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妻记(7)
“给你们吃吧,我也不会杀。”把兔子递给对方,然后跟他说:“小叔,我明天想进城,想借你家驴车用。”
梁庆丰心里觉得奇怪:“你去城里干什么?”
梁汉索性直说了:“我想卖些粮食换点钱。”
梁庆丰脸色耷拉了下来:“卖粮食?你家粮食没多少了吧?你卖了你吃啥!”
梁汉就知道说了会有这个结果,忙解释说:“我急着买个东西,先换些钱。”
梁庆丰一听他说要买东西,想了下,问道:“是想买东西送给张清竹吧?”
梁汉愣了一下,没想到对方怎么会想到张清竹身上去,忙摇头说:“不是,不是给他买的。”
梁庆丰却觉得肯定是,然后好言劝他道:“我知道你稀罕他,想送他东西讨他欢心。但你记住啊,这正经过日子的男人才有人愿意嫁。别买太贵的,送点他用得着的,让他明白你的心意就成。”
梁汉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如果他说是为了想挣钱的话,对方肯定觉得他是找什么借口骗他,甚至可能就不肯把驴车借给他了。他想买六个豆芽缸呢,没车怎么能行。
江氏出来,笑着说道:“小汉来啦?找你叔啥事啊?”
梁汉跟她说道:“借驴车去卖粮食。”这事原主干过,说出来大家也比较容易相信,要是太正经的理由,人家肯定以为是在撒谎。
梁庆丰给了梁汉一个准话:“行,你明天早上来牵吧。明天早点起啊。”
“好的,我明天早点来。”因为到县城得走近两个小时,所以还是早点出发的好。既然事情说好了,梁汉就离开了。然后庆幸一下梁小叔没说要跟着一起去。
晚上,梁汉看着空间仓库里的东西。前两天收了萝卜和白菜,所以现在仓库多了四千多斤的萝卜和六千多斤的白菜。只不过因为想留种,按照系统规定同一块土地只能种一种植物,所以需要等到结种子之后,才能再种别的。对于想尽快赚到一笔钱的他来说,特别想要快点种植新的植物。
第018章 叔侄商议!
第二天,鸡鸣声响起,梁汉便迅速的醒了过来。想到今天的行程,他立刻起床洗漱,之后把几个门都锁好,就往梁小叔家赶。
来到梁小叔家门口,对方院子关着,这时候天还没亮,天空的星辰还看的很清楚。梁汉抬头看了下天空,当然之前他就发现了没有北斗七星的存在。觉得这么早把人吵起来有点不好意思。
他哐当哐当的拍了几下门:“小叔,我是梁汉,我来牵驴车来了。”听着里面没什么动静,梁汉又拍了几下,提高嗓门喊道:“小叔,我是梁汉。”
没一会儿里面传出梁小叔还带着睡意的声音:“听着了,你等一会儿,我这就起了。”
梁汉听到回应,便在门口等着。大清早的天气就是冷,冻手冻耳朵,他把手插到袖筒里,心想着过一阵子得做副手套,做顶帽子戴。
等了一会儿见梁小叔出来,梁汉便伸手接过栓驴的绳子,跟梁小叔说:“小叔,你回屋吧,我走了。”
梁小叔拿着赶车的鞭子跟梁汉说:“我跟你一块儿去。”
“啊?”梁汉没想到对方竟然要跟着一起去,那这就有点不方便了。粮食什么的都被他先放空间里去了。想了下,觉得也不能拒绝梁小叔跟着,否则不一定会怀疑自己又去做什么好事呢。只是让他跟着,为了方便,就得把他想做豆芽生意的事跟对方说了。他想了想,等会儿在去的路上就好好说一说吧。
“那小叔你先在村口等着,我牵驴车去家里拉麦子。”梁汉建议说。
梁小叔见他没反对,心里也有了底,觉得自家婆娘和儿女都有点小心肠了,心道:“我就知道,小汉害谁也不能害我不是?”便笑着跟梁汉说:“好,我去村口等你。”
梁汉牵着驴往自家方向走,等到了个拐角隐蔽的地方后,他把空间里的粮食和一个被子以及昨晚做的准备今天早上在路上吃的菜饼拿了出来,然后牵着驴往村口去。
梁汉见着梁小叔,跟他说:“小叔,你坐车上吧,我来赶车。”他自己是没什么赶车的经验,只是有着原主的记忆,觉得他赶车也没问题。
见梁小叔上车,梁汉跟他说:“我带了个被子,小叔你盖着些,待会儿还能睡会儿。那篮子里有菜饼,要是饿了就吃吧,还热着呢。”
梁小叔掀开篮子上的布往里瞅了瞅:“你还做了菜饼,你得起多早啊?”
