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200)
“他总跟谁说这句话?这个人还说温言趴在他怀里哭过,不过当时人都不信,还说他瞎编。讲到这个人,就要讲到……”
老教授转身,在“寒”字下边补了一个“韩”字。正巧这时,钟声再次响彻永安学宫。
他放下笔:“到时间了,那我们休息一会儿,等等再讲。”
老教授在讲台前坐下休息,看见学生们的表情,笑着问道:“你们笑什么?你们都知道这个‘韩’是谁,你们怎么知道的?噢,写《皇帝与丞相二三事》的松烟墨客?你们还爱看几千年前的闲书?比较喜欢谁?”
底下有学生小声应道:“起居郎。”
他抿了口热茶,面上笑意不改:“不要老是揪着这点来看,这是文学通史课,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作者有话要说: 性冷似雪的辨章在背地里:悯悯是我真知己(眼睛红红)
胖胖生最爱的留名青史环节,晚上还有一更,赶着去上课,就断在这里了~~
第108章 文学通史(2)
不多时,钟声再次响起。
老教授盖上茶缸,站起身来:“好,那我们继续。”
他回头看了一眼:“刚才说到温言的‘真知己’了,他这个知己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定渊七子之一,韩悯。”
“韩悯,字惜辞,敬惜文辞。他爷爷就是上节课讲过的老韩史官韩韵,因为韩韵和柳映柳老学官交好,所以他七岁就师从柳映,后来人称他和江涣、柳停为‘柳门三子’。”
“他哥哥你们肯定都认识,通史课上有讲过,定渊年间的征西大将军韩识;他弟弟,不是亲的,他叔父的孩子韩佩,也是盛世文坛的后起之秀,后面也要讲。”
“讲回韩悯。我知道你们都认得他,因为《皇帝与某某二三事》,要不就是因为定宗皇帝。前面一个和文学还有关系,后面这个,等等看看,有时间的话就跟你们讲讲,你们手里那幅《行乐图》其实暗藏玄机,你们都看不出来。”
听老教授这样说,底下学生都眼睛一亮,做得也更加端正了。
“再说回韩悯的生平,刚才说到他七岁跟着柳映念书,十年寒窗,十七岁就准备考状元了。结果当时出了个变故,德宗病逝,新皇登基,韩家被新皇赶回桐州老家,主要理由……有点没有理由,当时环境所限,没有办法。”
“他在桐州待了两年,科考肯定是错过了。科考那天他在老家,据柳老学官在一篇序文里说,他那天也自己拟了个题目,写了篇文章。他回到永安城之后,拿给自己老师看,老师登时惊为天人,用了个词叫做‘冠绝永安’。这个就侧面告诉我们,好文章不会被埋没的。”
“扯回来。他在桐州待了两年,然后三王夺嫡,桐州城里谣言四起,说定宗死了。韩悯一开始不知道,怀着必死的想法,一定要去一趟永安。有的人可能觉得,哎呀,韩悯好傻呀,一介文人去了不是送死吗?你这添乱不是?”
“不是,这件事我可以明确地说不是。你要知道,当时桐州传的消息是定宗已经死了,要不也是重伤。要按照他知道的这种情况,定宗不可能登基了,韩悯去永安,根本就不是冲着辅佐定宗登基去的,他是去给定宗收尸的。”
“当时很看重礼法,要是定宗两个兄弟其中一个登基,韩悯有把握说服皇帝把定宗的尸体给他。所以他不是去添乱的,可以说他是去殉情的——我看见你们偷笑了,我就知道你们喜欢听这个。”
“然后发现定宗没死,韩悯就做了起居郎。有句诗叫做‘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讲的是御史和起居郎。温言是御史,韩悯就是起居郎。起居郎就是记录皇帝日常起居的一个官职,他就一直跟在定宗身边,做了定宗的近臣。”
“推行新法之后,韩悯被封‘文定侯’,后来又晋爵,叫做‘文定公’。我又看见你们笑了,对,他这个‘定’和定宗的‘定’字一样,这个字不单是封号、谥号,定宗最开始封王的时候就叫做定王。我上课前就说,定宗特别喜欢这个字。”
“现在讲一下韩悯的作品。他的文章很杂。严格来说,定渊七子的朝政意义比文学意义大,因为大多是推动新法的官员。但是韩悯不太一样,除了那些策论文,他写的很多东西,表面上和朝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像就是写着好玩的。”
“举个例子,你们现在还爱看的《二三事》。全十册话本在当时根本不入流,放到现在,你们都会说两句客套话,什么开时代风气之先,打破保守枷锁,新小说典范。他当时不一定知道这些。一方面是因为太穷了,另一方面就是好玩。”
“他写的丞相、御史和探花郎,全都和现实里的人对得上,就好像你们现在也写小说,就是有意思。所以说他和其他几个写策论比较多的文人比起来,更像是现代意义上的创作者。”
老教授撩起衣袖,开了一眼古董手表:“时间来不及了,他和定宗的故事有时间就讲,先讲定渊七子后面两个。”
学生们不大高兴,纷纷哀求:“老师说嘛,老师。”
老教授并不理会他们,转过身,写下最后两句话——
“楚探花,谢鼎元。”
“楚探花楚钰,字琢石。早年在宋国读念书,后来参加齐国科考,中了探花。他是商户出身,但是不是普通商户,是首富家庭。”
“谢鼎元谢岩,无字。谢岩原本是楚家的家奴,给楚钰伴读,后来两个人去参加考试,谢岩中了状元。他本来是楚家打点进去,给楚钰做个伴的,就是第一个以家奴身份中举的人。宋国也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对他,谢岩这个人又心高气傲,就跑去齐国了。”
“十年之后,齐国科举,也就是楚钰中举的这一届。这一届没状元,有个人进了殿试没来,就有人说其实又是谢岩。这个说法他自己没承认过,但是史书里说是真的。”
“这两个人的文章除了策论,还有几册《圣上与起居郎二三事》。这几本是温言和他们两个人合写的,主要是为了反击韩悯的十册话本。我刚才问你们喜欢松烟墨客写的谁,你们说起居郎,其实起居郎不是他写的。”
纸质讲义翻到最后一页,学生们都有些激动。
“老师,讲讲圣上和起居郎的故事好不好?”
