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田螺小夫郎(135)
周家一对儿女,今年刚及笄、模样生得也水灵,同在一个村的,大家知根知底,样貌品性差不到哪里去。
还有村尾老吴家的玉哥儿,被他阿娘带着来过几次,明里暗里都是撮合两个孩子的意思。
但是村长夫郎对这玉哥儿不甚喜欢,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早在赵蓁还没出嫁的时候两人就时常在一起玩。
后面赵蓁又和那顾家继子搅和到一起去了,村长夫郎面上不说,心里却十分看不上那样的哥儿。
连带着玉哥儿也不是很喜欢,因此当吴家上门来说起,他也没直接表态,只说看孩子喜欢。
他比较中意张家的画哥儿,会持家过日子,还有周家的大女儿,模样也算出挑。
可哪知道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自家混小子是一个都不满意,没一个瞧上的。
说什么只想要个自己喜欢的,无论哥儿还是女子,但得他喜欢才行。
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等翻过年顾守礼又长一岁,这下可把村长夫郎急坏了。
在村里二十一岁还未娶亲生子的,要么是家里实在穷,娶不上媳妇没办法,要么是那德行不好的闲汉懒汉。
可他家哪样都不占啊!这都说不了媳妇儿,说出去还不得被人笑掉大牙。
因着顾守礼是小儿子,家里人难免偏宠些,把他惯得没边了,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行。
村长夫郎在家里动了气,态度强硬的要顾守礼怎么都得选一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饶是顾守礼也不敢不听,只是每日里郁郁寡欢,无精打采的。
最后村长夫郎叹口气,还是妥协了,他虽是个哥儿,但是家里让他上过两年学堂,更明白事理,不是那种顽固迂腐的家长。
就连顾守礼大哥二哥的媳妇儿,虽说也是他帮着相看的,但是他也提前问过两个儿子意思。
直到他俩乐呵呵地点了头,彼此互通心意,这亲事才算定下来,没道理到小儿子这里就委屈了。
只得继续为儿子相看合适的人选,转念一想,既然村里的儿子不喜欢,那他就到别的村子看看。
最后周围十里八乡都被村长夫郎跑了个遍,鞋子都磨破了两双,明里暗里的询问哪家有合适的姑娘哥儿。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倒还真被他找着了,只是也更让他犯难了。
那两家合适的人选,一个是小河村的唐家二女,另一个则是隔着两个村子的陆家女儿。
这两姑娘,村长夫郎亲自带着东西上门看过,都觉得挺合适的,就连顾守礼大嫂也跟着去看过,说阿么眼光委实不错。
村长夫郎见主人家也同意了,心里高兴又迫切,第二天就着急忙慌的带着儿子亲自去相看。
顾守礼见阿么整日里为自己的亲事发愁,想着这次不管中意不中意,都点头答应。
可偏偏无巧不成书,唐家二女他都还没见着,反倒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前来开门的唐家三女。
一袭黄色夹袄棉裙,楚腰纤细,脸上敷了粉,眉间细细描了花钿,唇瓣嫣红,显得愈发白皙清透,跟镇上的闺阁小姐似的,走起路来风姿婀娜。
知好色,则慕少艾,这人到了一定年岁,懂得男女之情后,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对其心生好感,实属人之常情。
更何况唐家三女这般的好颜色,是个汉子看了都心折,顾守礼也不例外,就连后面陆家的女儿都和阿么表示不去看望了,
按理来说,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没看上唐家二女,三女儿也不错啊!
可村长夫郎面上非但不见丝毫喜色,还差点当众失态,最后硬生生的拽着顾守礼走了。
第176章 唐晚
到家后村长夫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坚决不同意唐家三女进自己家门,也不准儿子喜欢她。
从记事起,阿么就是慈爱温和的,他从未见过对方如此疾言厉色的一面,顾守礼一时之间竟愣住。
可一想到初见唐家三女那张含羞带怯、欲语还休的脸时,他心头就控制不住的悸动。
——他想,这大抵就是喜欢吧!
