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广告商(209)
可京中百姓的穷苦并非常态。
在汴京城中,人只要腿脚能动就能混口饭吃、住上朝廷店宅务便宜租赁的“廉租房”,赵宗楠这样的贵胄人家经常施粮施粥,大相国寺如今也开始办起安养院……
莫说进了京城,只要是靠近京城,就几乎没有人饥冻而死的说法。
可地方上却全然不同。
罗月止静静望着窗外面前辽阔无际的江水。
这并不是个仅靠自己“努力”便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
京城之外,走出了天子荫蔽,那难以言喻的枷锁便终于现出了本相,宛如万钧高山压在人胸口。
身处其中的人从来这样长大,故而熟视无睹,唯独外人仓促之间瞟过一眼,反倒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
山顶的人醉时欢歌纵酒,醒时为自己的仕途筹谋算计,提心吊胆;山下的人佝偻着身子自顾自地活,反倒从满目荒芜中半梦半醒,体味出怡然自乐的安详来。
问不得,救不得,似乎只有维持现状才是好的。
摧折人性命的歹徒已然不在了,即便是赤贫亦值得庆祝。
这样的生民。
阿虎主动问他:“少东家可是又晕船了,要含姜丸不要?”
“不是晕船。”罗月止注视着窗外隐隐而现的高山,“只是觉得大梦一场,如今终于醒了。”
阿虎难得看懂了他的心思,靠在门柱旁问道:“少东家,你可知我和书坊里其他几位老伙计,都是逃难来到京城的?”
罗月止收回视线:“听父亲提起过。”
阿虎嘿嘿一笑,好似是想让他转移转移注意,便将从前的事当成个故事说给他听:“那几年乡里闹蝗灾,人手掌大的蟊贼,不仅吃庄稼,恨不得连人的头发都嚼进肚子里。县里的田地半分收成也没剩下。
官府只是叫乡里人杀虫,却又不给粮食,乡亲们饿极了便吃蝗虫,可蝗虫吃不得,吃多了要中毒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当真是活不下去了。
听说那时候,也是官家发了怒,才将十里八乡的官人都换了个遍。新换来的县官挺好,叫百姓可以挖蝗卵换粮食,一升蝗子换五斗菽。蝗子比蝗虫好抓,掘一捧蝗子,日后便少了千只虫。
可就在大家觉得日子还能过下去的时候,又坏事了。”
阿虎一摊双手。
“听说官老爷们争功,眼见我们这儿蝗灾治得好,便说县令是‘以邻为壑’,将咱这儿的蝗虫都赶去别人地界,虚报政绩,这才叫县里蝗灾消停的。
挺好的个官,没出几个月便又调走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村里人死的死走的走,我也是这时候才逃难到了东京。”
罗月止听得浑身都在疼,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东家积德,不嫌弃我们粗笨,让我们都留在书坊里头干力气活,还教我们识几个字,这是菩萨举止,我阿虎这辈子都要报答的。”阿虎呲着牙笑,看着傻了吧唧的。
他往常都是心智最简单,举止最憨厚的一个,可此时看着身边的少东家,表情很好笑,眼神却很宁静,就如同看着自家年纪尚少、懵懵懂懂的兄弟。
“东家好人有好报,少东家多喜多福,生下来就是个尊贵的人儿,没受过这些苦,心又善,见了穷命的人觉得难过,帮又帮不上,就更难过,阿虎我能看的明白。”
“可天灾也好,人祸也罢,说白了都是命里的劫。”
阿虎说着在罗月止听来极丧气的话,语气却像是理所应当,坦然过头了,几乎显现出一种罗月止暂且无法理解的智慧来。
“有些人能逃得开,有些人逃不开,这是老天爷给定下的命数,怕是官家都改不动。”
“与其犯愁,不如想想明天该吃点啥,数数缸里还有几颗米,数着数着,就觉得日子还能往下过。扛得住就抗,扛不住就算了,黄土一埋,盼着下辈子投个好胎。从来都是这样的。”
才不该是这样的。
罗月止被他说破防了,又想起周家村那一张张蜡黄的脸,瘦到脱形的手臂,眼眶都开始泛红,绷着劲儿佯装无事发生。
阿虎从没见过罗月止这么狼狈,忒不是仗义人,非凑过去看他的表情,看完了还嘎嘎傻乐,说起话来声音大得恨不得江岸边的人都能听见。
“少东家,咱马上就到黄州了,可别掉金豆子啊!王郎君我不知道,何钉且得笑话你长了双桃子眼呢!”