“等一下,还有最后一个人。”
他写下最后一个名字——杨面。
“你们可能都知道这个人。杨面,定渊后期有名的权宦,韩悯在文章里叫他‘小剂子’。通史课上经常会讲,他有点冒进。”
“他很小的时候进宫做太监,最开始教他识字念书的是韩悯,他很崇拜韩悯,两个人感情也很好。虽然是韩悯亲自给他开蒙,但是他这个人没什么文学天赋,传下来的文章都比较一般。”
“韩悯年老的时候缠绵病榻,年底郡县长官进京述职,杨面私下召集他们,要加速推进新法。结果刚推了半个月,就被韩悯发现了,没闹出大乱子,就被喊停了。”
“这个就是他一直被诟病的一点,太急躁。他主要是怕韩悯看不见,韩悯死后他就不再插手这些事情,转去明山守陵。”
“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讲一下……”
话还没完,钟声响起。
“那没办法,时间到了。”
底下的学生们苦求道:“老师就讲一会儿嘛,拖课没关系的。”
“好吧好吧,就是定宗只有一个男皇后韩悯,两个人青梅竹马,白头到老。”
老教授转身,在“寒”字下边补了一个“韩”字。正巧这时,钟声再次响彻永安学宫。
他放下笔:“到时间了,那我们休息一会儿,等等再讲。”
老教授在讲台前坐下休息,看见学生们的表情,笑着问道:“你们笑什么?你们都知道这个‘韩’是谁,你们怎么知道的?噢,写《皇帝与丞相二三事》的松烟墨客?你们还爱看几千年前的闲书?比较喜欢谁?”
底下有学生小声应道:“起居郎。”
他抿了口热茶,面上笑意不改:“不要老是揪着这点来看,这是文学通史课,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作者有话要说: 性冷似雪的辨章在背地里:悯悯是我真知己(眼睛红红)
胖胖生最爱的留名青史环节,晚上还有一更,赶着去上课,就断在这里了~~
第108章 文学通史(2)
不多时,钟声再次响起。
老教授盖上茶缸,站起身来:“好,那我们继续。”
他回头看了一眼:“刚才说到温言的‘真知己’了,他这个知己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定渊七子之一,韩悯。”
“韩悯,字惜辞,敬惜文辞。他爷爷就是上节课讲过的老韩史官韩韵,因为韩韵和柳映柳老学官交好,所以他七岁就师从柳映,后来人称他和江涣、柳停为‘柳门三子’。”
“他哥哥你们肯定都认识,通史课上有讲过,定渊年间的征西大将军韩识;他弟弟,不是亲的,他叔父的孩子韩佩,也是盛世文坛的后起之秀,后面也要讲。”
“讲回韩悯。我知道你们都认得他,因为《皇帝与某某二三事》,要不就是因为定宗皇帝。前面一个和文学还有关系,后面这个,等等看看,有时间的话就跟你们讲讲,你们手里那幅《行乐图》其实暗藏玄机,你们都看不出来。”
听老教授这样说,底下学生都眼睛一亮,做得也更加端正了。
“再说回韩悯的生平,刚才说到他七岁跟着柳映念书,十年寒窗,十七岁就准备考状元了。结果当时出了个变故,德宗病逝,新皇登基,韩家被新皇赶回桐州老家,主要理由……有点没有理由,当时环境所限,没有办法。”
“他在桐州待了两年,科考肯定是错过了。科考那天他在老家,据柳老学官在一篇序文里说,他那天也自己拟了个题目,写了篇文章。他回到永安城之后,拿给自己老师看,老师登时惊为天人,用了个词叫做‘冠绝永安’。这个就侧面告诉我们,好文章不会被埋没的。”
“扯回来。他在桐州待了两年,然后三王夺嫡,桐州城里谣言四起,说定宗死了。韩悯一开始不知道,怀着必死的想法,一定要去一趟永安。有的人可能觉得,哎呀,韩悯好傻呀,一介文人去了不是送死吗?你这添乱不是?”
