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司空(154)

作者:牛角弓 时间:2022-09-27 10:33 标签:穿越时空 悬疑推理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与凤家别庄距离最近的几个庄院倒是因为“冬日响雷”而有些人心惶惶,听说庄头还预备请无量寺的大师来驱邪。
  凤家别院的小山头占地约有百亩,山上怪树横生,杂草遍地。山中一道宽阔峡谷,谷中一片乱石滩。
  正午时分,乱石滩上突然间爆出一声巨响,伴随着剧烈的震动,浓重的烟雾笼罩了整个山谷。即便是站在峡谷另一端的人,也被震得站立不稳。
  司空张着嘴活动下颌,觉得耳畔嗡嗡嗡的,虽然事先堵了棉花,还是震得半天听不见声音。但从连云城眉开眼笑的表情来看,爆破的效果他还是很惊喜的。
  地雷、手雷,这些东西制作起来难度其实并不大,但地雷这东西,容易误伤平民,用现在的话来说有伤天和。何况关外地广人稀,也不适合用地雷来打埋伏。
  所以司空和连云城研发的重点在于手雷。
  考虑到中辽边境的作战环境,能产生较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的攻击性的手榴弹成为研发的首选。
  这一次试验之后,连云城就带着凤家的侍卫和厚厚一摞试验记录回北方去了。他需要合适的场地来做进一步的试验,京城附近显然并不合适。
  虽然寒冬腊月的并不适合赶路,无奈连云城归心似箭,凤随也只能点足了侍卫,一路护送连云城和他的徒弟们北上。
  就在连云城一行人走后,附近庄院的人就请来了无量寺的大师来驱邪作法。再后来连司空也听说了无量寺的大师们佛法深厚的传言。据说经他们一番作法之后,总是闹出震动与响声的“邪物”就消失不见了。
  连云城走了,凤彦则被凤老太太强硬地留下来过年。
  凤彦拗不过祖母,只好不情不愿地留在京城过年,并寄希望于凤随能在年后讨来北上押送岁贡的差事,好跟他一起出发。
  腊月二十二,崇佑帝封笔,朝廷也开始放年假了。
  衙门封笔的前一天,大理寺接到了京畿衙门转过来的一份公文。
  公文上说,桃花镇近郊有一家庵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被火神教的人给占了,时不时就会聚众搞一些活动。
  桃花镇的知县对此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在前几天,从京城传来衙门在收缴线香和佛像的消息,结果桃花庵就大半夜的着起火来。还好庵堂位于桃花江畔,方便救火局破冰取水,附近也没有什么民房,并未造成太大损失。
  等大火扑灭,众人才发现庵中的法师们早就跑了,而庵里稍微像样一点儿的东西也都被卷了个空。
  桃花镇知县生怕这两位法师身上有什么大干系,连忙发了公文知会京畿衙门。
  “两名法师均为女性。”凤随穿着一身便服,对书房里的几位亲信说道:“其中一名是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子,法号中云。另外一名是年轻女子,二十岁,法号叫玉歆。这两人疑似卷走了庵中的所有财物,如今下落不明。”
  只有年纪、法号,连个画像都没有,这人就算走到大家伙儿的眼前,谁认得出来?
  “火神教的大本营在襄州。”凤随也知道这个事儿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个通知。
  京城里形势严峻,眼瞅着又到年下了,巡防也格外森严,这两个法师只要稍微有点儿脑子,也不会往京城来。


