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208)
赵珩好笑道:“好好的怎突然问起政事,出来玩儿就开开心心的,不用想这么多。”
宸儿晃了晃脑袋:“就是因为开心才问的。看到街上的人脸上都挂着笑,就想起还陷在战火之中的百姓。若能早一日平定天下,结束战乱,大家也不用再受战争的苦了……”
“宸儿一定会是一位圣明的君主。”赵珩心里熨帖极了,他道:“国都城就快收回了,景清舟胸怀坦荡,天性悲悯,他是个明白人。”
……
景清舟将账簿翻了又翻,忍不住摁了摁眉心,一脸愁容。
“大哥,银子还是不够?”景清远琢磨琢磨,说:“我府上还有些好东西,不如找人脱手给大哥凑凑。”
“罢了。”景清舟摇了摇头:“打仗烧钱,这次能凑上手,下次却未必了。何况你真以为我们每次都能从墨氏手里买到鹰弹和燃料么?墨氏占江南,但江南是大周的,不是我景氏的。”
“我不明白大哥的意思。”
景清舟合上账簿,苦笑一声:“天下变了,我们盘踞北方太多年了,即便勉强占着国都城,可无论国内经济还是军队装备都落于人后。我引以为傲的燕北铁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面对轰天雷还是弱了些。”
“但轰天雷造价昂贵,钟离氏也不敢次次动用此物。”景清远道:“我们的国库空了,他们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只要耗下去,耗到他们无力承担军费,就只能真刀真枪的跟我们硬拼,我燕北的铁骑还惧怕钟离氏的软脚虾不成!”
“那大周呢?”景清舟反问:“赵珩早已平定南方。这么多年过去,大周国库充足,兵马强盛,又有墨氏精研火器,他们甚至可以造出比拟钟离氏的燃料来。只要他想便能横扫天下。可他却没有。”
“他在等着我们两家打起来!”景清远怒拍桌子:“我们在前头冲锋陷阵,和钟离氏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大周却在后头坐收渔利!”
“是啊。”景清舟起身走到殿外,望着长长的白玉石阶,又想到了那个死在自己面前的女子,她的血滴落在石阶上,是刺眼的殷红。
“不然你以为当初甄皇后为何献城。因为她知道凭她一己之力根本阻挡不了钟离氏,一旦叫钟离氏入主国都城,轰天雷的炮火就会继续向前推移,弱小的大周也将不复存在。我景氏挡在前头这几年,大周趁机发展壮大,俨然已无敌手。既然如此,我何故还要白白牺牲燕北将士的命呢。”
景清远听的雨里雾里,但他隐隐明白大哥的意思,只是不敢确定:“大哥想……献降!”
景清舟点点头:“景氏非好战之徒,当年割据燕北,于天下也颇有贤名。甄皇后放心将国都城交予我手,想来也是相信我不是嗜杀之人,会好好护着一方百姓。”
“大哥自是极好的。我景氏在门阀中也素有名望,甄皇后倒也没看走眼。这些年打仗打的国库空了,大哥也没有加赋税,百姓们也敬仰大哥的。”
景清舟忽地笑道:“名望是个好东西,它可以约束人的德行,不做违逆天道之事。”
“可成大事者也反而会受名声所累。”景清远说:“若大哥肯稍加赋税,我们也不至于这么难了。”
“仗打了太多年了,天下也分裂太多年了,百姓盼安定久矣。献降大周,不动兵戈,是眼下最好的选择。”景清舟背过手,仰天长叹:“楚氏前车之鉴啊……”
“可大哥乃景氏之主,一旦献降,大周必不会留着大哥,我不能看着大哥去死。”
“死得其所,何足惧哉。难道你大哥我还比不过甄皇后,比不过大周当年自戕而亡的太子妃?只要能保全将士,保全景氏族人,死我一个又有什么可惜的。何况我听说大周摄政王仁义,他未必就会要了我的命。”
刺骨的寒风刮过,预示着漫长的寒冬就要来了。景清舟笑道:“将士们思乡,也许过了冬天我们就能回到燕北去了。”
陇西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是好兆头。
赵珩收到景清舟的献降文书是在春节前夕。
宋镜敛捋着胡子不住的称赞:“景清舟虽趁大周动荡之际趁虚而入,却也保下国都城不受炮火摧残。如今也能深明大义,及早献降,免了刀兵相向,生灵涂炭呐。”
赵琮就道:“景清舟是明知道打不过钟离氏,这才把国都城拱手相让的。不过俗话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景清舟倒也当得起当世俊杰了。”
说完又扭头看向赵珩:“我说大哥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顾将军从钟离氏拿到了燃料的秘密,如今我们银钱充足,又有鹰弹和燃料在手,根本不惧景氏。朝臣们催战都催到我家里了,大哥还稳稳坐着,看来是算准了景清舟要来献降。”
赵珩道:“景清舟不是楚司珏,也不是杨凌。他不嗜杀,不暴虐,当然也不胆小怯懦。若站在他的立场,不做徒劳的牺牲方为上策。他是聪明人,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那大哥打算怎么处置景清舟呢?”
