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意风流(142)

作者:月神的野鬼 时间:2022-09-21 09:53 标签:强强 情有独钟 青梅竹马 史诗奇幻

  只有梁朝才知道,贺陵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看不清前路的王朝,北方蛮人虎视眈眈,朝廷畏缩着偏安一隅,政治灰暗,豪强横行,士族斗争无休无止,改革政变流血千里,无数人放浪形骸的背后是内心的恐惧与空虚,所谓的朝生暮死、追求身体上的极致享乐,本质是人心的动荡不安。
  当一个人感到不安时,或许只是片刻的踌躇,但当所有人都感到不安时,随之而来的是永无止境的绝望,这是再运筹帷幄的政客也无法挽回的沦落局面。而有这样的一个人,如玄鸟一样翩然而至,他以万般的博爱收容了那些迷茫困顿的人,抚平不安的人心,指引所有人以方向。
  汉家的诗赋没有绝,离散的人心没有散,远离故土的人本该思念家园,他编写诗传、拾整书籍、修复钟乐、大兴教化、凝聚人心、传播思潮,他为所有人驱散黑暗、重铸理想,他不是一个人的老师,他是千万人的老师。
  国子学的学生们将流芳百代的《十二门人赋》铺写在白绫上,白色洪流涌向北方,古钟遗韵响彻十三州,后世史官的评判在这样激烈的送迎中不值一提,书中自有太华山,万古人间第一峰。
  贺陵的过世在梁朝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悲潮,动静之大甚至惊动了北方那个刚刚改革汉化不久的周国。氐人的朝官们不解梁朝人为何要为了一个国子学祭酒的逝去而如此悲痛欲绝,还以为这是何等的大人物,查了一圈,结果发现这人既非皇族,也非重臣,一生也没有彪炳史册的成就,就只是写了几篇文章而已,这是哪里来的这么多人纪念他?
  周国的皇宫中有一个人对此也充满了好奇,不同于其他氐人要么一头雾水、要么一脸轻蔑,皇后周媗专门命人潜入梁朝,取来贺陵生前所做过的十数篇文章,一口气通宵读完后,她让宫女将这卷赋集收录到自己的书阁中。
  在那个落日余晖流淌的傍晚,年轻的周国皇后披着白色狐裘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前,一声叹息,“这就是南国的圣人吗?”
  据说,圣人离去,这是国之将亡的前兆啊。