第123章 除夕
  烈火帮和火神教在京城掀起的波澜,在越来越浓厚的年节气氛里,渐渐的平息下来。
  连云城走后,司空也真正清闲下来,整天陪着妹妹们逛街,采买各种年货,或者去师父那里蹭个饭,或者帮帮忙什么的。
  宋代的年俗与后世相仿,虽然没有贴春联福字这种喜庆的民俗,但家家户户也要搞清扫、挂桃符、贴门神、放鞭炮。吃食上花样更多一些,北边的人也吃饺子,南边的人多吃年糕,这些都与后世的习俗差不多。
  要说有区别的话,就是这个时代的民间活动更加丰富,光是五花八门的街头杂耍就令人眼花缭乱,别说小孩子爱看,司空这个成年人也常常看的忘乎所以。年节时候还有庙会,那就更热闹了。
  司空的这些兄弟姐妹都是孤儿,除夕的各种活动中也就没有祭祖这一项,大家只是随着顾婆子给菩萨上了一炷香,磕几个头,祈求一家老小来年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司空留在梧桐巷里,陪着一家老小吃过丰盛的晚饭,带着妹妹们放过爆竹,再挨个给她们发压岁钱(杜氏的女儿也发了一份儿),然后告辞去了师父李骞那里守岁。
  这是他们事先就商议好的。梧桐巷的这个家里一屋子女人,他不好留在这里过夜,只能留她们自己在家守岁了。
  随着女娃子们渐渐长大,不光是年节有许多忌讳,平日里的来往也多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还好之前从凤家的庄子上回来的时候,司空带回来两只半大狗子交给妹妹们养着。这两只狗子机灵得很,叫声也洪亮,倒是可以给她们看个门。
  梧桐巷前后左右都是老街坊,顾婆子在这里住了半辈子了,平时跟邻居们交情都不错,若是有什么事儿,听到狗子叫唤几声估计就有邻居出来看了。
  这一带的邻居都知道这几个女娃子有个在官府里当公差的哥哥常来常往,又有国公府的嬷嬷们经常上门。而且京畿衙门的兵丁巡夜的时候也经常在这一带绕圈子,因此司空虽然搬走了,梧桐巷的治安反而比原来更好了。
  除夕夜,满城都是爆竹声响。
  虽因战事的缘故,城门仍要关闭,但城中并不宵禁。司空一路来到林宅,虽然也遇到了几队巡夜的卫兵,却并未被拦住盘查。
  林宅的两个门房也正守在自己小屋里,喝着烫烫的屠苏酒守岁,听见敲门声,知道是将离少爷到了,连忙出来开门,一边把人迎进来一边笑着说几句吉利话。
  司空给他们一人一个红封,互相拜了年,便朝着李骞住的菡萏院过去了。林山翁不在京里,主宅空着,这里就属李骞的辈分最高了,故而大家都要在这里守岁的。
  菡萏院里灯火通明,司空进去的时候,暖厅里的气氛正热闹。
  李骞坐了首座,左右两桌是自己的两位老友,温娘子等人或单桌,或两人一桌,围着暖厅围成了一个圆圈。暖厅中央铺着一块红色的地毯,小鱼和小青坐在当中,每人面前摆着一架古琴,正合奏一首古曲。
  司空不敢惊扰弹奏的人,静静地站在门边,欣赏代表了这个时代最高演奏水准的乐者们的演出。
  如果司空的乐感是这个时代的琴师培养出来的,司空或许是可以理解这种风格上较为艰涩的古曲的。但遗憾的是,司空一个养在庙里的孤儿,小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琴棋书画这些东西。
  所以他对于音乐的感受,他的欣赏水准,还完全停留在千年之后……
  这么说是有些古怪,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在司空成长的那个时代,音乐的表现风格更为明快直白,很多优秀的曲目,哪怕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很容易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梁祝》。
  只要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很容易沉浸进去,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悲欢离合。
  但在这里,事情又分为两级,对正常的人家来说,琴棋书画是较为奢侈的学习项目,需要延请名师来教导。但对另外一些不得已没入贱籍的伶人来说,这种学习的机会又令他们失去了与普通百姓平起平坐的资格,从此以后处处低人一等。
  司空由衷的为温娘子和她身边这些乐师们感到庆幸。
  他们不是那种因为家族获罪而没入贱籍的伶人,有林山翁和李骞为他们争取到的、上层社会和整个文人阶层对他们的另眼相看,他们的生存状况,注定要比普通的伶人顺遂。
  一曲终,李骞在上首笑着说:“将离,在那里出什么神?说说,小青和小鱼演奏的如何?”
  两位演奏者也一起转身看着他。小青脸上笑吟吟的,小鱼却带着几分威胁的神色瞪着他,好像在说:敢说哥哥不行,回头揍你!
  司空不好意思的挠挠脸蛋,“那个……我其实没听懂。”
  满座的人都哄笑起来。
  李骞笑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上一篇:别云后

下一篇:山间四食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