他喜欢唐家三女,虽然才仅凭一面,就喜欢上了,想要娶她回来做妻子,呵护她,敬重她。
可见阿么一脸怒容,他心里诧异的同时还有些不满,自己难得喜欢一个人,阿么为什么不同意。
顾守礼转头望向嫂嫂,不曾想一向疼爱自己的大嫂,这回也不站自己这边了。
反而劝道:“豆儿,那唐晚不适合你,就算是你把她娶进来,咱们小门小户的,也养不起那姑娘,不如听阿么的,看看她那二姐,还有陆家姑娘也不错。”
顾守礼听着怒从心起,同样是唐家姐妹,都是一个爹生娘养的,怎么自己看中的唐家三女不行,阿么和嫂子看中的二姐就行了?
这下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非唐家三女不娶!
于是向来温馨和睦,每每路过都能听见里面欢声笑语的村长家,最近因为一个姑娘起了嫌隙,气氛变得沉闷凝重。
尤其村长夫郎和顾守礼,两人谁也不先低头,是以双方的冷战一直持续到今日坝子上开鱼塘。
村长夫郎望向下方的小儿子,内心烦闷苦涩,为人父母,自然是希望子女能够幸福。
但唐晚真不适合儿子,正如大儿媳说的那般,就是娶进门来了,自家也伺候不起。
王婶子听着也替他愁得慌,想安慰都找不到话语,她娘家就在下河村,哪怕现在爹娘早已经去世了。
但是她和哥哥嫂子感情好,农闲时候经常挎着包袱去探望,关于唐家的事情自然多多少少听说过。
唐母年轻的时候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出去没少被别人耻笑,说她净生些赔钱货,生不出小子。
所幸最后又给唐家添了个小子,这才让嚼舌根的人闭上嘴巴,可唐母因为早些年受的气,对三个女儿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直到三女儿唐晚出落得愈发水灵漂亮,爱慕虚荣,指望让女儿攀门好亲事,帮衬家里的唐母这才对她另眼相看。
从十岁那年起,唐晚在家里的待遇就和弟弟差不多了,逢年过节还能穿身新衣裳,就连头上的珠花也时时簪新艳的。
大姐二姐时常要跟着下地干活,唯独唐晚不用,就在家里绣绣花,做做针线活就成。
按照唐母的话来说,就是她们家小女儿,和镇上的小姐一样,金贵着呢。
可不能让她干粗活把手弄糙了,这样的话不好捏针线,未来夫婿也不喜欢。
唐晚倒也不负众望,随着年岁渐长,这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唐家出了个水灵灵的小女儿。
跟镇上闺阁小姐似的养着,漂亮得很!
村里的汉子每每见了既喜欢又自卑。
不过说也奇怪。
原以为等唐晚及笄后,上门求娶的汉子指不定都得把家里门坎踏破了。
可偏生一个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上门相看的,那也是来说大姐和二姐的。
这下可把唐母气坏了,她花了那么多心血在小女儿身上,平日里丁点重活都没让干过。
这叫她怎么甘心,她倒不是真的要把女儿嫁给乡下这些泥腿子,她还指望着小女儿能够嫁到镇上去呢。
只是想待人上门的时候,扬眉吐气一番,哪知道竟没一个是来相看小女儿的。
唐母也不再待价而沽,继续拿乔了,气的她当即就去镇上找了媒婆,想让她给唐晚在镇上寻户合心意的人家。
为此还咬牙给媒婆塞了二两银子的媒人钱,承诺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庄媒人面色淡然,经过她手促成的亲事没一千,也有上百了,还都是镇上的高门富户。
说真的,她还真瞧不上这二两银子,不过见到这唐家小女委实生得漂亮,想着若真能成,这钱可能还真少不了。
于是唐母在家里千盼万盼,就指望庄媒婆能给带个好讯息回来。
唐晚内心也焦急,绞着手帕整日翘首以待,她这些年在家里娇养惯了。
是半点不能接受自己嫁给村里的泥腿子,跟着下地干活,担水挑粪。
她伸出自己青葱白嫩的纤细手指,端详片刻后,逐渐捏紧,心道,说什么也得让阿娘寻门好亲事。
只有嫁到镇上去,才能高人一等,也不用在这穷乡僻野继续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