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340)
他甚至故作老成的叹了口气。
“世人都是折中的,”他说道,“我若是一开始就说我想骑小马,你必然不同意,但我若是先说骑大马,你就会来劝说,再说骑小马,你就同意了。”
荀闳瞪大了眼。
荀谌远远的看着,丝毫不给面子的噗嗤笑出了声来。
“这可怎么办哦!”
他愁容满面。
也不知是为自家堂弟发愁,还是为了自家的傻儿子发愁。
这儿子也是真的傻,被五岁的小朋友耍得团团转。
他这当爹的都有些看不过眼了。
“友若叔父不准备告诉仲茂吗?”
荀恽问道。
“我能怎么说?”荀谌反问,“告诉他这小不点是你小叔父,放尊重着点?”
他嗤笑一声,“他可少添点乱吧!”
他看着时间,上前拦下了二人,又把荀闳骂了一通,这才施施然抱着堂弟离开。
荀闳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另一头张机已经等在了屋里,他的右侧坐着一位中年美妇人。
华佗已然音讯不知多年,连生死都未可知,如今已是任红昌接下了他的班,她虽为女子身,却极得百姓尊重。
她平素常在城内出诊,连外城的人都知道,雒阳有位生得极美的活人西施。
此时这位岁月都不掩其风华的美人正惊讶的盯着荀狸奴看,张机则抬抬头,叹口气,又低下头。
小朋友被任红昌哄得差点翻出了白肚皮,小小年纪显得极其没有出息。
他不会承认他是感觉自家老师看上去有些年老色衰了,还是美人姐姐好看一点。
张机与任红昌一致判定荀狸奴小朋友最多六岁。
“虽脉象仍有体弱之症,但比之……那会,已是好了太多了,”张机劝慰着荀彧,“世上奇事之多,我等皆不得而知,如今……对他而言也未必不是好事。”
虽然这件事情极其毁灭认知,但他却出奇的接受良好,甚至将自家徒弟回溯成了幼年体这件事当成了人体未解之谜。
但有
一点他也没有瞎说。
如今的小朋友不过是身体较平常人虚弱了一些,更多病一些,但相比起荀清恒最后的那段路,必然是好受太多了。
他那会心疾严重到浑身上下都在极速衰弱,又兼身上大大小小的旧伤,身上几乎没有哪儿是好的,就这样还得强撑着去做那么多事情。
他有时甚至都不忍心,小徒弟幼时怕痛怕苦,可痛久了就极会忍痛,也不再会哭诉着药太苦,他清醒的每一息都应当不怎么好过。
荀彧沉默了许久,他说道:“那不一样。”
不一样,那是不一样的。
他告诉自己。
清恒从这场乱世中走来,腥风血雨的数十年,而狸奴却只有六岁的记忆。
他知道他们就是一个人,但他却无法说服自己现在的狸奴还是清恒。
他早有准备,他知道清恒的身体注定长久不了,若是没有这场神秘到超出常理的变化,他或许在去年夏天的那场急病中就亡故了。
可他仍然贪心的希望自己的幼弟能够多活一会,毕竟他努力了这么久,怎么能看不到自己的成果。
“小——狸奴……”
荀攸的声音突然慌乱了起来。
小团子原本乖巧的坐在一边,他扯了扯荀攸不知何时留起的胡子,又摸到了荀公达手掌上不知在哪儿落下的伤痕,也不说话,就一个人坐在那儿无声无息的掉了眼泪。
荀攸几乎都要忘了,小叔父幼时有个不声不响纯流眼泪的技能。
若非他感觉手背上湿了,他一时半会可能都反应不过来。
荀狸奴在摇头。
“我想大人了……”他抽噎着说道,“我有点害怕。”
“明明公达,公达还没有这么老。”
他努力的用手比划着。
“阿兄也还是个青衣少年而已,还要读书的,我也没有那么多侄子……”
小朋友哭得人都一抽一抽的,也不知是忍了多久了。
把哭累了的小孩哄睡着了,宫里宫外的事情又接踵而至,待得荀彧忙完一阵后,天色已然昏黄。
宫墙很高,那是当初夏侯惇盯着人新搭的,质量做工很好,也可能是当初的曹操就有想过要再
次将都城迁回雒阳。
但也没关系,清恒已经迁回来了,虽然过程不怎么好。
登高而望,是热热闹闹的雒阳城。
太学附近有一整片的学舍,有私人的,也有公家的,太学生每月都要给平民讲学,要义务劳动,要学种地……生活堪称丰富多彩。
另一头则是工匠的聚集地,他们的冶铁锻造技艺站在时代前段,他们敢于进行创新,因为他们并非地位低下的下九流。
在更远的关中,纵横交错的水渠已经挖成了雏形,平原四通八达的水系将会滋润贫瘠的土地,灌溉滋润年年的庄稼。
而在堂弟书房的那一角,放着那一份本不该出现的禅位诏书。
清恒已经选择迈出了他的一步。
荀彧想着。
那他呢?
