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BOSS的职业修养[快穿] 下(87)
“听说是西北少将军的虎贲营。”
“少将军?是‘那个’少将军吗?”
“就是那个少将军!”
“怪不得啊……”
将官不骑马的军队,靠着一双脚,却奔袭如飞。
元烈帝拿到了邸报:“日奔袭超八十里……”
从他们的行军速度看,其实这个超八十里,该写作近百里。
这可是虎贲军上岸后至少半个月,各地综合上来的邸报。换言之,连续半个月天天这么跑。不是短期的急行军,是正常行军速度。
元烈帝研究过兵书,也跟武将学过兵法,他清楚,行军速度是考验一支军队的重要标准之一。
是“行军”,不是乱跑。军队士卒必须保持一定的结构稳定,统一行动,稳定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最好能在到位后,立刻投入战场。
元烈帝脸色难看,说句不好听的,目前大楚境内,骑兵都没几支能跑出这种速度来的。
这还不是一两天的冲刺速度,这是持续了半个月,翻山涉水。
要是元烈帝问这些士卒怎么练出来的?
老兵答:“给少将军扛滑竿练出来的。”
新兵答:“跟在少将军身后一块儿跑练出来的。”
小月亮穿着麻衣短衫,背着自己的辎重——铠甲兵刃和铺盖,以及一大包裹点心。
就他现在那瘦削的样子,这一大堆,外人从后头看,就好像包袱成了精,长出了两条小细腿在自己跑。
这个“包袱精”的上头,还戳着一面红底“金”鱼抱月旗,这玩意儿以后就是他们的军旗了。
金色的大鱼极丑,长身子扭动着,两只鱼鳍夸张地伸展着,贪婪霸道地扒在了月亮上。
这是少将军的夫……夫君?给少将军准备的,他亲自画图,找了绣娘刺绣。确实很有些气势。
众人就看着这面旗子,跟在后头,一路前行。
陀安州,粮食过来前,老百姓就听说了事情。
就如太子所想,少不了人说“粮食本是赈灾用的,该白给咱们的,如何花钱买还算是好事了?”
“这就是有贪官,要贪咱们的银子。”
“该死的贪官!”“不能买的,买了都便宜了贪官!”
粮食进城,有大量士兵驻扎在城外,更有陌生的士兵直接押着粮食进城,更增添了百姓的敌意与惶恐。
他们刚进城,便有数个小队,各自出去了,每队都有两名伙计,且带着一口锣。
“铛铛!”“官营粮店!”“每月低价供粮!”“去衙门申领粮票!”
用的是当地的方言,嗓门够大,锣声够响。
老百姓——“不买,不能买,贪官骗咱的钱呢?”
“其实……还是能去看看,到底什么价钱的。”
“……”
第171章 心狠手辣小月亮
171
“要不一块儿去看看?”“不过, 他们店在哪儿啊?”
“我好像听见了什么……去衙门领粮票?”“哟,那我可不敢去了。”
一听去衙门,大部分好奇的人歇了心思, 但也有少部分胆子大的人去了。
这少部分人里, 在走到能看见衙门的大门口时, 又给吓走了一多半——好多士兵在那,都挎着刀,挺胸抬头地站着。
最初走过去的几个百姓, 都是一副哆哆嗦嗦随时拔腿就走的样子。
后来走过去了才看见, 有人举着一团黄色的破布条子召他们过去,问:“领粮票的?”
“啊?啊, 是的。”
“带户籍册子没有?”
“这?买粮食还得用户籍?”敲锣的人虽也说了,可许多人都没记住。
“还不到市价三成的粮食,细粮的大白米,每人定量, 可不得用户籍?”
“不到市价三成?!”
“门脸在青砖大街第三间, 你们可去看。但要买, 就得要粮票。”
青砖大街是当地店铺最多最好的一条街道, 立刻便有好事者跑去看了,那第三间原本是间卖书画的铺子,此刻门板拆了, 书画古玩都搬出来装箱,粮食却一口袋一口袋地朝里头塞。
店铺一侧的门板都被拆了, 围了一圈的大柜台。
有人问, 伙计也说卖粮,但先交粮票。甚至若没银子,用粮票也可直领一半的粮食。
人们又看了摆在那儿的粮食, 果然都是白米,没掺沙子,不见麸皮。这是其他粮店里卖的上品精粮。
陀安州的人多吃面、豆,少吃米,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吃米。这可是养人的细粮,但价钱只有粮店里的两成半,还是按照粮店里的下层糙米算的,若是细粮……这就是白送啊。
“假的!都是假的!骗人的!”
嚷嚷造谣的还在嚷嚷,可老百姓总不能把送到嘴边的实惠吐出去吧?
有第一个人拿着户籍去官府领了粮票——这粮票也有意思是,是十分厚挺的桃红色,还套印着波浪纹,上书“十斤”与年月日,以及“半年有效”。也可要小额的,深青色的五斤,鹅黄色的三斤,紫红色的一斤。
家里十八岁以上的,六十以下的,十斤。五岁以上到十七岁的孩子,五斤。从六十一开始,十三斤。
按人头算粮不多,但这些粮就不是让百姓都吃饱肚子的。这是救急和救命的。且百姓可以用这些细粮去换粗粮和豆子,换了之后,至少重量上,能多出五倍来。
粮票和钱交了,半两也不克扣,秤都高高的。
去领的人越来越多,衙门口与粮店口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敢挑事的,都让士卒给拽了出来,先是棍棒之下一通好打,接着便捆在旁边示众。边上站着的看守大冬天还敞胸露怀,露出满胸口的护心毛,手里拎着根鸭蛋粗的鞭子,十分震撼了。
百姓提了粮食回家,多是笑着的。
“咱们留些米给娘和你熬米粥,补一补。剩下的卖了,能多买些豆。”
“都留下吧,咱们……也吃两顿大米饭。”
“好!”
炊烟处处,米香阵阵……
“这本该是白给咱们的,贪官却要卖!”“那么多的粮食,只给咱们一小点!”
“才十斤,还要钱,够谁塞牙缝的?”“打发要饭的呢!”
虽被抓了不少,且一个都没被放。衙门和粮店对面新建了茅厕,这些家伙拿链子锁着,天天被鞭子抽着打扫茅厕,运屎送尿呢。
但是,要搞事的家伙,还是坚定地要搞事。
多数百姓,白米吃进嘴里,再听人念叨这个,心里就没这么理直气壮了。虽然他们不会说,心里却明白,这是朝廷给的实惠。看着这些米,明知道现在旱了,却只剩下踏实。
这粮食确实要他们买,可便宜的米却又更接近一种稳定的进项,反而比救济更让人踏实些。
都是熟人,劝却是不好劝的,老百姓最多是转身离开。可终究有人贪心不足的,或脑子不大好的,被哄着一块儿走了。
他们一走,便又有些人跟了上去——若这些家伙闹一闹,真有了便宜呢?可不能让这些人将好处独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