梁汉坐上架车,转头跟他说:“这是昨天做的,我早上起来热了热,想着去县城的时候吃。”
梁小叔拿了一个吃了一口,夸赞道:“嗯,味道好。”
梁汉笑了笑,坐好后,在空中挥了下鞭子:“架。”驴车就开始慢悠悠的走了起来。
梁小叔吃着菜饼,盖着被子,靠在麦袋子上,挺舒坦的。便很有兴致的一边吃一边跟梁汉唠嗑:“小汉啊,跟叔说一下,你打算给那个张清竹送些什么啊?”
梁汉心想:“就趁现在直说吧。”心里想好说辞后,便跟梁小叔说:“小叔,我真不是要送他什么东西。我是想到了一个赚钱的点子。”
梁小叔深感意外:“什么赚钱的点子?”他真想说:“你能想到什么赚钱的点子,净瞎扯。”毕竟,虽然他常护着这个侄子,可他也清楚梁汉的为人和斤两,不怎么干正事的一个人。
梁汉自然不知道梁小叔内心的真实想法,便继续说道:“说来也意外,前几天我无意间把豆芽给做出来了。我想着,这大冬天的,大家也就那么点冬菜吃,要是能发豆芽拿去卖,肯定能赚钱。”
“什么!你做出豆芽来了?”梁小叔惊讶极了,“这么冷的天,豆子怎么还能发芽呢?”
“我还没完全弄懂怎么发豆芽的,不过有了个模糊的想法了,想着只要再琢磨琢磨,肯定能做出来。就想着去城里买些用的上的缸,还得买些黄豆。”
他其实确实没亲手发过豆芽,只是见过别人做,也知道大概的步骤,所以还得尝试一下,不过他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便跟梁小叔说:“等我琢磨出来了,这生意小叔也能做。”
梁小叔笑道:“你小子啊,这不还没影的事呢。不过,你要是真能把豆芽发出来,兴许还真能赚钱。”然后谆谆教诲道:“你也老大不小了,又稀罕人家张清竹,就得好好攒钱了,不然你拿啥去下聘,拿啥办酒席啊。”
梁汉点头表示:“嗯,叔,我晓得了。”心里则想:“我赚钱应该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梁小叔想到发豆芽的事心里也挺激动,心里盘算着,这事要真成了,自己侄子也算有个正儿八经的事情做了。要真能攒一笔钱,他就去张家下聘,早点把梁汉的婚事给解决了,也算是了了他一桩心事了。
梁小叔很关心的问道:“这发豆芽的事,你心里有多少成算?”
梁汉想了下,跟他说:“有八成吧,我感觉我能做成。”
一听他那么有信心,梁小叔就特高兴:“好-好!要真做成了,那真是个大好事!你以后有了赚钱的行当,你爹娘地下有知也能放心了。要是真能做成了,肯定是你爹娘他们在保佑你。”
梁汉笑了笑,没说什么,心里想着:“原主已经下去找他爹娘了,他们一家也算团聚了。只是这话,我这辈子谁也不能告诉。”
梁小叔心里兴奋,便不停的问梁汉的打算:“你想好以后生意怎么做吗?”虽然事情还没影子呢,可还是忍不住畅想一下。
梁汉说道:“想好了,我想着要么去城里卖,要么拉着到各个村子里去转悠。不过村里人现在大都还有些冬菜吃,应该也卖不了多少。不过等来年冬菜都消耗完了,地里还没有菜长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豆芽应该就好卖了。毕竟豆芽吃法多,炒菜、下面条、做咸汤什么的都行。就是到时候具体卖个什么价钱还没想好,想着等把豆芽发出来,算一算本钱,再定价钱。”
“成,心里有想法就好。到时候你要是忙不过来,小叔帮你卖。”
梁汉笑着道:“要真发出豆芽了,小叔家也做这生意吧。”
梁小叔拒绝:“那哪成,这可是你想到的点子,万一不小心给漏了出去,你还怎么赚钱啊。”
梁汉不怎么在意的说:“没事儿,这法子也简单,早晚会散出去的。我就是想着趁大家还没琢磨出来之前,先赚一笔钱。小叔自然也别错过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不说多,能赚这一个冬天也行啊。”他可不会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前没有,只是大家认为做不成,有人做成了,看到那个可能性了,总有人能琢磨出来方法。
梁小叔想了想,说道:“要是让我也做的话,就都在你家做吧。毕竟这事要真成了,肯定惹人眼,在你家里也安全些。”
梁汉觉得也是,原主的往日作为,就算眼红他能赚到钱,可没人敢翻他家院墙的。
第019章 县城购物!
