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红楼]带领名著人物为人民服务(235)
就算原著里无人帮扶,贾赦一闹脾气,说要鸳鸯做妾。
贾母明知道他要鸳鸯是假,发泄心中的不满是真,也不敢和他硬碰,只得自掏腰包,花八百两买了一个扬州瘦马,才算是把这件事给平了。
可见荣国府里,虽然看起来是贾政占了上风,说到底贾赦才是名正言顺的主人,贾母的脑子还没糊涂到底。
贾氏摇头道:“罢了,外面的事我也不想管,等京城的事完了,我就住到庄子上去,那边的才是咱们家的根基呢。”
因着有现成的水塘,江停云也不用藏着掖着,直接动用五行之术,将水质调试到适合养珠贝的程度。
就在几日前,他已经托了直隶的城隍,替他寻上好的珠贝苗子,估计这几天也要送过来了。
母亲在乡下荣养多年,对京城的生活已经不太适应。她想住到京郊庄子上去,那就随她去吧。
等喧喧闹闹的贾母寿宴彻底过去,焕娘也终于出关,赶来了京城。
看见焕娘全须全尾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贾氏提着的那一颗心才算是彻底放了下来,“好孩子,你总算是来了。”
虽然她知道焕娘的本事,但这世上比焕娘厉害的妖魔鬼怪也不是没有,把小姑娘一个人留在家乡,她哪能不担心?
焕娘笑着给她行了大礼,母女俩凑在一块亲亲热热地说话。
因着贾氏是真心把她当女儿养,便照着贾敏待小翠的例,第二天便下了帖子,要带着她去荣国府拜见外祖母。
对于荣国府来说,这是要靠江停云拉拢张学士的时候,如何会怠慢他们母子?
那边很快就给了回帖,次日贾氏便带着焕娘去了。
随着修为的加深,焕娘的外貌又长大了些,看起来就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她本有狐仙血脉,底子好,生得明媚娇艳,性子还有些要强,更添几分冷傲之气。
偏偏贾母最是喜爱生的齐整,又自尊自爱的女孩子,焕娘一下子就入了她的眼,非要留着在家里住几日。
贾氏也有意让焕娘在京城交几个朋友,又觉得自己娘家这几个侄女,品性都很端正,便也没有阻拦。
只是她去京郊庄子上的行程,要往后推一推了。
第166章 谁才是正统?
不过,这都是些家长里短,贾氏虽有些不耐烦,却也不是应付不来。
再怎么说,她也是国公府鼎盛时养出来的千金小姐,莫说贾府现有的三春姐妹,便是宫里的贤德妃,在人情世故上也不一定比她强。
却说贾赦自搭上了张学士的门路之后,慢慢的,就凭着自身扎实的古玩字画学识,在文人圈子里混开了。
就像贾珍说的那样,他这人虽然好美色,却从没干过强抢民女的事,甚至连花楼都不去。
贾府中上上下下都说他荒唐,因着贾府的仆人嘴巴不严,外面也有流传。
但若外人仔细想想,就知道贾赦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跟张学士混一个圈子的文人,至少也得是个举人。而能考中举人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这种勋贵世家里的龌龊事,他们这些清流文人最是嗤之以鼻,连带着对贾政的印象就不好了。
别说什么贾母偏心小儿子,贾政也是几十岁的人了,儿子都有三个了,就没有办点自己的主见吗?
