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 (上)(53)

作者:歪脖铁树 时间:2018-06-10 19:42 标签:种田文 爽文 重生

  年初二高富贵来过上谷村,专门找柳爻卿拜年,这回听了口信,立即招呼上车夫,还是叫那匹花马拉着车,吭哧吭哧来了上谷村。
  熟门熟路地上山,又自个儿到了屋子门口。
  里头炕头热乎乎,屋里也都是热气,柳爻卿坐在炕上,桌子上摆着茶、花生等等吃食,哲子哥坐在炕沿上,手里捏着一个花生,轻轻一捏就捏开,剥出里面的红皮花生米,搓掉外皮,放柳爻卿嘴里。
  茅白圆滚滚的蹲在旁边,眼珠子滴溜溜地看着哲子哥手里的花生米,看样子有点馋。
  “来了。”柳爻卿看到门口的高富贵,叫他进来。
  转身从柜子上拿下一盘草莓,柳爻卿笑道:“吃个尝尝,这可是好东西。还有西红柿,倒是不咋稀罕。”
  “稀罕,都稀罕哩。”高富贵拿了个草莓放嘴里,只一口便道,“倒是比西红柿好吃,只是应当不能炒菜吧?”
  “恩,就这么当瓜果吃。”柳爻卿也拿了一个,犹豫一下转手给了哲子哥,他这段时间吃得太多,现在看着草莓有点吃不下了,“现在吃个新鲜,快马送去府城,值不少银钱,我要的价钱也不多,这个数。”
  柳爻卿晃了晃自己的手指头。
  早不是第一次商议,高富贵又吃了一个草莓,当即点头道,“能不能连带着西红柿一起?”
  “成,不过草莓给你一个人卖行,西红柿可不行,还有其他人也早说好了的。”柳爻卿赶忙强调。论起产量,当然是西红柿更大,而且可以一茬一茬的种,草莓就不太一样,受季节限制更重。
  这笔生意谈成,就是一笔进账。
  当草莓第一次出现在府城,又见到是高富贵出手,当时就有人抢着买走。
  大冬天的,极少有新鲜的瓜果,尤其这边冬天格外长,又冷。不缺钱的人家就是再能耐,没得卖瓜果的也没法子,这回瞅着草莓,那真是稀罕的跟什么似的。
  当时就有人问高富贵,“明儿个还有没有。”
  “有。”高富贵肯定得点头。
  话又说回来,黄瓜被柳爻卿藏的好好的,根本没让高富贵看到,就连煎饼作坊那边的人也都不知道,柳爻卿专门叮嘱过,想自个儿吃一段时间黄瓜再说。
  沈氏和钰哥儿自己做饭吃,也得了柳爻卿给的黄瓜,炒鸡蛋吃、拍一下切成片拌着吃,直接生吃,炒肉吃,法子多得是,吃起来也格外好。
  苏七他们也是自己做饭吃,几个小子自己商量着轮流,偶尔有不会做的就跑过来问厉氏,柳爻卿给了一些黄瓜,他们也自己折腾着吃。
  今年憨大他们算是柳爻卿雇用的,干活给工钱,也得了黄瓜。
  “配好料,腌上一罐子。”黄瓜变着花样吃了一顿,柳爻卿又摘了不少,腌了一罐子。
  哲子哥帮着把罐子放在屋子暖和的地方,还得在外面盖上木板,省得二哈子和黑背过来玩的时候不注意给踢坏了。
  这俩只家伙还是喜欢大棚那边,似乎是知道自己肚子里的种子长出这么多好东西,嘴巴不会说话,但心里很高兴。
  “剩下的黄瓜摘一小部分,其余的留种。”柳爻卿琢磨着,“这东西一个种子就能长很多藤,结的黄瓜也多,回头卖给村里一些,草莓种子还是不卖。”
  “这样也成,还是找柳五叔帮忙?”哲子哥已经熟悉这个过程了,主动说。
  “恩,回头叫村里的老人也都来山上一趟,说说黄瓜的事,也顺便招待招待他们吃些好的。咱们总麻烦他们,是得吃顿饭。”柳爻卿可没觉得叫村里老人帮着自己是理所当然,虽说他手头有这么写好东西,那些老人又极精明,自然愿意帮,但要是大家一起吃顿饭,拉近拉近感情,老人当然更乐意帮了。
  事情就这么说定,柳爻卿和哲子哥打算分头行动。
  临出门前,哲子哥回头问:“要叫你阿爷知道这事儿吗?”