他们来到城门前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梁汉看着高大的城墙和城楼,看着觉得很新奇。因为不怎么出去旅游,他还没亲眼看过古代城楼呢。不过跟自己想的那种高大上的城楼不同,这里的显得更粗犷些,看着更像土墙。而当看到城门上方的字时,梁汉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文盲的事实。
看着据说叫做平陌城的三个字,梁汉升起无限的感慨:“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此刻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感受。真是……”他忍不住发散思维,“万一以后要是跟人立个字据,被骗了怎么办?”
“小汉,别看了,该进去了。”
梁小叔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梁汉成为文盲的怨念。连忙回过神来跟着梁小叔旁边,牵着驴车进城。梁汉觉得当文盲麻烦太多,所以便问梁小叔:“小叔,村里有谁认字吗?”
梁小叔跟他说:“村长认字,他家后生也认字,成贵家的小子也认字,还有东平家的小子,他也上了几年私塾。……”
听着梁小叔如数家珍的把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认点字的人跟梁汉说了一下。梁汉在心中思索着等空闲了,可以去找哪个跟人学字,哪个是他没有直接得罪过的。想想都忍不住叹气,想着自己要是想跟人认字的话,肯定得费一番心思,人缘差,就是个大弊端。
随口敷衍了梁小叔问他为什么问村里人谁认字的事后,两人直奔卖粮食的地方。
因为粮食分等级,粮店里的人仔细看了下梁汉的小麦,然后出了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梁汉也知道他拿来的粮食是个什么情况,麦粒不怎么饱满,想着三百斤能卖六百文,他很爽快的就卖掉了。
看着粮店老板给的钱,都是铜钱,但并不是几百个很多的样子。这个朝代银价很高,银子很少见,铜钱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南源国铜钱分三种,通宝、重宝和玄冲重宝。而通宝中又分为折一、折二、折五、折十这四种。也就是说,有的通宝面额一文,而折二就相当于两文,同理折五、折十就相当于五文钱和十文钱。至于重宝,则相当于五十文钱,玄冲重宝则是一百文钱。铜钱的价值应该是由含铜量的多少而作区分,大小上也略有差异。
这三种铜钱中,通宝和重宝比较常见,而玄冲重宝则不怎么见到,起码原主还没见过。而他得到的这些铜钱里,也没有玄冲重宝的影子。颠了颠那八枚重宝、二十枚折十的通宝,感觉其实也挺重的。
梁汉见店铺里也有黄豆卖,也被分了等级,选了三文钱一斤他能用得上的黄豆。想着自己的家产一共703文钱,水缸他之前打听了价钱,72文钱一个,他最少需要7个就得花掉504文,能用的钱也就剩下199文。他还想着买点油盐酱醋。想着家里有四十多斤的黄豆,他便先买了十斤,毕竟第一次试验先不用太多。
买好黄豆之后,两人继续走。他们得去订水缸,因为发豆芽的缸下面得有个小孔,他们这里没卖这种缸的,得让人定做。
梁小叔领着梁汉去了卖缸和各种坛子罐子的地方。这事梁小叔出马,七个水缸把零头给抹了,一共五百文。交了定钱后,梁汉收起剩下的钱,跟梁小叔说:“小叔,我家盐没多少了,我想趁机买些盐,再买些别的东西。”
梁小叔想了想后以防万一的说道:“成,你把买水缸的钱先给我,后天我来帮你拉水缸。”
梁汉无奈的笑,梁小叔这是怕原主大手大脚的习惯把钱给造光了。他也没说什么,直接把钱给了梁小叔。
梁小叔拿了钱,跟梁汉说:“买好东西就去城门外找我,我在那等着你。别逛太久,咱还得赶着回家吃中饭呢。”
“好嘞,我记住了。”梁汉说完提着篮子揣着还剩下的173文钱走了。心里合计着这点钱够不够买自己要的东西。
一路走,一路看着县城里的各种铺子。这县城看起来不怎么繁华,但还算热闹。带着新奇的眼光看着四周的古代建筑,然后根据记忆来到自己的第一个目的地,买盐的地方。
古代盐铁都攥在政-府手中,盐商贩卖规定不可随意设置分销店铺,只能在省城里卖。像他们村离省城近的还好,要是远的,就只能偷摸着买私底下贩卖的盐。但卖私盐的行为是犯法的,抓住会被砍头,可在利益的促使下,还是有些人会铤而走险。毕竟,盐的利润颇丰。