第96章 投名状
  贺陵的棺椁暂时停放在盛京家宅中,半月后送往襄山安葬。
  谢珩站在灵堂中默然了许久,他心中对贺陵怀有愧疚,贺陵的病断断续续地拖了一年,说是老病,其实也有积劳成疾的成分,当日他请贺陵来到盛京担任国子学祭酒,许诺他将会重整科考与吏治,事尚未竟,贺陵却因病死在了任上,多少也有他失察的过错在其中。
  贺陵一生没有任何子女,亲人早已亡故,学生远在四海天涯,唯一在盛京的那个却注定不会来,他的身后事全部由谢家代为操持。谢珩将谢晁生前写的字帖集轻放在了贺陵的灵柩前,这一对从少年起就相遇相知的好友,老来终于能够在地下重逢,这一次谁也不会匆忙了。
  深夜时分,谢珩从东侧门低调地离开了贺府,明天是出殡的日子,今夜照例停了吊唁,此刻只有零星的几个仆人在庭院中守夜。谢珩刚出门,裴鹤走了上前,在他耳旁低声说了两句话,谢珩停下了脚步。
  贺府不远处的巷子中,李稚一个人站在椿树的阴影中,周身昏沉没有任何的光亮,他一双眼望着右前方悬着白色灯笼的大门口,一张脸在黑暗中神情难辨。瓦檐上停着灰色的鸟雀,树叶飘零,有几片搭在他的肩膀上,从那层粘住叶子的薄霜能看出来,他已经在这儿待了很久了。
  谢珩从巷子的另一头慢慢走过来,与裴鹤一起注视着那道模糊的背影。
  裴鹤无声地看向谢珩,问他的意思,谢珩却没有继续往前走了。他隔着狭窄幽长的巷子静静地看着李稚,那一刻,他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李稚身上笼罩着的孤独、矛盾,以及难以自抑的悲伤,他的心不断沉了下去,触不见底。李稚仍然站着,这夜晚好似变得漫长起来,风中隐隐约约有魂灵的脚步声,他们谁也没有说话。
  初六那日,霍燕带着在京的霍家人前来吊唁贺陵。参加老人的葬礼令他心中生出许多感慨,他想起了远方病中的父亲,慢慢的,又想到了离家前父亲叮嘱自己的话。
  他来盛京的前一晚,披散着头发的霍荀坐在横榻上,闭着眼睛,对围坐的子孙道:“我终究是已经老了,很快便要死了,将来这个家是要交到你们的手中。你们的性子我是了解的,生养于安乐之中,从没有经历过残酷的事情,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要怪我没有教过你们,是你们委实没有这样的天分。我还在时,霍家能够在幽州自成一派,我不在了,以你们的资质,想要独善其身怕是不能够,既然如此,广阳王府与建章谢氏,你们要挑选一个,与谁结盟,还是要看你们自己的意思。”
  霍燕被说的伤感起来,“我们听父亲的意思。”
  霍荀闭眼摇头,“我已经为你们做了一辈子的主,接下来要你们为自己做主了。”
  霍燕与一众兄弟对视,其实这问题在霍家的子孙辈中早已经有了定论,年轻一辈的霍家人对广阳王府没有太多好感,赵元懦弱无能,而赵慎则又是锋芒太过,皇权到了这一代本就式微,这样摇摇欲坠的皇室注定无法再次繁荣,相较而言,京梁士族的体面、尊贵、知书达理,则更令人生出亲近仰慕之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的霍家兵权、地位全都有了,他们并不在乎皇室赏赐的空头爵位,却唯独缺个出身,与建章谢氏结盟可以拔高霍家的门楣,将来再认真经营个几代,通过联姻等手段跻身一流世家,这才是他们兄弟心中唯一的正途。霍荀留念共同经营西北的旧情,对广阳王府多加扶持,但他们这一代人却信奉家族利益至上,跟着广阳王府委实没有出路。
  霍燕如实地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霍荀慢慢睁开了眼,那一瞬间的眼神令人无端想起垂垂老矣的孤狼,他在炉火的彤红光焰中注视着自己的长子,“你们心中都喜欢建章谢氏?”
  霍燕回答父亲的问题向来要斟酌再三,他还未表态,几个孙子辈的少年却下意识直接点头,也不知道是谁忽然笑了一声,众人全都莫名笑了起来,原本严肃的气氛一时变得轻松。
  霍荀看了他们良久,也跟着笑了,“好。”他重新闭上眼睛,仿佛是在沉思,很长一阵子都没有再说话。
  霍燕青年时对父亲的态度轻蔑,但后来随着年纪渐长,他却越来越能够感觉到,他的父亲拥有自己绝对比不上的智慧。那时他也跟着笑,但他内心却一直没能够想明白父亲那天的神情到底是何意,直到霍家覆灭的那一日,他重新回想起那一刻,他才终于一生唯一一次地理解了他的父亲。
  霍家今时今日的地位从不是靠委身士族才取得,而是来源于他们手中紧紧握着的兵权,那是先祖在西北浴血奋战留下的遗产,作为边将,他们与广阳王府才是真正的同气连枝,双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西北这片土地是他们共同的权力根基,放弃经营西北,试图和世家结盟是绝对的可笑之举。京梁士族忌惮他们的实力、蔑视他们的出身,绝无可能真心接纳他们。
  霍荀心知肚明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但当儿子提出要与谢氏结盟后,他也就知道了,他家这些年轻人,连这样浅显的道理都看不穿,根本没有任何政治天赋。京梁士族三百年来死死地压制着皇权,跟广阳王府结盟虽是正确的选择,却也同样意味着危险,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智慧来驾驭,而他家的孩子们,显然是不够格。即便是他强行替他们指定了正确的道路,也注定他们走不了太远,败者如当年的青州王氏,其下场可谓是前车之鉴。
  从霍家的年轻人踌躇满志地提出与士族结盟的那一刻起,霍家已经彻底失去了争霸的资格,等他一去世,权势地位将如烟云散,能够保全家族性命便已经是大幸。霍荀重新睁开眼,粗糙的手摸了下小孙子的头,对霍燕道:“过阵子该到了进京述职的日子,你去吧,带着家里的孩子们都去京中看看,涨涨见识。”
  霍荀招手命仆人取来一只早已经封好的锦匣,交到霍燕的手中,“若是看完了仍觉得建章谢氏与想象中的一样好,回来的路上,替父亲去东山拜访一趟谢老丞相,将这只锦匣亲手交给他。”
 

上一篇:长风有归处

下一篇:太子的药引傻妃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