撑在地面似乎对胳膊的损伤太大了。
又想了想,她脱下校服外套,卷在手里当作缓冲。他蹲下身子,尽可能降低身体重心,减轻对手肘的冲击力。
第一次尝试时,因为过于担心受伤,她的膝盖下意识触地。
尽管迅速将膝盖抬起,但部分错误的地砖还是感应到了足够重量,挑战失败。
不过,经过这一次尝试,杨陶璐也意识到,因为自己身体比较轻,整个身体下沉的重量带来的冲击力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第二次,她摒弃了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一个挺身,将双手搭上远处的地砖,双脚还稳稳踩在原来的格子上,摆出一个类似俯卧撑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