梁汉进了店铺自己看,根本没什么热情招呼这一说,毕竟卖盐的可就人家一家,爱买不买。
盐作为百味之首,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可价格上来说,真不算便宜。梁汉看了看,根据记忆,店里出售的盐分两种,一种是海盐,另外一种则叫解盐。海盐品质差距特别大,一共分了三十一等,从最贵的49文一斤到最便宜的8文钱一斤。而解盐品质差距不大,分三等,最高47文一斤,最低34文一斤。他仔细看了看,一番考虑之下买了47文一斤的解盐一斤。
心中忍不住感慨一下:“古代就是不一样,盐比肉贵。我以前买盐可都是白菜价,真是无比怀念啊。”
出了盐铺,梁汉装着把那么一小纸包的盐小心的放到篮子里,实际上是收进了空间里。然后继续在城里逛荡,最后把要买的都买齐了。酱油、醋、沙糖、香料,还买了两斤排骨。
酱油和醋倒是不贵,两样花了二十五文钱,每样一斤,在他事先准备好的罐子里盛着。沙糖,因为形似沙,所以称为沙糖。其实跟现代的砂糖差不多,就是质量稍微差一些,要二十六文钱一斤,他也买了一斤。香料,就那么拳头大小的一小包,有些花椒、八角、小茴香、还有些干姜等就花了他四十文。至于排骨,则是他在逛菜市的时候,实在有些馋了,而且排骨比肉便宜,十六文钱一斤,所以忍不住要了两斤。
然后他发现,自己就只剩下两文钱了。捏着那两枚铜钱,梁汉也忍不住感慨:“这点钱真禁不住花啊。”
第020章 一个鸡蛋引发的血案!
提着买好的东西梁汉来到城门外找到了梁小叔,他把篮子放到车上。因为里面有酱油醋,便跟梁小叔说:“小叔,你帮我提着些,我买了些酱油和醋,免得洒了。”
“好嘞。”梁小叔接了过去,看了看篮子里的东西,发现梁汉没乱花钱买什么东西,便放心了。
梁汉看到梁小叔的动作,心里默默称赞了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了解到要是让梁小叔看到自己买了糖、还买了香料、甚至还买了肉,这种极为败家的行为的话,一路上肯定得念个不停。至于有肉也不拿出来分享的这种有点那什么的行为,梁汉表示,自己送了只兔子过去了,也算大家都有肉吃了。
回到村子里,推拒了梁小叔让他去家里吃中饭的邀请,梁汉提着篮子抱着棉被往家走。老远就看到自家门口蹲了个身影,心里觉得奇怪,快走几步,看清楚了那人的长相,觉得特别奇怪:“他怎么来了?”
原来在梁汉家门口蹲着的竟然是张清竹,同样的,这次对方依然还带着包袱。
梁汉走近了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对方就摆着一张不好看的脸用质问的口吻说:“你去哪啦?怎么现在才回来?”
“我去了趟城里,你这是……”
张清竹满脸的不高兴:“快开门。”
梁汉赶忙把篮子放下去开了大门,正想问怎么回事呢,张清竹拿过他手里的钥匙,板着脸抱着东西去开了堂屋门。
梁汉一脑袋的问号,见他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毕竟不是说回家了吗?这还没过五天呢,怎么又回来了?
见张清竹进了屋子,梁汉赶忙跟了进去。把篮子放到堂屋桌子上,抱着被子进了里屋。见张清竹盘腿坐在炕上盖着被子生闷气,上前关心的问道:“你怎么了?”
张清竹气鼓鼓的不出声。
梁汉把被子放床上,坐到炕边上,又问道:“你怎么了?说说,咋回事?瞧你这样子,像是被谁给欺负了。”
张清竹抬头没好气的说:“没被欺负!”他抱着被子把下巴枕在被子上,心情低落的说:“我要在你家住几天。”
梁汉见他有了反应,便笑着道:“住几天可以。那你说说吧,你这气鼓鼓的样子,到底怎么回事?”
张清竹气呼呼的说:“还能怎么回事,还不是我三嫂!”
梁汉对于张家的事略知一二,自然也知道张清竹有个难缠的三嫂,便问道:“她怎么你了?”
张清竹气愤的说:“我回家那天她就阴阳怪气的说难听话讽刺我,这就算了,她还把我爹给气着了。好在我爹没事,不然我饶不了她。”
梁汉对于那个三嫂有点了解,真是应了那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三嫂就是张家不安稳的存在。梁汉等着他继续说,看样子把张清竹气得跑出来应该还有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