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宁为长生[重生](47)

作者:谢亦 时间:2024-09-15 09:16 标签:重生 强强 宫廷侯爵

    若不是当时平州大乱,而滕慧在平州威望甚高,除了他没人够分量安定民心,恐怕也不是一纸圣旨责骂能了事。
    见朱定北一直没出声,老侯爷纳闷:“长生,这事你怎么看?”
    “没怎么看。”吧嗒一声又是一个花生取子,朱定北浑不在意道:“朝廷这态度,得益的是平州的军官,同时也造福了海寇。苦的是平州百姓。”
    “阿爷,这不能说是谁错了。”
    一句冷嘲热讽的话之后,朱定北突然道。
    “哦?”
    老侯爷洗耳恭听的模样。
    “朝廷没错,鲜卑府需要军队威慑,其余十九州哪一州都不能动用驻军。若果真要增兵,此时此刻,朝廷更愿意也更应该用在鲜卑府和凉州。”
    “滕州牧也没错。滕州牧为一方父母,自然要为平州百姓着想,让他们免于灾祸。他的请求合情合理。圣上纵观大靖天下,眼中所看的不是只有平州子民。”
    “不过么……”
    “不过什么?”
    朱定北掀唇一笑,“自太祖以来,大靖的青壮人丁便越来越多了。这些人也要活下去,于是咱们大靖的寺庙逐年增加,开荒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这样还不足以安置他们。要给平州征兵,只要户部肯给得出银子,要多少人没有?”
    太祖皇帝时期,诸如寡妇再嫁,男丁过四人便有一人可免束脩上学堂等等政令,使得全民子孙增多。
    那几年又是丰年,朝廷财资雄厚,长此以往,户部户籍司统计上来的大靖人丁已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目,其中青壮子弟更是空前地多。
    到了这一代,虽然前几年因为年景不好,许多有子嗣的人家都不敢轻易生养孩子添人口,但有底蕴在,征兵的话,人数一点也不成问题。
    老侯爷放下酒杯,叹了一声道:“确实如此。听闻昨日朝堂上户部把这两年银钱花用,和往上数五年的银钱用度计划当庭都甩出来了,恨不得一两掰一两地哭诉户部有多穷。那李老鬼就是没脸没皮,滕慧一个文弱书生,还真吵不赢哭不赢他。”
    朱定北想到那日所见的秦姑父,确确实实地按着秦灭胡的审美观长得,肤白腿长腰瘦,又有一股读书人所有的斯文雅致。
    秦灭胡大声吼几句他尚且要咳嗽两声,脸皮这样薄,自然不能指望他在朝廷上能脸红梗脖子地和户部吵个天翻地覆。
    老侯爷说起滕慧,又免不得说起往事:“你这姑父虽然是探花郎出身,脑子也好使。但就是太弱气了些。你秦姑姑眼光太差,我瞧着,他哪点有你阿爹好?就是个皮相占了便宜。”
    秦灭胡和高娘子关系亲密,这段往事也没避讳,反而有不少人用这事嘲笑朱振梁元帅。
    朱振梁曾对初到凉州的小姑娘秦灭胡有意,当时的秦灭胡就是洛京娇养出来的女娃儿,貌美如花,没有这些年在军中磨练出来的蜜色皮肤,也没有浑身凛冽的气势,是军中儿郎的梦中情人。
    怎奈,自小在沙场摸爬打滚长大的朱振梁虽不至于黑如碳石,但与秦小姐的梦中情人可相去太远。
    军中儿女不拘小节,朱振梁也不是畏首畏尾的人,知道的人不少,当年朱家军许多人还以为秦灭胡会是他们以后的当家夫人呢。
    这消息传得洛京都知道了,才把秦老夫人吓得赶忙要将女儿抓回京城趁早定亲完婚。
    不是朱振梁不好,而是朱家军历代镇守边关,秦家历代守护洛京,若是这两家结了亲,金銮殿上那位晚上还敢睡踏实么?
    而后秦灭胡出逃,辗转到了平州开始接触水师,有了另一番机缘自不必提。
    只说老侯爷看滕慧就像岳丈看女婿鸡蛋里挑骨头一般。
    他是将秦灭胡当做自己的女儿来教导的,哪怕分离多年,感情也从未淡去。
   