无非就是作为既得利益者,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边享受母亲带来的便利,一边又让母亲背负偏心眼的名声罢了。
这些文人又各有亲戚朋友,日常聚在一起喝酒谈笑的时候,难免就把这当话头说了出去。
于是,忽然有一日,朝堂上有个姓刘的御史,当堂参奏工部员外郎贾政,说他以次子之身欺压长兄鸠占鹊巢,此举实在无视礼法,希望圣人能严惩,以正视听,以敬效尤。
正好这天是望日大朝,贾赦这个空有爵位的一等将军,也在班中站着。
至于贾政,一个五品员外郎,根本没有上朝的资格。
圣人问明了贾赦也在,便让他走上前,来当堂奏对。
贾赦整个人都是懵的。
像他这种空有爵位的一等将军,日常小朝会没他的份,大朝会虽然勉强能站在殿内,但也没他什么事呀。
充数充习惯了,他也练出了一副站着打瞌睡的本事,至今没被人揭破过,他还以为自己装得挺好。
直到圣人突然点了他的名,站在他身后的寿宁侯抬手冲他腰眼上捅了一下,贾赦才知道,别人不是没发现他打瞌睡,只是懒得搭理他罢了。
他慌慌张张地上前,跪下对圣人行了大礼,“微臣贾赦,恭请圣人大安。”
圣人虽不大待见勋贵,但看在贾敬的面子上,对贾赦也算和颜悦色,淡淡道:“贾卿免礼,起来回话。”
“多谢圣人恩典。”贾赦又赶紧起身,脑子里乱糟糟的,该说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自守完了父孝入朝至今,他是头一回君前奏对,怎么可能不紧张?
见他半天不说话,圣人微微皱了皱眉,淡淡道:“方才刘卿所奏之事,可否属实?”
贾赦持续懵逼:话说,他奏啥了?
旁边的刘御史暗叹了口气,低声提醒道:“令弟鸠占鹊巢之事。”
贾赦恍然,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朗声道:“回禀圣人,确有其事。在臣护送家父棺椁返乡归来,太-祖亲提匾额的荣禧堂,就成了舍弟的居所。”
“哦?”圣人微微挑了挑眉,“如此说来,你事先并不知情了?”
贾赦实话实说,“微臣并不知情,也是在归来之后,才知晓此事。”
“对此,你并无意见?”
贾赦苦笑了一声,无奈道:“荣禧堂离母亲荣养之处荣庆堂颇近,家母亲自发话,想让幼子住得近些。
臣身为人子,不敢违逆母亲。又因当时父亲新丧,微臣实在不忍母亲过多忧心。”
不就是装愚孝吗?好像只有贾政会一样。
贾政可以顶着愚孝的名头,堂而皇之地占着荣熙堂,贾赦当然也可以以此反将一军,将贾母的偏心和贾政的无耻公之于众。
至于此举会不会为人诟病?
当然不会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他身为人臣,固然要对父母尽孝,却更要对君王尽忠。
君主有所垂询,他纵然心中有再多不愿,也要实话实说。
圣人微微点了点,“此事的确是有违礼法。”
他待要下旨严惩贾政,却又忽然想起凤藻宫贵妃,一时又迟疑起来。
再怎么说,贾政也是贵妃生父,若是严惩了贾政,贵妃颜面何存?
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点隐秘的心思。
对于荣国府来说,贾赦是最正统的继承人;对整个天下来说,端敬太子才是嫡系正统。
今日之事,他若只是拨乱反正便罢,但若闹得太大,世人难免同情贾赦,焉知不会牵扯出端敬太子旧事?
是以,圣人迟疑再三,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又咽了下去,转而问群臣,“对于此事,诸卿有何看法?”
刘御史有些诧异:不过一点小事,而且是证据确凿的小事,圣人乾纲独断便是了,怎么这也要询问群臣?
班中大臣有不少人,都和刘御史有着类似的想法。
一个礼贤下士,肯虚心纳谏的君王,自然更得群臣拥护。
可是,若一点小事都要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这会显得君王半点决断都没有,难免养出臣子的骄娇二气,给君王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掣肘。
其实这些人,哪里懂得圣人的小心思呢?
他让群臣都发表一下意见,只是想借着这件小事看一看,朝中还有几人,惦念着曾经风华无双的太子。
只不过,圣人只看到了自己能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好处,却忽略了此事会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
礼部左侍郎王珍缩了缩脖子,低着头没有说话。
和王珍一样默默不言的,还有几个六部的郎中。
若是有心人仔细分辨一下,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是曾经的潜邸旧臣。
对于自己一开始就跟着的主子,王珍等人可是太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