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54)
他本就不是读书科举的料,也不知他爹总逼着他读书做什么。
想到这里,崔恪就有些心塞的叹气。
要是他爹能同意他做生意就好了……
豆浆粉有货的消息由崔家散了出去后,瞬间卖出去千罐有余。
崔夫人和老太太两人一共给了十二家,这些人家一买就是一两百罐,都是想着趁年前水路冻上之前,跟着年礼一起往外送。
三种价位的售量差不多,没有哪个更多,哪个更少。
真要说多的话,五十两银子那个价位的,反而比其他两个价位卖的要多十几罐。
崔恪同窗那边他们都是自己喝,不是想着送人,基本买的都是十两银子价位的。
学子们买了豆浆粉回去的第二日,就又问崔恪买了新的。
原因是家中人品尝后,亦觉得味道甚美,他们也要。
于是乎,身为儿子,孙子的他们,今日就只能又来问崔恪买了。
他们倒也是能派人去崔家铺子买,可他们和崔恪交好,最是知道他的喜恶。
这小子也是怪得很,什么不爱就爱经商。
偏偏他们读书人不能经商。
他们身为同窗好友,自然是要满足一下他的这怪异癖好的嘛。因此便都来问崔恪买,叫他过过做生意的干瘾。
崔恪轻松又卖一百罐出去,这些人家里也是觉得豆浆粉稀奇又味美,那装豆浆粉的罐子也很不错,送人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所以都叮嘱家里小辈可以多买一些,留着加到节礼里面,年前好送人。
这次崔恪小心谨慎,没有被赵夫子再逮住。
不过他坐在堂中时,心里又觉着被拘在堂中昏昏欲睡,倒还不如在外头站着吹冷风自在呢。
从丰水县运来的豆浆粉,崔家改换包装后,又送了一千罐去雍京,这些是准备放在雍京的铺子里卖的。
如今崔家现在手头还有两千三百多罐,崔夫人估摸着觉得也足够卖的了。
……
渝州富贵人家多,谁家要是有点好东西也瞒不过其他人的眼。
近日来有不少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喝什么豆浆粉,还是那崔家卖的,那自然是要买来尝尝了。
不过大部分人其实没觉得是真的好喝,豆浆粉没听过不错,可他们听过豆浆啊。
那东西再好喝,又能好喝到哪里去?
普通百姓们喝这玩意舍不得放糖,加一点点的糖都能高喊一声此乃世间美味。
可他们又不缺糖吃,加了糖或者是花蜜的豆浆,他们早就喝腻了。
买的唯一理由,也就是卖崔家一个面子。
他们觉得最早就买崔家豆浆粉了的那些人,也是想卖崔家面子才买的。
不然怎么只有崔家交好的那群人在买呢?
同时也忍不住的在想,这崔家怎会突然卖豆浆这种贱价的东西。
难不成是雍京那位真因奢靡之风出事了?所以崔家也不敢卖贵价金贵的东西,这才拿豆浆出来避风头?
大雍广开言路,即便是百姓都能谈论两句时政。
崔家的那位大人物,渝州这边有头有脸的人家,也都日日盯着,听他的消息,因此大家也都知道崔丞相被弹劾之事。
可这也不应该啊,不过就是被弹劾几句,那位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在被弹劾。
更别说那位的性子孤傲,他不想听的话,说破天了也当没听见。又怎么会因为几句弹劾,就有所收敛呢?
众人想不明白崔家为什么会卖低廉之物的原因,索性也不再猜测。左右他们买了,还买的最贵的那一种,也算是给了崔家脸面。
结果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买回去后因好奇而品尝了一下的豆浆粉,竟然真的特别好喝!
原来先前那些人,还真是因为豆浆粉好喝才买的啊!
一时间,味美价廉的豆浆粉,在渝州掀起了一股风潮。
崔家铺子日日都要去库房补货,库房里的货,眼瞧着肉眼可见的少了。
崔夫人看着记录豆浆粉售卖的账册,心中一番盘算后微微惊讶,这豆浆粉当真是赚钱啊!
