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主角[穿书](170)
“三生万物”的创-世神话,本质上就是神皇天苍氏需要先拥有一种能够控制万物的手段,才允许万物出现,神皇的控制-欲,由此可见一斑。
守知圣人的思绪虽然飘了一下,但是他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与未知神祇的对峙中,自然不会出现诸如因一时失神而被暗算的尴尬情况。听到问话的他,默默地在心里暗道,我想知道的可就多了,可你肯告诉我吗?
不错,随着修完境界不断提升,直至如今的升无可升,守知圣人愈发觉得玄元祖师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简直就是人生至理。他现在就是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一个问题被解决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新问题涌现。
这一次,他亲自前来“问天”,就是想要为了自己,为了众生,讨得一个必须知道的答案。因为问题或许只有“天道”才能回答出来,所以才会把这个计划称之为“问天”。
“天道”这个概念是玄元祖师告诉世人的,但不是他首创的。天道,代表的是元明大世界的意志,有灵无智,只会死板地按照原本设定好的规则运作。
玄元祖师不清楚其他大世界的“天道”是如何诞生,本质上有没有什么区别,他从冥帝出听闻的情报就是,大世界的世界意识,是由神皇天苍氏掌控。
以冥帝的说法,幽冥帝君和神皇是大世界最初的两位创-世神,本身就对大世界拥有极高权限和掌控力。“天道”原本应该自然而然地诞生,但因种种考虑而被祂们提前点化。后来太古时代,两尊神祇闹个天翻地覆,幽冥帝君不幸落败,本来由两神共同培养的“天道”,落入神皇之手,更是被祂改造成如今的模样。
通俗地讲,神皇和幽冥帝君就像是元明大世界的“父母”,这对父母“生”出了个孩子——天道。这孩子是个早产儿,很多应有的本能都没有继承到,如同一张简笔画。而它的天地父母,就是负责在这种简笔画上增添颜色。后来,“父母”闹“离婚”,“孩子”跟了神皇,“性格”也就随了这位家长。
远古神庭的统治,正是建立在天道的规定好的秩序之下。依赖神祇的咒术体系,在天道的推波助澜下占据主流。武道体系、练气体系虽然未被禁止,但也被限制得死死的,直至上古才稍微放松了些许桎梏,但是仍然需要渡劫。
所谓的“劫”,从一开始就是对修士的控制、阻拦。直到尊者级别的修士前路不明,无劫可渡,罗东风横空出世,以自引天人五衰之劫,推开“天门”,找到一种超脱的方法。从此之后,天劫渐渐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它的意义从阻拦修士突破自身,变成修士超脱之路必不可少的助力。
但守知圣人知道,天劫从来没有变过,扭曲的只是人心。
天道的存在,让人族和妖族感觉自身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在大世界里面,天道就是至高无上的威能,唯有超脱道君,才能拥有与之平起平坐的资格,许多事情,只有道君才能去完成。比如说,逼问“天道”!
如今的“天道”早已不是太古时代的天道,经由神皇天苍氏改造,它早已成为神庭的一部分,完完全全掌控在神皇手中。理论上讲,远古末劫,诸神黄昏,神庭崩落,天道也该与神祇,与神庭一同陨落才对,至少也该重新孕育一个新天道。然而事实是,远古天道近乎完好地运行至今。
在这种前提下,绝对是有神祇维护着它,而且必定只会是最顶尖、能够接触到天道核心的那一批!无论是神皇本神,还是侥幸存活的司命之神或其他,这些老古董如果愿意回答,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守知圣人压下杂念,他知道此时此刻真正想要得到解答的问题是哪一个,他沉声问道:“所谓‘天门’究竟是什么?”
第二百五十三章 王不易(十一)
天门究竟是什么?
玄元祖师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达到天梯境十重天,因此他能够肯定至少在远古开始,就有“天门”的存在,它就在天梯的尽头,散发着古朴沧桑的气息。
门这玩意自诞生开始就注定是需要打开的,不管是推开拉开,还是上搬下按,甚至是用砸了,反正是要将它弄走,才能看到门后面的东西,才能走进门后面的空间——穿门术什么的在规格之外,这里不作探讨。
天梯的尽头是天门,然而天梯是什么,天门又是什么,却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第一个超脱的道君是罗东风,他在天门上引出弱化版的天人五衰,渡过五次衰劫之后,自身的精气神,亦即是肉身、法力、神魂,就会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生命本质得到根本性的蜕变,因此被大世界排斥到虚空。
不错,天门道君不是自己想要出去虚空乱逛的,而是被大世界排斥出去的,就好像一个人要把作为病毒集合体的口痰给吐出去一样。道君对于大世界而言,跟病毒没有多大的区别,顶多就是威胁性比病毒更加强大。
大世界不允许道君层次的力量都留在世界之内,因为道君可以轻易把世界内部破坏成千上万遍。到了道君层面,既然被称之为“超脱”,就代表他们一个个体,就能够与整个大世界相提并论。超脱之前和超脱之后,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
自从有了罗东风这个成功的案例,大世界的修士——特指正玄道,就拥有了一条准确无误的超脱之路,有信心的尊者都会尝试去引动天门上的天人五衰之劫,唯有守知圣人和无双武帝是例外。
如此问题就来了,超脱之路肯定不止一种,天门子道君罗东风、守知圣人王不易、无双武帝雍明,三位道君就是三种不同的超脱方式。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跟天门死磕?
