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50)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时间:2019-06-24 20:01 标签:爽文 无限流 无CP 历史衍生 英美衍生

  现在的感觉尤甚之前。
  郡公本是仙人,拥有无尽的生命,就是你拿捏着大公子又有何用?只要郡公在一日,大公子也只是大公子而已。
  郡县制,有利的只会是郡公一个。
  郦珉迅速低下了头。
  “另外,还有三件事:其一,成立总理军机处,主官谘议参军事,下设三位记室参军事,忠武兵判、忠显兵判若干,判官若干、郎中若干。第一任谘议参军事由张靖远升任,正五品,剩下三位记室参军事从缺,由诸位推荐,暂定从八品。至于兵判,诸位校尉、将军不领兵出征之时,便在总理军机处挂职,是为兵判,为郡公府咨询参谋军事出谋划策,战时则领兵征战。其二,成立兵部功曹,掌管军饷军械和粮草调度。第一任兵部功曹由长史李东霖兼任。其三,采取军区制。具体的方略在这里,你们自己看罢。”
  赵长卿要的就是把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无论是军机处还是军区制,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
  张文渊连忙道:“郡公,这军机处职位甚多,恐怕郡公府人手不够……”
  “那就召开科举。”赵长卿淡淡地道:“进士科第一任总裁,就由何文秀领着吧。副总裁为李东霖。进士科之后再开明算科和明经科,总之,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看来吏部功曹也是不能少,就由郦珉兼任吧。三年之后,在吏部功曹的例行考核之外,所以在职官员还要参加制科考试。”
  郦珉连忙拜谢。
  这倒是意外之喜。
  这礼部功曹,其实就已经等于是郡公府的吏部尚书了,虽然不如礼部体面,却是大权在握。
  在接受同僚的道贺的同时,郦珉也向诸位同僚道贺。
  这可跟过去的那些升官不同,过去的那些升官不过是名头比以前好听,可这一次,却是真正有了实权。
  如果不值得庆祝?
  何文秀立刻感觉到不对。可是赵长卿给郡公府每一个人加了官,就是没有加官也都得了差使,他能够反对吗?当然不能。他如果那样做了,就等于是把整个郡公府上上下下给得罪了。
  可是不开口呢?
  何文秀发现,自己盘算了好几天的计划,这会儿却不适合拿出来了。不止不适合拿出来,还必须找个机会烧掉。
  作者有话要说:
  注:谘议参军事,正五品,记室参军事为从八品。


第52章
  只要不是傻子,即便是没有在官场上混过的人都知道扩充官僚机构意味着什么。哪怕迂腐如何文秀,也因为成为进士科第一任总裁而忙成一团,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
  不过,船队之中识字率极低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除了现任的官吏和他们的家眷,船队之中就只有红船那边聚集了大量读书识字之人,而且文化水平普遍偏高,甚至在官员之中也不落下风。
  郡公府当然不可能让这些【娼】门之人参加科举。可是如果不让这些人参加,一来人数不够,二来考中的许多都是孩子,有的才十一二岁,占据了考中的士子的六成。赵长卿不可能把要紧的事情交给一群孩子去办。
  因此,最后的廷试开始的时候,赵长卿开口让内府的内侍们去参加考试。
  何文秀第一时间反对:
  “国之重器,如何交于刑余之人?”
  周围就侍立着一群内侍。赵长卿的宛城郡公乃是王爵,他的府邸里面本来就有一百多内侍。赵长卿也不是那等迂腐之辈,从郡公府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为这些内侍们请了老师,教导这些内侍读书识字。
  可以说,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办事能力,这些内侍绝对碾压这第一届科举的士子,就是跟外府这些官吏们相比也是不落下风的。不,也许不是不落下风,应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点,无论是何文秀还是李东霖等人都是清楚的。
  何文秀这才反应过来。
  怪不得郡公会开口广选官吏!原来是早有安排!
  这一次,就是一惯站在赵长卿这边的李东霖都不开口了。
  自古以来,士人跟阉人就势如水火。从汉代开始,千年以来鲜有和平相处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都是处于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状态。
  之前赵长卿说要开科举、广选贤能,李东霖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可是现在,李东霖也觉得赵长卿是在愚弄他,实际上却是想对外府动手。
  这跟大宋的文化、政治体系分不开的。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大宋的政治核心,因此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
  君王位高而权虚,宰相官位品级低而权实。
  这是大宋从立国以来的国训。因此,在另一个时空才有包拯用口水给仁宗皇帝洗脸仁宗皇帝不但不能生气还只能自己拿帕子擦掉这种在别的朝代根本想都不敢想的情况。
  大宋宰相的品级普遍不高,基本上掌握实权的官员撑死了就是个正三品,因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基本上都是给那些告老的文官们、或者是已经不再掌握实权却依旧充当着皇帝智囊的大佬们的荣誉头衔。
  就是赵长卿,当初在枢密院一枝独秀把西夏和契丹两国给灭了的时候,他的官位才正四品。
  而何文秀的郡公府长史是正五品官。
  看着脸上挂着“我反对,我反对”的何文秀,再看看一样满脸不赞同的众属官,然后看看那些好像受了侮辱一般的众士子,还有仿佛受了惊吓一般的赵廷瑜赵廷瑾,赵长卿勾起了嘴角,问站在自己身边的秦业:
  “刑余之人吗?秦业,你是因何成为这刑余之人的呢?”
