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忌 下(214)
这样的怨念,一直笼罩在骊山行宫上,只要有人闯入,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那人切身体会它的怨念。
是谁的怨念?
杨贵妃?唐明皇?还是死在安史之乱中的某一个?
是谁?
不,都不是。
长恨歌,恨的又何止一个?
那些人忧愁地望着他,和方才的笑声一比,多了许多哀怨哭泣。好像能透过他们,看到一个繁盛的王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可那又不是和一间房子轰然倒塌一样迅速衰败,而是一点点的没落下去。
所有人都能感到那股逼近的死气,可却无法逃离,无力阻止,只能看着必然的命运不断接近、再接近。
姜遗光也一样。
他也感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庞大的死气,他有一种预感,等这支唱诵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曲子唱完,他就会和曲中的大唐一样,陷入新的绝境。
一想到这儿他便努力动弹着勉强去翻山海镜,可不论是袖袋、包裹还是衣襟中,山海镜都不见踪影。
奇怪,山海镜去哪儿了?
在哪里?
他把它丢了吗?
姜遗光抬起头寻找山海镜的踪影,眼前一片奇异的光连闪,眨了好几下眼睛才看清面前事物。
山海镜就摆在手边,不过一两步的距离,闪着金光。
他伸出手,一点点往前挪,终于握住了镜子,照向自己。
如同一盆冰当头浇下,疼痛因为冷意麻木骤然驱散。姜遗光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一抬头发现,四周景象不一样了。
池亭台阁,筑山穿林,正中一间巍峨宫殿,正中牌匾光耀辉煌。周边湖水环绕三面,有女子乘小舟湖中采莲。其后,数座宫殿隐隐从山谷中探出一角。
眼前这里是——华清宫!
姜遗光有些吃惊,回头望去,果真在远处山间看到了刚才还踏入大门的望京楼的影子。
他只是踏出一步而已,就来到了华清宫?
也对,既然是鬼怪,做出什么来都不奇怪。
从这么多次和鬼怪打交道的经验中,姜遗光领悟到,鬼本身就是没有规矩且混乱的,不必去理解,也不要试图用人的心思衡量。鬼行事本就没有“为什么”可言,只要知道它们充满恶意,那就足够。
所以,这次他也不必去琢磨鬼为什么要让他看很可能唐时存在的歌舞,或者千百年前的那一段往事。鬼哪里会想这些呢?
他只要知道怨念在什么地方,又是因为什么才生出的怨念就好。现在看来,那怨念集大成处很可能就在华清宫。
长恨歌这首诗,不也提到了华清宫吗?
姜遗光时不时就用山海镜照着自己的脸,感觉头疼好了点,站直身往前走。
到这时,他又能感知到蛊虫的存在了。
那条虫在脑海里有点吃力地游走,姜遗光似乎能感受到它疲累却又兴奋的样子。
果然,原来那样疲倦困顿,不光是骊山的缘故,恐怕也有中毒的原因吧?骊山中多毒瘴,也不知是在哪里中了招。
或许,他的中毒不仅仅因为骊山中可能存在的瘴气。
姜遗光把这个念头抛到一边,确定蛊虫还好好的以后就想该如何出去。
这地方有古怪,想离开就必须把这里的鬼收走。这些鬼即便杀不了他,也能把他困死在这儿。
至于蒙坚和蒋大夫,等出去后再说吧,这两个人应该没有死。更何况……下次见面,是敌是友恐难预料。
站在华清宫大门前,姜遗光回头望去。
那些唱歌啊跳舞啊或是哭泣的影子都慢慢淡去消失了,再一转头,眼角余光瞥到一抹血色艳丽身影。轻纱笼罩的大殿中,那身影慢慢行走,看似步子缓慢,可很快地又消失不见。
然而又有诵吟声响起,辨不清是男是女,起先声音还有些模糊,只能听出好像在念什么诗,而后越来越清晰。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又是长恨歌。
方才是歌舞,现在换成了吟诵。
长恨……不是一个人在恨……
姜遗光想到这句话,心忽然跳得快了一瞬。
或许,这就是骊宫恶鬼的真相!
很久以前,姜遗光就通过将离的例子发现怨念并不那么简单。谁说一定要具体某个人死去才会有怨念?将离就是最好的证据吗?
将离就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死去后的怨念。她是自己的写出的引子加上所有传阅过话本的人生出的恐惧的念,其中还有他母亲宋珏的影子。
长恨歌也是如此!
一人死去,强大的怨念会变成恶鬼。若是千百人死去,怨念勾结,则如蛊虫相互吞噬一般,最后只会变得更加强大。
只要有一样事物做为承载的引子,牵连出多人心中的念。不论这事物有形还是无形,不论那些人心中的念是恐惧还是怨恨,只要能将众多人的心念聚集起来……
他望着那个不断出现又消失的影子,慢慢往里走,边走边想。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百姓自然有怨,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怨念聚不到一起,就像一滴两滴水落在地上马上就干了,自然不成气候。
偏偏白乐天的《长恨歌》横空出世,道尽了天下黎民百姓的怨念,连同唐时众皇帝的怨恨都汇聚在一起,千万滴水能汇成洪流,更不用说后世人口口相传。每多念诵一句,这怨念就多一分。
日久天长,怨念怎能消散?
这才是骊宫恶鬼的真面目吧?
他发现……这很可能也是第十重死劫后的真相。
很久以前他就奇怪,为什么要把前十重和后八重死劫区分开?若说艰难,哪一次死劫不是九死一生?
这回他觉得自己可能猜到了一点真相。
像他上一次的死劫,直到现在他也拿不准幕后恶鬼的真身可能是什么人。他曾猜测可能是一位制作挪面具的工匠,或是戴上面具反被害死的孩童,因他曾在京中收过几只顶着大头娃娃面罩的恶鬼。
现在看来,应该就是傩面具本身。
人们对鬼的恐惧,对傩面具的敬畏,加上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方相氏的传说,变成了山海镜中的怨念。
识破了真身,那就好办了。
华清宫也好,长生殿望京楼什么都好,都只是这首诗中的怨念罢了。那些歌舞的人群和大殿里一闪而逝的鬼影,或许不过是这首诗中的怀念。
怀念,也是人的一种念想。
到这一步也不能再退,姜遗光捧着镜,跟着那不知名的吟诵声从头念起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一开口才发现自己嗓子疼得不像话,说话就和刀割一样,姜遗光仍旧用力读下去。
那不知名的声音反而突然停了,忽地尖叫起来,分不清是多少人在尖叫痛哭,也分不清男女,嘶哑尖锐难听至极。
姜遗光一字一句念着。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
女子哭泣声更响,悲伤哀戚到极致,催人泪下。
姜遗光不为所动,他要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山海镜听,这是他目前所能想出的最好的法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一句尾音落下,一片寂静。
照着他面容的山海镜陡然亮起金光,冰冷镜面滚烫一瞬,再迅速黯淡下去。
他脚下忽然一空,头好像磕到了什么地方,紧接着他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哎!醒了醒了!他醒了!”
是……蒙坚?
姜遗光睁开眼睛,蒋大夫就在眼前要探他的脉搏,不远处,蒙坚一脸担忧,“怎么样?他没事吧?”
姜遗光猛地往后一退,避开了蒋大夫的手,飞快打量四周。
看起来不大的帐篷,他坐靠在床边,穿着里衣,头发也解开了,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
蒙坚说出那句话后,外面也传来不少脚步声,有人掀帘子探个头进来,一看就放心了,和后面也要挤进来的人推推搡搡:“去去去,人醒了就行,帐篷哪有那么大的地?出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