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81)
李三娘听后也道:“这么容易?”那样确实可以种。
说话间她从莫文远的手上把托盘接过去了,矮桌前众人已在坐着等,中黑羊又变成了少年人的模样,他这段时间人型控制得很好,可以稳定地长时间出现,吃饭时经常以此种形态端坐在桌边,家里人已习惯了他的存在。
莫小狗先吸一口粉丝道:“此物口感与馎饦相去甚远。”劲道,不易咬断,藕断丝连,富有弹性,容易吸收汤汁。
馎饦吸多了水也会涨,但两者的吸水不太一样,面吸收了水后体积涨大,质地变软,味道却还一个样,粉丝的吸水能力还要强,也更易染上汤汁的味道。
总的来说,新吃食很受家里人喜爱,他们吃得满心欢喜,并一致认为此物可以量产,他们家的田终于要有用武之地了!
……
在莫文远离开长安的半年内,李三娘等人也没闲着,尤其三娘,下了好几回江南,充分考察了当地的市场,不断修改令李三娘食肆入驻江南的方案。
长安与江南之间距离不近,然行走两地却不要花太多时间,从隋炀帝时期起,江南就被称为长安粮仓,供给粮食。没法,长安虽有关中沃野之称,然长安城中的市民实在是太多了,本地的粮食实在无法自给自足,朝廷众人选择从江南走水路运输粮食。
谈到两地之间的水路,李三娘便有说不完的话,侃侃而谈:“往返两地,最快就是走水路,广通渠与通济渠相勾连,可至淮阴,随后经过邗沟与江南河,可至余杭。“李三娘考察过四地、分别是应天府、苏州、扬州还有杭州郡,,四者都很繁华,城市风貌各有千秋,考虑到扬州城市最为繁华,本地富豪又多,交通也便利,她最后还是决定把江南第一家店定在扬州。
李三娘是个有野心有远见的人:“江南只开一家店是远远不够的,居民也颇为富庶,扬州开第一家店后,只要经营得当,其他几地也可跟上开店。”
莫文远对扬州还是很好奇的,唐代扬州之繁华从后世诗句中就可见一斑,无论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是二十四桥明月夜”,说的都是扬州的景观,许多文人墨客都流连于此,他道:“扬州怎样,繁华与否?”
“繁华是肯定繁华的。”李三娘道,“可别同长安相比,扬州的繁华与此地并不相同。”带有江南水乡的缱绻味道,以她的眼光看来,扬州无论男女都似乎比长安的婉约些,当然了,做起生意来就没有婉约不婉约的,讲起价格来杀气腾腾。
“若有机会还是要亲去见识一番才好。”
莫文远笑嘻嘻道:“阿娘你既然准备在扬州开店,我定时要去呆一呆的,没了我,偌大的店怎么开的起来。”
李三娘伸手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道:“还挺傲。”但她得承认,莫文远说的是实话。
中黑羊在旁咩咩咩咩咩道:想去扬州,同我说便是。
去不了天竺,扬州却不成问题,只要是中国内的土地,就没有他去不了的。
莫文远却道:“用神行千里到扬州同在船上慢慢摇荡过去不同,是两种感觉,想要走马观花看沿途风景,还是乘船去为上。”
中黑羊似懂非懂,点点头又摇摇头。
“现有一问题,我在扬州等地吃了几顿便饭,发现他们那的口味与长安洛阳相差不小。”长安洛阳都是北地口味,距离也近,菜色上无甚差别。
江南却不同,口味有差别且不说,食材上当地人更喜欢食鱼虾等物,李三娘在江南考察一番后认为,以北地风味在那儿开店,或许能够站稳脚跟,却不会取得预计的好成绩,正因如此他才停下脚步,等莫文远回来。
在口味上莫文远是权威,曾经到了食肆的江南行商对他所做之菜赞不绝口,李三娘想自家儿子说不定烹调出令南方人满意的口味。
“大郎,对江南口味你可有所涉猎?”
莫文远心道,他何止是有所涉猎,他是太有涉猎了,如果打开百度百科看沪菜的介绍,就能看见这样一段话“本帮菜是沪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他的老本行就是江南菜!
心中欢喜,嘴上的回答却中规中矩的,他道:“只是略有听说,看过些杂书上的记载,说是江南等人喜食鱼虾等物,制作菜的过程又精细。”
李三娘道:“确实如此,我以前不知,去看后才知道江南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鱼鲜等产品众多,品质新鲜,价格低廉。我同当地人并旅店老板攀谈,知此些菜时常出现在矮桌上,便是普通之家也时常吃鱼虾,一旦我等在江南开店,江河中的鲜味定是绕不过的。”
莫小狗早就听李三娘说过此番言论,接口道:“我们这虽也做鱼做肉的,但吃得肯定没有他们多,我听江南那边的商人说光是鱼肉丸子就有十多种做法,鱼脍也做的比我们这精美,若贸然前往,唯恐水平不够。”
莫文远思忖刀:“江南店欲何时开?”
“没个定数,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开,不过就店铺位置货源等都在准备好了。”没准备好的就是菜单。
莫文远排下日程表:“我二月要回洛阳看我酿制的酱油如何,正巧洛阳与淮阴间有条通济渠,我可从那渠走水路前往江南。”
“速度快些三月便可到扬州,我欲在扬州呆一月有余,调整菜谱,若速度快,上半年就可开店。”
他把时间安排得相当紧。
李三娘听后咋舌道:“时间是否太赶?”便是走南闯北的行商都没有莫文远的日程安排紧。
“不赶不赶,我应付的过来。”他幽默道,“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去扬州时风光正好,就当是去看看风景,观赏花草鸟兽。”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三娘咀嚼这句诗,觉得自家大郎说的很有意思,“你这话说得好,很有文采。”
莫文远才意识到现在诗还没有写出来。
李三娘道:“你若想去就去吧,但切记一点,在扬州可离莺莺燕燕远些。”
莫文远一脸懵:啊?
