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大唐作死之旅(46)

作者:云长歌 时间:2024-06-24 10:10 标签:系统 相爱相杀 历史同人

  “三兄,为什么要等等?你不是早就想搬出去了?”李愔说到这里有些窃喜,他本来就希望李恪能够多留一段时间的。
  李恪想了想说道:“为了我的府邸而拆河东县公的府邸,这不太合适。”
  李愔有些不置可否:“不是说河东县公的府邸本来就违制了吗?”
  李恪听了之后摆了摆手:“那些都料匠都是看人下菜碟,只可惜他们看走眼了,河东县公绝非池中之物,此人不好得罪。”
  李愔不太在意这些,不过李恪这么说了他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他以为李恪这是在跟裴瑄发出和解信号,然而李恪的目的却并不是这个。
  现在裴瑄大概已经知道都料匠为了给自己建府要拆他家的围墙,裴瑄若是生气自然会将帐算到他头上,现在他就算拦住那些人也未必有用,李恪是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不过在这之前,他要先将自己收拾干净然后去入朝听政。既然已经要出宫建府,那么这就代表着一个信号——他已经长大成人,有参与政事的能力了。
  李恪入朝听政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李承乾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如今李恪是新手,刚入朝肯定不能指手画脚,哪怕是皇子也是需要熬一熬才行的,更何况过不了两年李恪就要被踢出长安,他有什么好怕的?
  裴瑄说得对,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只要这一点达到了就已经足够坐稳太子之位。
  而他表现的越是沉稳,李世民对他于是喜爱。不得不说,重生一次李承乾总算是掌握到了刷李世民好感度的正确方式。
  只不过,李承乾很稳得住,支持他的人却有人忍不住了,直接有人上书表示:皇太子当行冠礼,二月正巧是吉时,很适合。
  冠礼,是男子成年的标志,虽然说真正的冠礼当在男子年二十之时举行,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非常遵守这个规则,尤其是在政治面前,跟皇太子差不多年龄的皇子入朝听政了,并且这位皇子还很得皇帝喜欢,哪怕知道李恪并没有角逐大位的能力,却并不妨碍大家怕太子受到威胁。
  古往今来,当太子的那就是一个靶子啊。
  只不过这封上书却被李世民给打回了,李世民的理由很简单:“东作方兴,宜改用十月。”
  这个理由听上去不错,春天是耕种的时候不宜举行典礼,否则容易耽误农耕,只不过太子少师萧瑀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表示:“自历书看来,十月不如二月。”
  李世民表示:“吉凶在人。若动依阴阳,不顾礼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恩,李恪自行脑内翻译的结果就是:什么吉凶都是胡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少废话。
  于是李承乾的冠礼就定在了十月份,虽然说太子的冠礼不能提前,但是分封诸王还是能够做的。
  这一次李世民跟批发一样一口气封了好多人,首先是李世民的皇弟们,这些弟弟出生都比较晚,于是到现在受封:封皇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魏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
  等处理完了弟弟们,就开始给儿子们分蛋糕了:封皇子李愔为梁王,李贞为汉王,李恽为郯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
  如果细心作对比的话,可以看出来,李元裕他们虽然是叔叔,但是在封号上比起侄子们还是有差距的,李世民把大块的蛋糕都留给了儿子们。
  而在李世民的儿子之中,则是庶子不如嫡子,都是亲王,封号不同也是有微妙的差别的。哦,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庶子之中唯一待遇能够跟嫡子相较的就是李恪了。
  而李恪对此非常淡定,李世民给他就接着,不给就算。
  对于皇弟和皇子的分封,朝堂上渐渐的显得有些不平静,尤其是在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诸王分封的事情之后就更加不平静了,当然这次讨论的就不是皇弟和皇子们的封号了,而是讨论要不要建诸侯国!
  大唐是个新建立的国家,国家的制度有一部分是延用了隋朝的制度,但是其中也不是没有改变的地方,而对于诸王的待遇处理,从开国到现在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这一次李世民就想定下来。
  作为诸王之一,李恪心里是很希望有个自己的地盘做诸侯国的,他不担心远离长安会影响到什么,反正当了诸侯王,这一辈子只要不找事儿也就这样了。
  只是哪怕心里希望这样,他也知道肯定是不可能的,在朝上对于要不要建诸侯国争论不休的时候,李恪则私下找了李世民进言。
  李恪是找了一个李承乾不在立政殿的时间过去的,李世民对于三儿子突然造访也有些奇怪问道:“是因为王府的事情吗?”
  李恪顿了顿说道:“不是,儿子……儿子听说最近朝堂之上在争议封建诸侯之事,我才疏学浅,知道并不应当对说什么,却还是忍不住对阿爹说实话。”
  李世民在听了李恪的来意之后脸上的表情变淡了一些,他宠儿子归宠儿子,却并不是没有头脑,认为儿子做的都是对的,儿子说的都是好的,他会下意识的去分析他儿子是有什么目的?是想要建诸侯国吗?
  “哦?你有什么想法不如说来听听?”李世民把玩着手中的竹刀,对于李恪要说的话倒真有几分好奇。
  
    
第45章

  李恪坦然的看着李世民说道:“阿爹,万万不能封建诸侯国。”
  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趣:“哦?说说。”
  李恪咬牙说道:“诸侯国虽归圣人领导,却终究固守一地,周朝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诸多君主为削藩竭尽心力却依旧时常有诸侯王反,此殷鉴不远,还请阿爹三思。”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你不想要诸侯国?”
  李恪怔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世民会如此直接,他低头说道:“儿子……儿子自也是心动过的,然而为国家长久计,此路却是不通。”
  李世民听得身心舒畅,他并不在意儿子有私心,如果李恪真的大义凛然的说他不在乎自身只为了大唐,李世民才会不相信他,李恪说自己有私心,但是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更显得他的话真实可靠。
  “怎么想起突然说这个来了?”之前因为诸王身份敏感,所以在商议的时候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李世民对李恪多少是了解的,他这个儿子不像是会掺合这件事情的人。
  李恪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郐王叔他们曾经来找过儿子,送了好多东西……”
  李恪没有说太明白,不过他觉得李世民肯定能懂。
  李世民也的确懂了,郐王李元裕这是想要找个能说上话的人,李世民如今最宠爱的儿子出了三个嫡子就是李恪了,李承乾是太子,他们肯定说服不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还太小,未必懂这些含义。
  想来想去也的确是只有李恪比较合适了,毕竟李恪也是亲王。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情就变的不太好,坐在皇位上的人对于弟弟总是比较防备的,更何况之前李世民也不是没有弟弟起兵造反。
  只是将弟弟都赶尽杀绝也不好,毕竟之前他已经杀了一兄一弟了。剩下这些弟弟如果老实的话留着他们展示自己的仁慈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一点都不安分,居然还要利用他的儿子。
  换位思考这种事情并不存在于李世民身上,或者说在面对弟弟们的时候,李世民会不自觉地用最阴暗的想法去揣测他们。
  这些弟弟或许因为年纪的原因并不能对他的统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他的儿子呢?李世民能够在血与火之中走出来,并且坐上皇位,他就不是个鼠目寸光的人,他在培养儿子,也会思考儿子接班时候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不论怎样过于强大的皇叔都没必要存在,李恪见李世民眼神渐冷心中松了口气,他总算是将自己摘出来了。
  本来这件事儿他不想去干涉的,现在他秉持的原则就是不管朝上发生什么事情,除非跟他有关系的,否则能不管就不管,可这一次偏偏被找上门来。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