  就是不去通知,柳老头、柳全福他们也能很快知道,而且当天柳五叔带着老人来,柳爻卿也不能让柳全锦还在大棚干活,得出来陪客。
  想了想,柳爻卿道:“哲子哥等你回来,咱俩一起去阿爷那边,这事儿说清楚。”
  省得现在不去说,等事情过后叫柳全福抓着把柄,柳爻卿现在也不觉得那边麻烦,倒是挺愿意收拾他们,谁叫自家日子越过越好,那边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
  都忙活完,柳爻卿和哲子哥在山上碰头,再一起进村。


第68章
  门口蹲着两个小哥儿,年纪不大,穿着又薄又烂,冻的浑身发抖,扭头看过来的眼睛倒是晶亮晶亮的。
  “你们俩是来走亲戚的吗?”柳爻卿兜里正好有一把花生米,就全掏出来给两个哥儿吃。
  俩人互相对视一眼,都咽口水,却没伸手接。
  眼前说话的哥儿手指头细细嫩嫩的,一看就没干过活,脸蛋白,长得也好看,身上里里外外穿的都是好料子,跟他们不是一类人哩。
  “里面是我阿爷家,你们要是来走亲戚,那咱们也是亲戚哩,快拿着吧。”柳爻卿仔细端详两个哥儿,那双眼睛跟李氏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他就知道这应当是亲戚。
  “我和知哥儿跟着爹和娘来的。”年纪稍大的哥儿伸手接过花生,小声说。
  “我知道了。”柳爻卿点头,拉着哲子哥进门。
  柳全福、小李氏都没在家,柳老头和李氏做炕上,下头有两个柳爻卿从未见过的人,看穿着应当是门口哥儿的爹娘,还有个坐在炕沿上的丫头。
  炕上的矮桌放着一点花生米和糖,小宝自己抱着,吃几个花生米再吃一块糖,那个丫头眼巴巴地瞅着,他还冲着人家嘿嘿笑,就是不给。
  “阿爷、阿奶。”柳爻卿没太往前,拉着哲子哥自己找了板凳坐下,“这两位是谁啊?”
  “死人。”李氏猛不丁道。
  那妇人眼圈就红了,抬手擦眼睛,手背上全都是冻疮,红肿的厉害。旁边的汉子低着头,脸上一层一层的起皮,穿着也薄,很拘谨。
  “咋了?”柳爻卿不想管柳老头这边的闲事,可叫他碰上了,不管也得管,谁叫他现在不是一般人,上谷村数一数二的呢?
  得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形象哩。
  “你是老三的孩子吧?”妇人擦了擦眼泪,低声道,“我是你姑姑。”
  这么一说柳爻卿就知道了。
  妇人叫柳金梅,是柳老头和李氏的第一个孩子,因为是女娃,老两口都不喜欢,孩子出生起就没怎么照料,更是天天逼着干活。
  当年似乎是李氏要把大女儿卖了,换银子给出生起就受尽宠爱,从不干活的柳全福买吃食,可叫柳金梅提前知道了,自己愣是离了家。
  这些年柳金梅也找人带回消息过,只是柳老头和李氏都没放在心上,也没打算叫她回来住几天稀罕稀罕,反正这个女儿跟仇人差不多,眼不见心不烦。
  柳爻卿倒是觉得,柳金梅和张大山穿的破破烂烂的,还带着两个哥儿一个女儿,连个小汉子都没有,柳老头和李氏约莫是害怕自己被拖累,或者说没得图谋,便真的当女儿死了的;要是柳金梅和张大山穿金戴银,身后跟着三五个丫鬟婆子小厮伺候着,柳老头和李氏的态度肯定不是这样。
  世事无常,谁又能想到真有这样铁石心肠的爹娘,就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吃苦受累而无动于衷呢?