    第34章 鲜卑徙民
   
    二十州州牧同期返京述职,自然不仅仅只有平州有奏报。
    除了平州,还有另外一州也同样要求增兵,那便是鲜卑府。
    鲜卑建府至今堪堪两年,这也是鲜卑州牧第一次述职,是朝野上下最瞩目的存在。
    虽然贞元皇帝对鲜卑的情况十分关注,鲜卑州牧上呈的奏折里仍然有诸多近期发生的暴动。这些暴动自然是被朱家军迅速镇压了下去,但鲜卑的暴徒依然像土地里的老鼠一样,这里打下去,那里又钻出来,实在是不胜其烦。
    鲜卑州牧上呈了一个增兵数目,不多,但也足够给鲜卑一个强有力的震慑。
    不过比起增兵,鲜卑州牧更紧要的却是另一件事:徙民。
    鲜卑府开设两年,除了军队和官府边民,剩下的便全是鲜卑人和色目人。
    鲜卑府地广人稀,直观来看,它的地域有大靖最富庶的扬州府那么大,人口却连扬州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当然,扬州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养得起这么多人,而鲜卑苦寒之地过的又是游牧生活与大靖子民相差甚远,这两者比较有偏颇之处。
    但,没有人去经营,鲜卑府永远不会有起色。
    没有大靖子民生活,鲜卑府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成为大靖的天下。
    鲜卑州牧言辞切切:“陛下,鲜卑如今十射之地才有一人,如此空荡,绝非长久之计。当务之急,便是我大靖子民真正入主鲜卑府,只要我大靖子民多于鲜卑人,许多事情即便没有政令,十年百年之后,鲜卑府更多的不会是鲜卑人或是大靖人,而是二者通婚而生的混种人,这些人才是大靖鲜卑府立足的根本。”
    “如果咱们不走出这一步,哪怕杀尽鲜卑府的叛军,也不会是人心所向。”
    自朱家军攻下鲜卑,新府荒地开垦了两年,民众也收服得差不多,这些人有吃有喝也好对付得很。
    但朝廷甘心一直这样养着这些随时可能反了自己的人,只为鲜卑土地落在大靖名下?
    那就太蠢了。
    本质上,这种行为与大靖向鲜卑进贡没什么区别。真要说起来,反而是大靖成了鲜卑的属国呢。
    这不是贞元皇帝,也不是大靖所有臣民想要看到的局面。
    因此,徙民势在必行。
    徙民,通婚,设学开化,开荒种植。
    这些都是鲜卑府往后这十几年的重中之重。
    是大势所趋。
    但朝廷要让这个决议真正贯彻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不说,更有许多艰难需要克服。
    只说迫在眉睫的徙民之事,这事放在前两年荒年的时候尚且困难重重。
    大靖的子民虽也有因饥荒而背井离乡的,但他们在大靖的国土之内,所要面对的异乡也是有着相似面孔,喝着同源之水的地方。若叫他们千里迢迢穿过沙漠,去到一无所知的鲜卑府去,除了一些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之外,年纪老一些的大概宁愿自杀在故土也不愿远走。
    再有一点,大靖的子民对鲜卑有着天然的仇视。
    他们的父亲,丈夫,儿子,同胞们,有多少是死在鲜卑人手里?哪怕鲜卑如今已成为大靖的国土,这种根植在血脉里的排斥,除非几代血脉的净化和淡忘,否则,难以消除。
    迁徙一些北境边民倒是可行之法,毕竟边民有两点好处:一则他们对鲜卑偏见少了些,二则他们也有很多过着游牧生活。
    但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
    把这些人都迁徙到鲜卑府,那边民原本所在的地方岂不成了荒城?
    那也是几代人苦心建造出来的城池,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就算从别的地方再迁徙难民过来,那边民绝对不答应——哪有自己舍身就义,让别人享福的道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