罗东风的方式是引动天劫,利用天劫加身进行蜕变;雍明雍无双则是暴力拆卸,直接把天门给轰碎了。这两个都是跟天门死磕的典范。可王不易不一样,他也要渡劫,但是他渡的是人劫而不是天劫,他跟其余两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他的超脱没有天门什么事。
因此,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晰地明白到,超脱之路或许与“天门”有关,但却不会是如今世人认定的必须经过“天门”才可以。
守知圣人想到了邪魔道。众所周知,魔修是看不见天门的。在全世界都默认必须看见天门,利用天门做些事情才能超脱的情况下,魔修疯狂了。他们找不到天门,是否意味着他们被世界厌弃,永远无法超脱?
将这两条线索联系起来,守知圣人当时便冒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超脱未必需要“天门”,然而他的方式魔修不知道,他也不敢轻易透露,而魔修认为没有“天门”,他们难以超脱,拼尽一切都想要找到“天门”,想要超脱,为此不择手段。
守知圣人曾经深入思考过,他的修行方式,魔修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只会以人性的善面作为立道根基,如此体系遗留下来,对众生而言,是导人向善的好事。
而魔修受浊气影响,性格多偏执负面,如果他们要凝结咒印,也只会是用到贪、嗔、痴、恨等人性中负面情绪,这些东西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混乱。
他不知道邪魔道有没有高人能够联想到这方面,毕竟他立下的正气一脉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除了守知殿内部,怕是只有造化宫才了解一二。很可惜,邪魔道不缺乏惊才绝艳的魔尊,却偏偏无人能够走出属于魔修的超脱之路。
有时候,守知圣人甚至觉得,天门对正玄道修士来说是一重枷锁,反而看不见天门的邪魔道修士,比起前者更加自由。
而从上古时代至今,练气体系正邪两道演变到不死不休的程度正是源于“天门”。在正玄道出现道君而邪魔道没有的情况下,许多玄修都希望高层战力能够将魔修这些“危险分子”彻底灭杀。然而魔修如同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一茬,生命力旺盛。
有人阴谋论高层故意留着魔修,是不是想要控制散修的数量,是不是要制衡各方势力,是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事实是,魔修还真的不能杀绝。
天地元气有清有浊,阳面世界虽然以清气为主,却无法像冥土那般极端,尚有浊气一席之地。虽然没有人知道远古末劫的真正内幕,但有识之士们至少知道阳面世界浊气过剩不是好事。
可问题来了,浊气这玩意不是你不想要就能不要的,它是一切负面的聚合体,无论是神秘的能量还是人类的情绪。而且,有实验证明,世界越是“年长”浊气会呈倍数增长,直至充斥整个世界,一切陷入衰败。
冥土的存在虽然让人忌惮,但若然冥族维持绝对中立的立场,那么反而是一个极好的帮手。冥土不仅仅是浊气的发源地之一,更是起到将浊气禁锢于一隅的作用!冥土能够释放浊气,自然亦能吸纳浊气,只是他们还不至于做到洗干净每一丝浊气的地步,相反,他们很乐意看到阳面世界遇到困扰。
而魔修的存在,有点类似“清道夫”。他们修炼需要浊气,自然就要把浊气吸收到身体里面。修士体内的法力,与天地元气已经不是同样的东西,就好像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但这结构、这价值、这功用能一样么?
元明大世界的清气和浊气不能失衡,想要维持清浊二气的平衡,就不能彻底除去邪魔道,他们甚至还不敢杀死太多的魔修,否则大量魔修死去,其一身法力重新化为浊气,反而容易加重清浊二气的失衡。这才是邪魔道没有被道君从根源上断绝的主要原因。
守知圣人思考过,为什么同一体系,修炼浊气的魔修无法看见“天门”,只有修炼清气的修士能够看见,而且能够通用的超脱方法,偏偏又与“天门”密切相关。最终,他也只能联想到神皇和幽冥帝君身上。
元明大世界的“元明”二字,“元”是众神对世界的期望或自我标榜,认为自家大世界是第一或唯一一个诞生的“世界”;至于“明”,代表的就是日月,就是阴阳,就是神皇天苍氏和幽冥帝君!天地清浊,神皇是“天”,清气亦是祂;幽冥帝君是“地”,浊气也是祂。
如此算来,正玄道与“天门”,先天上就与神皇产生连续。若然“天门”是自然存在还好,而如果它是“人为”地对“凡类”造成禁锢的呢?这一切,其实是说得通的。
身为清气本质的神皇严格控制着“天门”,因为祂还在,而且意识清醒,所以一直控制着超脱之路;而魔修因为修炼浊气,对应的是幽冥帝君,帝君没有意识或者没有闲心折腾“凡类”,所以魔修没有“天门”。
因此,正玄道看似超脱有路,但其实通过“天门”超脱的道君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超脱”;而魔修看似一直在大世界内蹉跎,无望超脱,但如果他们能够找到方法,恐怕到时的成就,比他们这群基本水货道君更大!
守知圣人心中有千千万万的疑问,但是他最想知道的还是“天门”这一存在。他不会天真地以为,神秘神祇问他有什么问题,就是会回答他,因为对方压根就没有提出回答这件事情,只是单纯地问了一个问题。
不过,他也不会瞻前顾后,琢磨这个怀疑那个,反而直接提出疑问。如果对方回答了自然是好事,可就算不回答,也没什么,反正只是一次尝试。
听到守知圣人提问的神秘神祇好像又笑了一声,他抬起手,指着缓缓流淌的长河,说道:“吾之所言,汝信否?世事皆于此,若自寻之。”
此时,原本平平无奇的长河忽然浮现出点点星光,平添几分神秘莫测。这前后的对比,宛如一个人从沉睡中醒来,从无知无觉,到精神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