  “今天你们就回吧,家里没有你们的地方。”李氏耷拉着脸,自始至终没看过柳金梅一眼,“不走我回头让人撵出去……”
  柳金梅神色哀戚,看样子是有话要说。
  “阿爷,明儿个我在山上请酒,柳五叔,村里的老人都去,特地来跟你说一声。”柳爻卿干脆道,“阿爷你要是想去,我现在给你多加个位子……”
  “我考虑一下。”柳老头接话道。
  “那成,我山上还有事,先走了。”柳爻卿利落地站起来,拉着自始至终没说话的哲子哥一块儿出了门。
  那两个哥儿还在门口,手里的花生米没吃几个,见柳爻卿从上房出来,赶忙笑了笑,拘谨的后退,让开一条道让柳爻卿和哲子哥出门。
  到了外头,哲子哥快走几步和柳爻卿并排,问:“卿哥儿咋突然不问她们了?”
  “那俩人日子是过得苦,这么多年没回来,突然带着孩子来,我觉得这里头肯定有事儿。”柳爻卿道,“是好是坏的还不知道,不能贸贸然揽过来。”
  “卿哥儿怕她们赖上咱?”哲子哥一想就明白了。
  “那倒也不是怕了。我就怕她拎不清,像我爹那样的,天天想着把山上的好东西搬到阿爷这边,给大伯他们吃着用着,他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怎么就没有人想着给他好东西?这种人可恨又可怜,偏偏还是我爹,扯不清楚,万一姑姑也是这样的,我可是会忍不住大义灭亲。”柳爻卿说道最后,自个儿笑了,“哲子哥你可别笑话我,我胸襟大着哩。”
  哲子哥抿了抿嘴,当真没笑,目光灼灼的看着柳爻卿,道:“卿哥儿,我就天天念着你哩。”
  “那倒是,不过咱们这是相互的哩,将来还要这样一辈子。”
  “恩,一辈子。”
  山上早已步入正轨,煎饼作坊那边热火朝天,里头一阵一阵的热气冒出来,一点都不冷。苏七他们今年全都换了一模一样款式的衣服,后背还有‘秦柳农庄煎饼作坊’字样。
  这是柳爻卿叫厉氏和村里一些针线活好的妇人统一做的衣服,用料厚实,穿着一点都不冷。
  去库房清点一下煎饼,记录好,柳爻卿又把跟苏七他们一起忙活的钰哥儿叫过来,叮嘱道:“明天有不少村里人上山,你就待在煎饼作坊这边不要出来,吃饭也不用出来吃,我叫人给你送。晚上你回去跟二伯娘说说,叫她不用担心。”
  柳全运还在镇上,不声不响的,柳爻卿始终不能放心钰哥儿,即便是村里人跟钰哥儿有可能接触,他也不放心。
  自从搬到山上,钰哥儿明显抽条,活得舒坦,精神样貌不一样,瞧着是越来越好看了。
  “我晓得。”钰哥儿点头。
  从煎饼作坊出来,柳爻卿又去大棚那边,安排一下柳全锦的活计,让他明天不用干活,做酒席吃菜就成。大棚里干活的人并不多,而且还都是熟人,柳三条、柳水河,还有柳大牛,完全忙得过来。
  忙活一圈,最后回到屋里爬上炕 ,柳爻卿就不想下炕了。
  哲子哥拿了几根黄瓜,半碗草莓、半碗西红柿进屋,笑道:“吃些个吧。”
  从被窝里捞出呼呼大睡的茅白,柳爻卿掰了半根黄瓜哄茅白吃,这家伙迷迷糊糊的用嘴啄了下,还没吞下去就觉得口感不对,想往外吐,柳爻卿就用手捏着他的嘴。
  圆滚滚的茅白也不生气,只不过咽下去后有点委屈,他只喜欢吃肉,不爱吃别的……
  “你这个家伙还对我耍性子?”柳爻卿板着脸,“那可不行啊,我可是你爹,把你孵出来,把你养大的,你对谁生气都不能对我生气。”
  哲子哥坐在炕沿上笑眯眯的看着,约莫以后他们俩有了孩子,卿哥儿应当也是这个模样。
  村里的老人们得了消息,都愿意上山吃酒,但都没空着手。趁着晚上家里人一块儿吃饭,这些老人就跟商量好似的,都叫自家得力的年轻一辈站到自个儿前面,掂量掂量这个,再掂量掂量那个,最终选出那么一个最好的。
  “明儿个跟我上山,看看能不能帮忙干点什么。”老人道。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