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116)
资本家可不是个什么好词。
但不管是不是资本家,他们南江厂这次跑来热那亚,目的就是在船展上把货卖出去,赔本赚吆喝也可以接受。
……
签完一个订单之后,后一天,陆陆续续又有其他客商有意向购买他们这批螺母。
除此之外,“南江”号巴拿马型散货船也接到了两笔订单——这艘船本身有成品在,价格也可称得上低廉,对于航运发达的国家而言不算什么,可对于资金有限、急于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普通国家而言,南江厂的产品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
厂长们一边感慨没白来,一边放他们这批年轻人在展厅里走动学习。
螺母的专利问题,施家望联系上了华国驻守热那亚当地的机构,虽说当地机构对申请专利相关的经验不足,可只要南江厂这边愿意出钱,相关人士完全可以替他们把这件事代办了。
螺母是林叙的研究,相关专利自然也属于林叙,南江厂方面没有侵吞林叙权益的想法。
相比螺母带来的利润,那当然是林叙个人的价值更高一些。
施家望一盘点林叙进厂之后给厂里带来的变化,就觉得现在林叙的级别和工资都太低了——最近几年,有不少国营大厂的员工因为待遇问题被私人厂挖了过去,也有人一边拿着国营厂的工资,一边给私人厂创造业绩的。
国营厂晋升看资历和工龄,员工之间的待遇相差不会特别大。
但从这个角度看,林叙所享受的待遇就有些不公平了。
他们这些当领导的可以装作视而不见,但事实不会因为他们的视而不见而消失。
施家望想着,这次回了厂里,就得给林叙请功了,把政策文件都仔细研究研究,看有没有针对林叙这类优秀青年的政策。
施家望估计这事不用他操心,程安民那边应该已经替林叙考虑好了。
这回他们南江厂卖螺母,旁边的大连厂和羊城厂难道没看见?难道就不会产生什么想法吗?
林叙人是必须留在他们厂里的。
……
学习前的第一步,林叙和徐军杨撺掇陈辽把相机买了下来。
螺母的收益虽然还没到林叙账上,但可以想象,林叙即将成为一个富翁,所以陈辽找他挪了点外汇,再找其他人借了点。
买相机不全是为了拍景,也为了拍展厅里展览出的产品。
林叙想造的摩托艇,其他厂家已经造出来了,样子不算时髦,可实用性一点也不差。
还有一些游艇的展位,三人一边看图,一边询问价格,新的乐趣成为了数零。
“咱们上一辈子班,能挣这么多钱吗?”陈辽感慨道。
徐军杨忍不住叹气:“我忽然发现,我之前的厂长贪了那么多钱,可他也买不起一艘游艇。”
游艇属于小型船,既有外表又能享受,他们这些造船的见了的确羡慕。
但不知是他们的个人生活太过乏味,还是他们太不爱享受,见到游艇的一瞬间,几人所想的居然是怎么从零开始造一艘游艇。
从某种程度上说,游艇也属于利润率相当高的一款产品。
船展tຊ的外围摆着一座哥伦布铜像,热那亚之所以成为国际航展的举办地,是因为它是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乡。
LNG船、集装箱船、油气船、工程船……几人在一家接一家展位前停留,观察他们厂生产过的同类产品,也观察他们厂暂时造不出来的产品。
船用的小件,陈辽和徐军杨原本并不在意,可林叙却在这个品类上赚到了钱,两人于是明白,只要是和船有关的产品,就没有一样应该被忽视。
林叙在一个个展位前小声询问着,主要是问说明书上已有的内容,涉及到机密的部分,其他船厂必然是不会透露的。
何况在展位前的,未必就是产品的设计者。
林叙从天亮看到天黑,看什么都感兴趣,用陈辽的话说,他就像进了米缸里的老鼠,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咱们厂什么时候能造天然气船,今年能开始吗?”林叙感慨道。
“哪有那么容易造?”
“咱们现在既没掌握超低温制冷技术,也没掌握保温技术。”
LNG船毫无疑问是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难度相当高,在三颗“明珠”里,LNG船是最晚出现的,第一艘LNG船诞生于1959年,是美国康斯托克甲烷公司制造的“甲烷先锋”号。
换句话说,LNG船的重点在于天然气的压缩、储存和运输技术。
这就超出了他们南江厂目前的技术水准了。
见林叙眼巴巴地盯着人家的船看,陈辽和徐军杨都安慰他:“咱们自己的船迟早能造出来的。”
看到来自其他国家的高技术含量的船只,他们内心的确会被震撼,甚至会产生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追不上的恐慌感。
但和这份感受一起产生的,是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造出一艘艘好船的信念感。
正如看到海外的繁华世界、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亮眼的街道,有人极力去拥抱这份繁华、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
而他们心中所想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热爱的国家建设成繁华的样子。
……
等林叙几人回了展位,发现螺母又卖出了两笔订单。
一开始,南江厂众人还有种“卖太贵了客商能不能接受”的忐忑感,担心人家嫌贵,可慢慢地,他们意识到,并不是螺母卖得贵,而是他们的螺母原本就有这样的价值。
技术永远是无价的。
只要他们造出别人造不出来的东西,他们就可以占据市场优势,就可以卖高价,而且不是忐忐忑忑地卖,是光明正大地卖。
林叙几人同样收获满满。
“这次咱们厂可以说是大丰收。”展会一共四天,南江厂的目标已经达成了,甚至目前签下的单量早已超出了目标量。
施家望和潘荣华都挺高兴。
外汇目标达成了,厂里才能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这一趟热那亚之行,施家望和潘荣华两位副厂长感慨颇多,厂领导开会的时候时常强调技术创新,但他们这批老人很少见识技术创新的好处,又觉得创新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主观上其实不够重视。
可现在,他们意识到,创新是实实在在能换成钱的,一颗螺母也能体现出价值。
第86章
陈明峰的电话
出国这一路上, 刚开始满满都是新鲜感,等天数待够了, 披萨也吃腻了,大家就开始怀念海城的饭食了。
“给我来碗三鲜面也行啊,天天用这叉子吃这个面,皮都吃皱了。”
吃不惯饭也就罢了,这饭的味道还贵得吓人,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一行人把盘子吃得干干净净。
“这会儿有一碗青菜豆腐汤就好了,里面丢点榨菜丝,我能喝到饱。”
别说是施家望潘荣华这些上了年纪的领导, 林叙他们几个年轻人也吃不惯,嫌热那亚的饭不如海城的清淡。@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都不嫌食堂难吃了。”陈辽道,“一想到还要坐那么久的飞机, 我头都大了。”
徐军杨拍拍他的肩膀:“想想你的相机。”
“陈辽, 等回去了, 把你相机借我们用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