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主任,被迫营业(321)
她迅速在脑海里建立起了3D模型,好像自己坐在某款驾驶模拟器游戏里一样。尽管远隔数公里,那些画面却历历在目:虹溪大道的分岔路、街角的标志性建筑物,还有一些她曾经走过的、偏僻但能够连接到小区的捷径。
她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的地形迅速整理成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关姐,我知道怎么绕开虹溪大道去硕明小区。我可以告诉你们一条路,让救护车尽快到达。”
尽管关姐神情焦急,近乎绝望,但她还是愣了一下,看向顾青丽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顾青丽坚定地点了点头:“那里我去过,还住过几天,周围的路我还记得。”说完,她在脑中飞快整理了思路,开始向驾驶员描述路线。
一直对她冷嘲热讽的年轻小伙挑了挑眉,小声咕哝道:“还真是活地图啊?”
顾青丽却没有理会,指着电脑屏幕上此刻因为网络中断并没有及时更新的地图:“让救护车从虹溪大道往东绕行,右转进入临溪路,之后直行约五百米,就能看到一个建筑工地的标志牌,建筑工地叫什么我忘了,但我记得是用绿色的漆刷上的标志。工地东侧有一条小路,能开车进去,地图上没有显示,是工地运送材料的路线,不用的时候也有私家车通过,想必他们也不会阻止救护车进去,可以避开堵塞区。穿过那条小路,对面就是硕明小区。”
关姐还在犹豫,旁边的李姐忍不住插嘴:“试试吧,网络总不好,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
关姐最终点了点头,赶紧将路线通过对讲机传达给救护车驾驶员。对讲机那头传来驾驶员惊讶的声音:“工地的临时小路?你们确定?好,我照办!”
“这姑娘对开发区的路还真熟得像背地图似的。”一个年长的调度员忍不住感慨道。
几分钟后,传来消息确认救护车顺利绕开了堵车处,成功通过工地临时小路,到达伤员所在小区的信息。调度室里的大家相视一笑,纷纷对顾青丽竖起了大拇指。
关姐长舒一口气:“顾青丽,这回你帮了大忙了,你这‘活地图’名不虚传啊!”
一旁的小伙子也悄悄放下了手机,眼中带着不甘,却不得不承认顾青丽刚才的表现让他刮目相看。他摇了摇头,嘴里小声嘟囔了一句:“活地图,还真有点厉害了。”
当然,事后调查发现,这次网络中断的事故和急救中心关系不大,而是由数据机房的一场网络攻击引发的。急救中心的网络系统连接到全市核心数据机房,而该机房遭遇了黑客攻击。全市多个服务系统,包括急救中心、部分金融机构和交通部门,都遭遇了网络波动,导致临时中断。有些讽刺的是,对月常断网现象熟视无睹的急救中心调度室,却因为在此次事故中临危不乱,没有耽误救护车派遣和引导工作,全体受到了表彰。
调度员们逐步让顾青丽参与接听一些优先级较低的电话,比如轻微受伤或简单疾病的求助。这些电话虽然不紧急,但同样需要调度员判断准确,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资深调度员们也终于对她刮目相看,教她一些接线过程中常用的问答技巧,以及更加细致入微的急救策略。
闲暇时,顾青丽也开始花更多时间走访城市。主要道路自不用说,她还会特意留意城市各个街区的地标,比如某个不起眼的便利店、菜市场旁的石凳、地铁站边的一棵大树等。
渐渐地,几乎整座城市的每条主干道、每个社区的分布,甚至哪几个老旧小区存在一两条隐秘的巷道,她都能熟记于心。
又是下午将近五点,顾青丽正准备下班离开,急救中心的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声音嘶哑的喘息从听筒那端传来:“我头好痛……73岁……脑梗……”
接线员王叔敏锐地意识到,这名患者情况不妙,似乎意识不清、反应迟缓。他迅速询问:“您现在身边有人吗?”
电话那端传来一阵气若游丝的喘息,随即,一个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回答:“没人……家……我……”
王叔继续问道,语气短平快:“您的地址?我派救护车马上赶过去。”
可对方在沉默了好几秒后,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家……红桥……桥下……”接着,声音再次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开始前后矛盾起来。病人似乎在试图说清楚位置,却因为意识模糊,无法形成连贯的句子,只能断断续续提到“桥、超市、小区门口”这些散乱的词。
急救中心可以定位求助人的方位,靠的却是电话信号的三点定位,对通话时长有要求,且定位不如治安部门的准确。然而,时间就是生命,拖得越久,对面的情况就越危险。
一时无从判断患者的具体位置,只好尝试让对方提供更多线索。然而随着问题的深入,患者的回答却愈发混乱,几乎是前言不搭后语。
王叔按住电话,小声叹了口气,想先调度一辆救护车派到定位的附近街区,以免耽搁太久。
“桥,桥北……不对,不对,桥东……花园超市,啊好痛……”他费力地说着,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模糊的信息让其他调度员都皱起眉头,但顾青丽却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附近符合描述的几个小区,让王叔问道:“您在虹溪大桥下的桥东小区,北门口有个‘花园超市’?”
病人没有回答,但电话中传来了一声含混的“嗯”,像是确认。
第270章
王叔当即立断,决定相信顾青丽的话。通话时间还不够,暂时无法定位,但是至少可以将救护车派到顾青丽所说的地方。离患者越近,获取详细定位后,再需要花的时间就更短,更有可能救人一命。
随着通话时间逐渐增加,求助者的位置信息也在逐步确定,地图上,代表求助者当前定位的范围圆圈逐渐缩小,已经缩小到了半径30米之内。
而顾青丽在完全没有看地图的情况下,就敏锐地从一位疑似脑梗患者并不清晰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他的地址。
电脑上的定位圆圈也显示,患者的定位的确在虹溪大桥东侧。
可以听出,此时电话那端的求助者已经快要丧失意识了,他用最后的一点意识报出了自己的单元号:“307……”
然后,无论电话这头的王叔怎么试图和他通话,他都只能含混地发出几声痛苦的呻吟,或者沉重的呼吸声。
幸好有了顾青丽的帮忙,救护车已经抵达了桥东小区。
小区的保安看到救护车来,也丝毫不敢怠慢,连忙放行。听说救护车司机并不确定求助者在小区哪栋楼里的307房,保安还火急火燎地拿出了小区业主名单,帮忙对照。
“咱们小区不是很大,一共有二十栋楼,其中五栋都有307号,我帮您看看……1号楼307暂时空置,没人住;5号楼307是一对带孩子的小夫妻在住;9号楼307是出租房,不太可能有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吧?13号楼……对了,13和17号楼的307都有老人在住,其中13号楼是一对老夫妇,17号楼则是一个独居老人。这样,我先给13号楼那里打个电话,要是有人接,说明没问题,您先去17号楼307看看情况!”
也是赶巧了,这座小区的保安大爷是个退伍侦察兵,不仅热心服务人民群众,还具有极强的个人素质,在形势紧急的情况下,他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并制定最佳战斗策略。
很快,小区保安接通了13号楼307室老奶奶的电话,她说自己在家,老伴在看电视,并没有打120求助。
而17号楼307的电话响了半天,却一直没人接,保安大叔连忙通知救护车驾驶员,基本确定了求助者的具体楼号。
几分钟后,几位急救人员破门而入,将已经倒在地上、几乎不省人事的求助者抬上了救护车,送进医院。
几天后的工作日,顾青丽还在三中上着课,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天的急救中心调度室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那位求助者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