“不是,这件事我可以明确地说不是。你要知道,当时桐州传的消息是定宗已经死了,要不也是重伤。要按照他知道的这种情况,定宗不可能登基了,韩悯去永安,根本就不是冲着辅佐定宗登基去的,他是去给定宗收尸的。”
“当时很看重礼法,要是定宗两个兄弟其中一个登基,韩悯有把握说服皇帝把定宗的尸体给他。所以他不是去添乱的,可以说他是去殉情的——我看见你们偷笑了,我就知道你们喜欢听这个。”
“然后发现定宗没死,韩悯就做了起居郎。有句诗叫做‘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讲的是御史和起居郎。温言是御史,韩悯就是起居郎。起居郎就是记录皇帝日常起居的一个官职,他就一直跟在定宗身边,做了定宗的近臣。”
“推行新法之后,韩悯被封‘文定侯’,后来又晋爵,叫做‘文定公’。我又看见你们笑了,对,他这个‘定’和定宗的‘定’字一样,这个字不单是封号、谥号,定宗最开始封王的时候就叫做定王。我上课前就说,定宗特别喜欢这个字。”
“现在讲一下韩悯的作品。他的文章很杂。严格来说,定渊七子的朝政意义比文学意义大,因为大多是推动新法的官员。但是韩悯不太一样,除了那些策论文,他写的很多东西,表面上和朝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像就是写着好玩的。”
“举个例子,你们现在还爱看的《二三事》。全十册话本在当时根本不入流,放到现在,你们都会说两句客套话,什么开时代风气之先,打破保守枷锁,新小说典范。他当时不一定知道这些。一方面是因为太穷了,另一方面就是好玩。”
“他写的丞相、御史和探花郎,全都和现实里的人对得上,就好像你们现在也写小说,就是有意思。所以说他和其他几个写策论比较多的文人比起来,更像是现代意义上的创作者。”
老教授撩起衣袖,开了一眼古董手表:“时间来不及了,他和定宗的故事有时间就讲,先讲定渊七子后面两个。”
学生们不大高兴,纷纷哀求:“老师说嘛,老师。”
老教授并不理会他们,转过身,写下最后两句话——
“楚探花,谢鼎元。”
“楚探花楚钰,字琢石。早年在宋国读念书,后来参加齐国科考,中了探花。他是商户出身,但是不是普通商户,是首富家庭。”
“谢鼎元谢岩,无字。谢岩原本是楚家的家奴,给楚钰伴读,后来两个人去参加考试,谢岩中了状元。他本来是楚家打点进去,给楚钰做个伴的,就是第一个以家奴身份中举的人。宋国也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对他,谢岩这个人又心高气傲,就跑去齐国了。”
“十年之后,齐国科举,也就是楚钰中举的这一届。这一届没状元,有个人进了殿试没来,就有人说其实又是谢岩。这个说法他自己没承认过,但是史书里说是真的。”
“这两个人的文章除了策论,还有几册《圣上与起居郎二三事》。这几本是温言和他们两个人合写的,主要是为了反击韩悯的十册话本。我刚才问你们喜欢松烟墨客写的谁,你们说起居郎,其实起居郎不是他写的。”
纸质讲义翻到最后一页,学生们都有些激动。
“老师,讲讲圣上和起居郎的故事好不好?”
“等一下,还有最后一个人。”
他写下最后一个名字——杨面。
“你们可能都知道这个人。杨面,定渊后期有名的权宦,韩悯在文章里叫他‘小剂子’。通史课上经常会讲,他有点冒进。”
“他很小的时候进宫做太监,最开始教他识字念书的是韩悯,他很崇拜韩悯,两个人感情也很好。虽然是韩悯亲自给他开蒙,但是他这个人没什么文学天赋,传下来的文章都比较一般。”
“韩悯年老的时候缠绵病榻,年底郡县长官进京述职,杨面私下召集他们,要加速推进新法。结果刚推了半个月,就被韩悯发现了,没闹出大乱子,就被喊停了。”
“这个就是他一直被诟病的一点,太急躁。他主要是怕韩悯看不见,韩悯死后他就不再插手这些事情,转去明山守陵。”
“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讲一下……”
话还没完,钟声响起。
“那没办法,时间到了。”
底下的学生们苦求道:“老师就讲一会儿嘛,拖课没关系的。”
“好吧好吧,就是定宗只有一个男皇后韩悯,两个人青梅竹马,白头到老。”
- 共208页:
- 上一页
- 第200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