他慢慢的,慢慢的下了宫墙,他告别一路热情向他招呼的公卿,告别神色犹豫的诸葛亮,他坐上马车回家。
荀攸仍然待在外屋,他让人将成堆的公文搬到了这儿来。
因为某个闹腾的小朋友离不开大侄子,而偏偏荀公达是个特别宠孩子的。
就连荀彧都没有他这样子宠孩子的。
幼时,若是幼弟读书犯了错,他会严厉批评,而荀攸却会拿着米糕一边哄一边教,连叔慈公都几次三番看不下去。
“让他休息吧。”
他与荀攸说道。
“他很累了,”他说道,“过几日……待时局稳定些了,就向外说清恒病逝了。”
“狸奴可以换个名字,他前几日不是与仲茂说自己叫清之吗……我还在一日,长倩还在一日,必护他无恙……”
鬓角已然白发丛生的文人顿时抿紧了唇,他的眼眸极亮,一瞬间让人能够窥见内敛表象之下的翻滚。
“清恒病逝了吗?”
他轻声问道。
荀彧对他说是。
二人几十年来第一次不欢而散。
今年有一个少有的安生春天。
北方的曹操在休养生息,关中百废待兴,沿着荀晏走出的那一步继续前行,而南方却惴惴不安了起来。
孙安数次求见未果。
而荀彧再一次与荀攸谈及上一个话题。
春风是暖融融的,带起一阵馥郁的香。
刚刚还在午憩的孩子不知何时无声无息的爬起来,他揉着眼睛晃着两条腿看着气氛格外僵硬的二人,眼中从迷茫到恍然。
“阿兄,太急了。”
他忽然说道。
他的声音还是属于孩童的童音,又软又乖,但又与平日里不大一样。
“你再等两个月、三个月……再说我的死讯,”他轻飘飘的说着,“那会魏公必然已经往南边去了,有这个空暇……孔明才能彻底接手。”
二人惊诧的看向了他。
荀清恒打了个哈欠,他显得极为困倦,毕竟平日里他还要多睡半个时辰才会醒。
他困得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却还是艰难的上前拉了拉大侄子的手,熟门熟路的从他怀里扒拉出了一块被包好的米糕。
“公达……我要退休了呢!”
他鼓着腮帮子含糊的说道。
第250章 正文完结
公元211年,太尉荀晏病逝于雒阳。
雒阳大火,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关中一日数十惊……
同年,诸葛亮迁为太尉,掌军国之事。
当时,曹操发动了二越巢湖之战,与孙权对峙于濡须口。
他得知荀晏之死时,雒阳之乱已被平定,他率大军返回河南,当时,世人皆以为还未过去多久的上党之战又要重演。
但曹操不顾部将阻拦,他孤身驱马上前,与荀彧阵前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