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主任,被迫营业(120)
原来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多弯弯绕,纯粹是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天赋,还动用了余老师的关系。
真是用心良苦!
余老师退休后不再保有农科院正式研究员的身份,想要进入训练基地,还要找旧相识开证明。再说了,六十多岁,周末放假还请她老人家出远门,总归不合适。
所以,她并没有亲自带孙志亮参观,而是请自己退休前的学生孟俊帮忙。
孟俊想,自己是余老师以前的关门弟子,孙志亮是她现在的学生……
——四舍五入,是师弟了!
开车带孙志亮绕着偌大的农科院试验田转一圈,再找几个重点研究项目稍微介绍一下,基本上半天就过去了。
“过了这条线,就是我们的实验田。”孟俊指着路旁一处并不算显眼的标识,向孙志亮娓娓道来,“实验田并没有用围栏围起来,因为,在实验田周围进进出出的啮齿类动物、鸟类、昆虫、蚯蚓等等,都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没有了它们,做出来的结果,很可能只在实验室环境下有意义,却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
孙志亮点点头,若有所思,目光却很快被车窗外的风景吸引。
大部分户外实验田在冬天闲置,黄褐色的枯萎稻草,或者残留的秸秆铺陈在田地里,被冬日暖阳照着,金光灿烂,倒别有一番凋零的美感。
孟俊介绍说,实验田上堆着的枯萎稻草都是该清理的。个别田大冬天还在做实验,大规模机械清理有风险,只能人工来。
按理说,这种活计,招十几二十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就行,但每个团队的经费都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
反正田地还不急用,科研人员每天蚂蚁搬家清出一些,开春了若是还清理不完,再招几个学生。
“我的实验都在温室大棚里,我现在就带你去看看。”
三分钟后,车停在了一片大棚前。
和枯败又清冷的户外实验田相比,大棚里温暖如春,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阳光透过半透明的棚顶洒落下来,照在翠绿的秧苗上,显得生机勃勃。
孙志亮嘴角扬起,不禁感叹:“真美啊。”
这个大棚里正是孟俊自己的研究项目。听“师弟”夸赞大棚里的景色,孟俊也很高兴。
“这个大棚里有四块实验田,种的都是水稻。种水稻的农民都知道稗草——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是水稻田里最常见的一种杂草了,和水稻长得像,难以依靠肉眼判断,和水稻抢夺营养。目前,最有效的除稗草方式是化学除草剂,它们伤害特定种类的杂草,却伤不到水稻。可是,除草剂的问题在于,过量除草剂进入土壤后,会渗入地下水,对周边的生物圈、水源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不仅破坏生态平衡,也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对生态影响更小的除草剂上了。”
余老师特地交代自己带着参观的小师弟,不用孟俊多想,要么余老师很喜欢他,要么,就是有什么背景。
所以,在给孙志亮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时,孟俊尽心尽力,甚至有些诚惶诚恐。
生怕孙志亮听不懂,又担心孙志亮听烦了,他甚至还设计了一个互动问题:“早期生长阶段,稗草在外表上和水稻高度相似,不是经验极其丰富的农民,根本看不出差别。来,同学,我手机上左边的图片是水稻秧苗,右边是稗草。我左手边这片田地是不加除草剂的对照组,混合了水稻和稗草。依照图片,你能分出哪些是水稻,哪些是稗草吗?”
孟俊也直接把手机交给孙志亮,让他对照着找。
孟俊心想:自己研究水稻好几年,还要凑近仔细查看叶片形状、茎的高度,才能分辨出各种差别。一个高中生,还是个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城市孩子,就更……
他的思绪被孙志亮的话语打断了。
“哦,还挺好认的呀。这个是水稻,这根是稗草。这边两根都是水稻,它们中间夹着的这根应该是……哦不对,应该也是水稻。这边这根才是稗草。”
哈?怎么回事?孟俊的脑子一时间有点宕机。
本来以为孙志亮随便往田里看两眼,就会因为两种植物太难分辨而直接放弃。
结果,他不光没有放弃,认真去辨认了,而且根本没对着手机上的图片看上两秒,就做出了解答……
该不会是瞎蒙的吧?
“等等,同学,我刚才有些走神了,你再指给我看看。”孟俊抖擞起精神来。
“好啊,”孙志亮也很爽快,“这根是稗草,这根是水稻……”
孟俊凑上前去一番辨认,忽然间感到头皮发麻。
指了□□根。准确率百分百。
就算“师弟”全是瞎猜的,这准确率也太高了吧!有这本事,不如去猜下期三色//球的号码吧!
孟俊惊叹,又问道:“哇,好厉害!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哦,你不是给我看了例图嘛。图上的稗草叶子挺宽,叶脉处有些发白,和水稻不一样。还有,水稻的叶子和茎连接的地方长了些细细的绒毛,但是稗草却没有这些绒毛,同样的部位看起来很光滑。哦对了,还有,稗草的叶子好像比水稻更绿,不知道是不是两张图片曝光不一样啊,我没敢用这个来区别,只作参考。不过,只靠之前说的两个特征,就差不多够区别了。”
孟俊看着孙志亮,嘴不由得张得老大。
第99章
孟俊是三年前才开始研究水稻的。此前,他一直跟着余老师研究几种蔬菜的抗虫病品种改良。余老师退休后,蔬菜项目转移给了另一位资深研究员,孟俊转而研究水稻。
这是他第一次主持研究项目。团队里有帮他做实验的技术员,但田里的工作,要么亲力亲为,要么从合作大学勤工俭学的本科生中招募人手。
两年前的孟俊,对水稻与稗草的区别几乎一无所知,还得查阅资料、请教村里的几个老农,才勉强总结出一些特征。
一间大棚,四片实验田,虽然规格比户外实验田小得多,但是都密密匝匝种着水稻。每块实验田里喷洒的除草剂种类浓度都有区别,一片田地中,水稻与稗草数量的比率,是衡量除草剂效果的指标。
成天和它们打交道,不由得孟俊对这两种植物的区别不熟悉了。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两年来,只要不在办公室里写论文、在实验室里做配方成分检验,孟俊的大部分时间就扑在实验田里,耐心地数稗草和水稻的数目。
两年下来,他也掌握了些属于自己的方法。不过,即使熟能生巧,轮到孟俊辨认的时候,他还是要仔细凑近了去看。在同一棵植株上,至少花上三四秒钟的时间,才能准确分辨。
……结果你告诉我,这个高中生只看了手机上的图片两眼,就能辨认出水稻和稗草的区别,还又快又好又准确?
孟俊这会儿才开始相信,余老师让自己带这个学生,绝不是她老人家一时兴起。或许,余老师真的师者仁心,发现了这位小孙同学的特殊才能吧。
心里一边感慨: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另一边,孟俊又想继续测试孙志亮一下。
孟俊手指向从左边数第二片试验田。先前那一片是对照组,没有使用任何除草剂,而这第二片实验田,则施用了浓度5%的PATV-32号除草剂——这是孟俊新近配制出的除草剂,溶于水后可以在几天内迅速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除草效果还需要验证。
之所以选择让孙志亮去数这一块实验田,原因很简单。昨天记录数据时,孟俊刚数过这片田的良害数量,也计算了比率。
短短24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无论是水稻还是稗草,都不至于疯长。所以,等孙志亮数完了,也方便孟俊核对。
本来以为来参观农科院就是走个过场、玩一玩的,没想到还给自己摊上了一项大活计。
这个念头从脑海一闪而过,孙志亮却并没有多少不满。说实话,在混杂长了水稻和稗草的田地里分辨两种长相高度相似的植物,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