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泪 上(119)
“叔时兄台启自京中分别,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孟旷直接跳过内容,看向落款署名:“志友 南星顿首二十年四月初九”
南星?吏部考功郎中赵南星?孟旷顿时陷入极大的迷惑之中。她迅速将信的内容仔细读了一遍,压下心中波澜,重新将封口烤干糊上浆糊封好,这才带着信回了屋。屋内,郭大友还在熟睡,她将信原样塞回他包裹之中,确保不会被察觉分毫,随即上榻躺下。心口在剧烈跳动,她似乎已逐渐明晰郭大友背后涉及的利益集团。
第83章 帝王州(八)
万历二十年五月初一,午后,天阴微雨,扬州府瓜州渡口。
江南已入暑,近来更是梅熟雨落,绵绵不断。湿热的天气让北方的来客有些不大习惯,北客们纷纷减薄了衣衫,摇起了扇子。
原定于仪真码头下船的孟旷诸人,因着马船的临时变航,而不得不就在瓜州渡下船。瓜洲渡的河面上铺开了水师的船,拦住了所有官船,并发出临时征调令,所有南下官船必须立刻就地卸货返航,运粮北上。因而马船不得不临时在瓜洲渡卸了货,并在此上粮饷,往北运去。
这一批粮是往西北送去的,西北战事已入白热化。哱拜坐镇幕后为谋主,以先锋刘东旸为总兵,其子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义子哱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等城,惟平虏城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河套部蒙古首领着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河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遂重新启用贬黜边疆的前宁夏总兵麻贵,任副将,急调宁夏镇帅兵讨伐叛军。麻贵率苍头军攻城不克,转而阻击河套部,颇有斩获。四月,李如松任宁夏总兵,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率大军围剿。然多次攻城均无果,至五月,战事陷入胶着。
“这仗一旦不能速战速决,最终拼的就是粮饷。谁最先断粮,谁就先亡。围剿西北鞑子的那帮子人,除了几个真英雄,其他都不是什么有本事的,想要他们出奇兵是不大可能的。不过只要他们一步一步来,把每一步策略都扎扎实实做好,别互拖后腿,这仗还是能赢的。我估摸着,再有一个月,战事就能有明显的转机,很快能赢。宁夏镇再如何铜墙铁壁,墙里的人也耗不起。”下船时,郭大友与那纲首作别,纲首询问他对西北战事的看法,郭大友于是笑着说出以上这番话。
与纲首作别,一行人数日来再次踏足陆地,牵马乘车,入扬州府瓜州镇城。
这扬州府乃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赞誉此地,尤以太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为最。然而如今已是五月,孟旷瞧着天上这阴云沉沉的天象,不禁无奈地笑了笑。好在,渡口附近有连片的杏花林,雨中白瓣舒润,芳香更甚,倒还残存了些许暮春之意。身后车厢中,穗儿自车窗伸出手来探花嗅香,孟暧也学她,惹得韩佳儿调侃出声,又起哄让白玉吟也来,比比谁风姿更美,顿时传出一连串的欢声笑语。孟旷回首望着穗儿花间欢笑,不由起了醉意,更觉苏东坡的一首《江城子》比兴目下之情更为贴切: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扬州府是孟旷母亲娘家赵氏的老家,按理说,难得来一趟,不去看看似乎不妥。然而眼下她们人在瓜州镇,家中老宅在东北部的江都县城内,两地相隔有六七十里路,行过去起码得要一个时辰还多,自然无缘无故的也不会往那里去。今日时辰亦不早了,众人打算就在瓜州镇歇脚。京口瓜洲一水间,明日他们就打算自瓜洲渡过江至京口西津渡,然后沿着江南的镇江府走陆路至应天府南京城。此间路程算来约一两日便可走到,总体上来说,与她们预估的抵达时间并无太多出入。