罗月止羞耻心爆棚,眼睛通红,狼狈地瞪他,勒令他不许往外说。
谁知船舶靠了岸,当真是叫他说着了。
王仲辅王主簿的仆使提前好几天便在港口等候,如今见到了人,直接将他们接到了官邸之中。
王仲辅今日公事繁忙,耽搁了许久,直到日落西山才放了衙,策马飞奔回家,官帽抱在手臂中,气还没喘匀,结果看见他第一眼就愣住了,观察半晌后问道:“月止眼睛怎的肿了?”
阿虎没忍住,笑得跟天上轰隆隆打雷了似的。
罗月止面上无光,恨不得直接给他一脚。
……
“何钉出去帮我做事了,最快明天才回来。”
王仲辅憋着笑,接过仆使送来的冰,亲手包进布巾里递给罗月止敷眼睛,比起心疼了更像是在看笑话,嘴都快合不拢了。
“且消消肿吧,若叫他明天见你这样,罗大官人的面子必定是保不住了。”
罗月止接过简易冰袋:“我现在面子也没保住。”
王仲辅又笑了一下,便不再揶揄他,多点了只油灯,放在两人身前的桌案上:“寿州的情况我略有耳闻。这些年国朝于西北边境与西夏多有战事,国税足有七成都填进了陕西路。要养一百二十多万募兵并非易事,朝廷正是缺钱的时候,地方上压力也大,寿州知州也是上过劄子请命减税的,只是尚无音信。”
王仲辅挽袖,执起铁针挑灯芯,说话间放低了声音:“寿州望族乃是吕家,这件事月止可知晓?”
罗月止一愣:“是那个吕?”
“是那个吕。”王仲辅点头,“四十余年前,吕家一位官人任知惠州,多有贤政,为民所留,于是索性在寿州安了家。他为人清正不假,然而在当地开枝散叶,身后的衙内们却是……”
之后的话保留分寸,便不多说了。
罗月止感受着冰块的冷意:“朝堂,到最后还是朝堂。”
“月止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给村民的钱帛,足够他们支撑两三年时间。”王仲辅道,“人非圣贤,力有不逮,救不得天下,能救眼前人亦是好事。”
如今时辰已晚,窗外是昏昏沉沉的夜色,两个许久未见的好友凑在油灯下说话,屋里燃着气味很淡的香,是王仲辅在京中惯用的酒制柏子,罗月止之前总在他书房里闻到。
时隔数月再嗅到这股清甜的香味,罗月止觉得很放松,卸力靠在椅子里,声音同样放得轻:“我难受的并非只有这件事。”
王仲辅刮走铁针残留的灯油,换了个姿势正襟危坐,表示愿闻其详。
罗月止想了想,抬起下巴示意他看面前的灯火:“生民所愿,譬如灯火。”
“你我是从国朝最繁盛的地方出来的,见过京城的富贵繁华。每到盛秋,汴河两岸便是天下粮船汇聚,以足皇城供养,百姓们在天子脚下安居乐业,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吃住总是不愁的。”
“灯火辉煌,照耀得目之所及皆是光明。偶尔有吏治不修的现象出现,譬如刘家那对兄弟的所作所为,可就连我一个平民商贾,也能拼上力气同他们搏一搏。于是百姓胆子也大,埋怨开封府断案太慢,嫌弃皇城司做事霸道,不乐意皇宫扩建挤压了宫墙外的小生意,这一桩桩一件件,传到禁省之中,连官家都得低头听着。”
灯火苗映在罗月止眼中,像两颗橙红的星子。
“但皇城外面,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未曾见过这灯火。”
“没见过光明,走不出囹圄,五指陷在黑黢黢的深夜里,便觉得整个天下就是这般模样,日子只有这一种过法。于是多说一句话都是僭越,多有一分希望都是妄念,只想着黑也有黑的好处,起码人还能活着,起码还有口气儿能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