  被赵长卿点名,秦业立刻长跪在地:“回郡公,奴婢少时家贫,家中兄弟众多又赶上了灾年,家里的姐妹们都被卖了,最后只能卖儿子。因为宫里给的价钱高,又有俸禄可以拿,因此奴婢这才进宫做了内侍。”
  “张德呢?”
  张德是郡公府副都监。
  “回郡公,奴婢是三四岁的时候被人贩子给拐卖了的。”
  “高保保。”
  ……
  只要是被点了名的内侍,一个个都跪下来,一一回禀,竟然一个都不是因为犯了国法入罪而成为内侍的。
  问完了在场的内侍,赵长卿这才转头问何文秀:
  “何长史,现在,你说,他们身上有何罪?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我的郡公府每一个内侍都不是入罪的罪人。如果真要说罪过,那么,身为君王首先就有罪过,因为君王的无能使得百姓不得不自残才能够免于饿死;如果要说罪过,那么,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有罪,因为是他们的无能和不作为,才使得百姓不得不自残以求一线生机。
  “诸君,我召开科举,为的就是广选贤能,标准也只有一个为才是用。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现在,请问内侍是否能够参加此次科举?”
  赵长卿的话语之中透露出一股无形的威压,赵廷瑜的脑子里面一片混乱,而赵廷瑾已经先拜了下去:
  “父亲所言甚是。”
  开科举,本来就是因为郡公府人手不够。原来郡公府很多职位都空缺着,因为当时大家都在海上飘着,又都住在船上,因此可以凑活。
  可是现在,光看得到的领地就有三块,而且马上就要变成五块,到处都人手不足。难道这个时候不是找能做事的人出来干活,而是把官场变成南宫、北宅、睦亲宅那样教导幼童的场所?
  赵廷瑾第一个反对。
  身为郡公府二公子,让现有的官吏把持着郡公府上上下下的官位官职,那是不符合他的利益的。
  “卑职附议。”
  “卑职附议。”
  “卑职附议。”
  ……
  接下来附和的,就是那些将领,不,应该说兵判们。
  文官和武将从来就是不对付的,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文官们讨厌武将,也许有皇帝不希望文官武将们勾结在一起,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官看不起武将的粗鄙。
  大宋重文轻武,民谚之中就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因为大宋律法之中有发配充军一条,也使得武将们在文官面前要总是见面矮三级,而文官们遇到武将的时候,也没几个是好言好色的。
  作为武将,尤其是熟知郡公府这些拖后腿的的德行的武将,他们自然更加希望军饷、军械、津贴之类的东西掌握在那些内侍们的手里。因为他们知道赵长卿不是那等昏庸之辈,因为他们知道赵长卿需要他们开疆拓土绝对不会克扣他们的东西,而那些文官们就不一定了。
  赵长卿需要他们开疆拓土,他们需要开疆拓土来博取荣华富贵,在这方面,他们和赵长卿的利益是一致的。
  何文秀大惊:
  “诸位兵判,你们这是何意?”
  “长史言重了。”曹默微笑道,“卑职只是不希望自己领兵在外面厮杀的时候,却因为几个小鬼一个小小的错误断了补给。有些事情还是交给大人、交给做熟的人才好。您说,是吗?”
  事关军方的权益,别说是曹默这个本来就偏向于赵长卿的,就是白振翎这个本来一直跟着何文秀的指挥棒走的家伙也选择了低下头,当做没看见何文秀的眼神。
  何文秀目瞪口呆,也就在这个时候,李东霖也选择了退让:
  “还是郡公考虑周详。卑职等只记得科举再开乃是国家安定之相,却忘记了,为国取士才是根本。”
  李东霖知道这次让内侍们参加廷试是不能逆转之事了。
  没有办法,谁让郡公府没人呢?如果当初朝廷把郡公府上上下下全部配齐了,如果何文秀当初把自己的嫡子们全部带上,也许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
  千金难买早知道。
  如今,郡公府扩张迅速,自然是需要人手的。不过,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日后等下面的孩子们都长起来了,再来考一次,争夺那些位置也来得及。
  至于那些内侍,就是考中了又如何?日后随便找个由头,成立几个新的衙门,把他们丢过去也就是了。
  最后的廷试就如此定了下来,就跟赵长卿估计的那样。
  那些孩子因为父兄就是船队里供职的官吏因此比别人占便宜些。他们又怎么可能比得上那些内侍们?
  虽然最后授官的时候,受那些文官的影响,所有考中的人,无论是内侍还是学子们,最后都只得了个书记官、典簿之类的九品芝麻官,可谁都知道,单看能力,那些新人肯定是比不过从内府里面出来的内侍们,也就是说,外府的权力已经落入了那些内侍的手里,也就是落入了赵长卿的手里。
  何文秀的心情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他早就忘记了赵长卿曾经说过,只要修炼到了元婴,那些内侍们就能够在结婴的时候重塑肉身,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