“自然是放他回燕北。”
赵琮“啊”了一声:“那岂不是纵虎归山!”
宋镜敛却明白赵珩的意思:“景清舟当年虽陈兵碧水关外,但他不曾强攻关城,而是甄皇后主动献城在先。景氏兵马入城后于百姓秋毫无犯,不仅如此,景清舟还效法隐太子之法,试图改制革新,虽成效甚微,但民间对他却多赞赏。我大周举仁义之师,对如此仁义之人,自然也不该行不义之事。”
“宋大人知我。”赵珩对赵琮说:“钟离氏若得知景氏投诚,必加紧攻击,春节一过你便率神鹰营兵马,携鹰弹相助景氏,稳定后方。”
“是,大哥!”
赵珩又喊来方野,吩咐道:“传令顾兰西,率本部兵马接手碧水关!”
时隔多年,赵珩又一次踏入宫门。
“舅舅,这里好大啊。”
“这是宸儿的家,宸儿还记得么?”
“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武威城,房子小小的,旧旧的,可住得舒服。这里虽然又大又奢华,但到处都冷冰冰的。”
“没关系,住久了就有温度了,因为未来住在这里的是宸儿。”
景清舟站在白玉石阶上望着舅甥两人,想起当年他和清远就站在那里,抬头望着白玉石阶上的甄皇后。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过去,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燕北多慷慨之士,景家主,只愿你恪守本心。”
二人相视一笑,景清舟冲赵珩拱了拱手:“多谢摄政王不杀之恩。”
景家兄弟拾级而下,赵珩则牵着宸儿的手一步一步登上石阶,走向皇宫正殿。
四人交汇时,景清远忽然说道:“摄政王仁义,我景氏也非忘恩负义之辈,只要有我景家兄弟在,必守大周北方安宁。”
赵珩笑了:“有劳。”
……
国都城的日子过得飞快,自周天子回归后,群臣戮力同心,几场大仗下来钟离氏不复存在,结束了门阀割据数十年的局面,天下终于一统。
赵珩和宸儿站在皇宫最高处的殿宇向下俯瞰,巍巍皇宫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乱世终结,盛世将启,可赵珩知道只要风不停息,阴谋算计便永无止境。只是以后的路,要宸儿自己走了。
“舅舅,一定要走么?”宸儿不舍,他说:“隐太子的法令给天下带来光明,真相在每一个百姓心中。舅舅何不恢复身份,回归姬氏。”
赵珩轻抚宸儿的脑袋,笑道:“我做了快三十年的赵珩,习惯了。只要天下清明,是否回归皇室也没那么重要了。宸儿知道舅舅不喜权势,也不愿意卷进朝堂权利之争。我答应父王和赵都督的事已经做到了,余生只想好好陪着玄度。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那舅舅会来看宸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