于瓜州客栈落脚之后,孟旷携着孟暧与穗儿出了客栈,往当地药铺而去。这几乎成了她们的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先入药铺开药。主要是孟暧每日都需服药,她能够携带的药量是有限的。因是小事,也不需那么多人随行,故郭大友、白玉吟、吕韩夫妻都留在客栈中不曾跟来。白玉吟这几日身体不大舒服,她不跟来,孟旷也不必考虑一碗水端平的问题了。自四月廿一至今,又过十日,但孟旷对孟二哥和罗道长是否有传来新的消息绝口不提,她不提就代表着他们并未传来新消息,故穗儿与孟暧一路上也不多问。
前两日,孟旷寻了时机将那夜她偷看到的郭大友包裹中的那封信的内容告诉了孟暧和穗儿,目前也就只有她们俩知晓。
信是吏部考功郎中赵南星写给昔年吏部同僚,现已辞官于家乡无锡县泾里镇守母孝丁忧的顾宪成的。信的内容很简单,但读之细思,却让人心生惊骇。赵南星是告诉顾宪成,他正在拉拢朝中伙伴,欲于明年的京察中,想办法让朝廷再次启用顾宪成,并要让他回到吏部担任考功郎中,与赵南星一起掌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有哪些伙伴,他都列出来了,还询问顾宪成其中谁人可靠,谁人又有疑虑不当参与。
大明官员考核分为外察和京察。外察三年一次,乃是外地官员入京朝觐接受考察,分初考、再考、通考三次,九年一周期,称作“考满”,考满最终得出评价。京察六年一次,乃是对京中官员的考察,这是自弘治年间定下的规矩。顾宪成本是京官,他就是在五年前,也就是万历十五年时因上一届京察而被贬黜,算时间,明年便又要迎来一次京察,届时京中官员将会有比较大的浮动。这对很多人既是机遇又是最危险的时刻。
但最令人心惊的是赵南星与顾宪成等人的结党行为。朝中结党本不是甚么新鲜事儿,如今朝中按照地方、派系可分做大大小小上百个党派,但若仔细分辨,这些党派其实都是比较松散的组织,本身只是因为地缘、血缘关系或科考门生故吏而联结在一起,大多不能成气候。然而赵南星、顾宪成一众,却超越了此等党派的概念,他们完全是一群因志向与理念联合在一起的有识之士,天南地北,背景差异巨大,但却能惺惺相惜。他们有着相对更为明确的组织和人员安排,十分团结,彼此照看。这样的组织虽然目前只是星火,可若假以时日,当可成燎原之势。
这个名不经传,尚在萌芽状态中的小党,其成员已经遍布吏部、工部、六科与都察院,这也是他们确信可以左右下一次京察的底气所在。再加上郭大友及其背后的罗洵,就代表着连皇帝亲军锦衣卫之中,也有了他们的同党,如此一来,他们能够掌握到的情报面就更广了,乃至于可以涉足军中。这让孟旷不禁有些脊背发寒,这样一群人结党,他们若有异心,这朝局岂不将完全被他们所左右?若是当真发展下去,成了无可匹敌的大党,那届时这朝中还有谁能来与之节制?就算发展不起来,可结党必然营私,这是铁律,损公肥私,未来定不会有甚么好事。
当然,孟旷也并没有轻易相信郭大友就当真与顾、赵一党有联系,此事还存疑点。首先这封信的来路不明,究竟是赵南星委托郭大友带出京城,送给家乡丁忧中的顾宪成?还是这封信其实是被郭大友截下来带在了身上?眼下难以判断。孟旷更倾向于前者,因为这封信落款日期是四月初九,彼时京城已经封城,只有军报可以来回递送,似这种私人信件是递不出城去的,写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托郭大友这样的特权人士带出城去。
其次,这封信是否是伪造的也未可知,孟旷并不识得赵南星的笔迹,无法分辨这封信的真假。如若是造假,那么这封信是谁造的?出于什么目的?
最后,这封信是不是郭大友故意让她看见的?这最后一个疑点,当可与上一个疑点结合考虑,如若是郭大友故意让她看见的,许是他故意造假出来的信,目的可能是为了扰乱孟旷对他背后势力的查证。也可能是有意将孟旷的注意力引导到顾赵一党的身上以达成某种未知的目的。只是这么做有些画蛇添足,不像是郭大友的做派。总之,真真假假很难判断,按照常理推断,孟旷还是更倾向于这封信并非是郭大友故意让自己看的,而确实是郭大友受到赵南星委托带出京去,打算送给顾宪成的。此行赴杭他们也会路过无锡,届时郭大友只需故技重施,借口访友单独离去,便可将信瞒着她们送到,这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