中黑羊急切地咩咩咩咩咩咩咩:莫小远可不是会流连花街柳巷之人!
他们的反应让李三娘觉得很有趣,她连忙补充道:“我当然知道大郎并非此类人,出此言是有原因的。”
繁华之地多恶事,比起神鬼不近的长安,扬州有许多志怪故事,经常是些女鬼报复负心汉,或者婴孩成鬼的故事,烟花柳巷是女鬼出现的高发之地,李三娘听当地人说了都寒毛直竖,心道此类故事比哪家出了精怪,或母大虫吃人还要可怕得多。
“好在那些鬼怪报复人也是要分对象的,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做亏心事,离他们远些就不担心上门报复。”她道,“要我说大郎离她们远些才是上策。”
莫文远道:“当然,当然。”他心道自己也不可能这么倒霉说遇上就遇上吧!日日呆在厨房中,减少出门,能有什么事?
中黑羊更是咩咩咩打包票,说一定看好莫文远,不给鬼怪可趁之机。
……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柳枝抽芽,绿草冒尖,鸟儿啼叫,带来春天的讯息,算算时日,酱油应酿好了,莫文远便携家中老小,往洛阳店去。
家中老:鹤十六、黄鼠狼精;家中小:中黑羊。
也不知迈入什么瓶颈,先前身体同吹气球般膨胀的中黑羊减缓了生长速度,他的身体稳定在了中与大的空隙间。莫文远还有点愁,想是不是中黑羊吃得不够多,营养不够强,所以才一点点大。在细细观察后,他发现不是的,中黑羊身形不变,但他脑袋上的尖尖角却逐步长长。
中黑羊骄傲得挺起小角角:“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看我威武雄壮的角角!
莫文远想此角定是意义非凡,要不然中黑羊不会如此在意,便伸手摸摸他的角角道:“有何感觉?”角角作为中黑羊长大后的有力武器,不是很敏感,他以后可是要用此物冲撞敌人的,但不知是否为心理作用,略带硬茧的指腹摩挲在角尖,让他觉得心痒痒的。
中黑羊:有、有点害羞啦!
他的尾巴又跟电风扇似的甩起来了。
“咩咩咩咩咩咩咩!”好舒服哦!
“真的?那就多摸摸。”说着又摸了两把,莫文远心下比较其触感,觉得还挺舒服的,像是触摸温润的玉石。
离开洛阳之前莫文远制作了很多酱油,在真正行动之前,他在厨神系统中尝试了许多次,对能够一次成功充满了信心。他存放在洛阳的酱油量,是酒店用十几年二十年都用不完的,显然莫文远不仅仅准备自己使用还准备售卖。
酱油是很棒的调味料,制作成本不高,能够让多种食材焕发出生机,就譬如水煮肉,腥臊的猪肉若只用盐水煮熟,根本不能吃,然而加点酱油,就能盖过它身上的腥味;如果只吃饭,支持主食,在饭上浇一点点酱油就可以让大白米饭多出新的滋味,更加耐吃,也更加鲜美。
他计算过人力成本,一点都不高,比豆腐还要低多了,他猜测最后的定价会与豆酱不相上下,而豆酱是唐代许多人家的必备物品,过冬时作为唯一的菜端上餐桌,很是便宜。
当然,现在两京连同周围的城市不仅仅只有豆酱了,还有各式各样的腌菜。本就存在于《齐民要术》中的腌菜被进一步地普及,城市中且不用说,长安城中有人先在莫文远这里学了技术,随后腌制酸菜到十里八乡卖,便是闭塞的村庄都因为小商贩的存在有了酸菜的影子。还有些人更绝,自己先学了技术,再传授给亲戚,亲戚再传授给亲戚的亲戚,行走天下的云游僧侣也传播腌菜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能够在冬季保存一定量蔬菜之法。
勤劳而又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生活智慧,只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便能迅速提升生活水平。
房间内堆满了大缸与大木桶,大量的盐水被冲进容器中,豆酱被过滤,冲刷,流出了焦糖色的液体,连续冲刷过滤了好多天,得到了数量远胜过当时制作豆子的酱油。酱油的出油率很高,如果一开始用了两百斤的豆子来做酱油,那么最后收获的酱油能有将近六百斤,翻了三倍。
高回报率惊呆了一同来帮忙提取酱油的伙计,便是做豆酱,也不过是一比一,三倍,数字实在是夸张。
现在得到的酱油是不能吃的,大鼎早就在灶台上等着了,一桶一桶的酱油被倒入鼎中,加糖煮沸,糖只需要加一点点便足够。
煮沸后成品酱油再度装入大缸中,在阳光下暴晒一旬,就新鲜出炉了。
莫文远花了一旬半的时间在酱油上,得到可食用成品当日不仅仅是他,便是酒楼里的厨师伙计也都忍不住跑到后院瞅瞅,王蔚等人听说莫文远做出了新的调味料,期待极了,在食肆吃饭的时候都伸头伸脑的,恨不得让视线越过厚重的墙壁,看到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