而且照着这售卖速度,库房里的那些根本坚持不到年节前。
崔夫人犹豫片刻,一拍板决定再去丰水县进两千罐。
不然再过段时间,河面冰封,缺货了想进货都难。而陆路又遥远,耽误时间就是耽误钱啊。
提前备着也好,有备无患嘛。
……
对于渝州商船刚走半月又来要进货的事情,云怀瑾表示来者不拒,进的越多越好。
周海草在码头卖了不少货,但真正大额进货拿回去售卖的,目前为止只有渝州商船。
云怀瑾分析过,其他的那些商船与渝州商船是不同的。
他们背后不像渝州商船,只有一个主家。
这些商船背后,主家至少有两家。不是一言堂,生意就难做。
除非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这样才能以最快速度将生意定下。
不然的话,光扯皮说服就要不少的时间。
而且豆浆粉虽美味,但进货去别的地方售卖,也着实难卖出高价,赚不到什么钱。
这东西盈利确实是小,赚的都是辛苦钱。
至于渝州崔氏商船又为什么会做这种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事,云怀瑾也想着,他们许是在包装上做了些改变。
豆浆粉本身卖不出高价是没错,可包装若是华贵些,那价格自然就可以往上涨许多了。
更何况渝州崔氏在渝州又有绝对的影响力,他们想要把鱼目当珍珠卖,也能得到不少人的捧场。
崔家若换个包装高价卖出,这盈利提了上来,就谈不上是吃力不讨好了。
而崔家的地位也能保他们不管卖什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足够的盈利收获。
这是其他商船主家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他们想要复刻崔家,前期则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先去造势。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商船主家不论是因为担心卖不好,所以才没后续动静。还是因为没谈拢,因此没有大量购货的意思。
归根到底还是豆浆粉出世太短,更多的还都想再观望一段时间。
大家出门在外做生意,豪赌有之如崔家,但更多的还是小心谨慎。
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是没错的。
毕竟大雍也只有一个崔家,不是谁家都能如他们一样的。
因为前面有存货的原因,这次崔家要的两千罐,只用了五日就足数交付了。
李怀州一刻不停的往渝州赶,这天一天比一天冷,再不走指不定哪天就要下雪上冻了。
俨然入了冬季,云怀瑾说话时都能看清口中呼出的雾气。
天冷河面要结冰,码头也是封锁的。
如今码头的商船也走的差不多,渝州那边这次又进了一批货,估计再来得等到年后河面化冻。
码头买豆浆粉当土仪的人少了,崔家商船年前又不会再来,豆浆粉的产量需相应的减少。
趁着年前,云怀瑾也想试试把县城北面的富人区市场给打开。
崔家的大量购买,正好也能给他做噱头宣传。
豆浆粉用量虽减少,但两个村子的村民以后还是在庄子里干活。
眼下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云庄本就是要做点腊肉腊肠放杂货铺售卖的。
这东西能放得久,买的人也多。
云怀瑾瞧着要用猪肉,就想着做些猪肉脯和肉松,都放杂货铺里卖,算是上了新货。
这两样大雍是没有的,至少云怀瑾没有从原身记忆里翻出相关,问张木桥他也都说没听过,没见过。
既是不曾有过的东西,其新奇程度就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后面也能和豆浆粉一样,慢慢的都发展成他们云庄杂货铺的特产。
至于南院的那些蔬菜,云怀瑾选择暂时搁置。
那样好的菜,云怀瑾其实是想做大酒楼的菜蔬瓜果的供应生意的。
可开春就有旱灾,他拿出那样好的菜实在是打眼,只能先暂时搁置。
第34章
庄子里要做腊肠腊肉这些,张木桥便去养猪的院子里挑猪。
以往杀三头就够了,这次东家说要加量,便得杀五头。
张木桥请了相熟的杀猪匠过来杀猪,那杀猪匠来后先是恭敬的点了三炷香,闭眼念念有词一会后,便将香插在随身带着的小炉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