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上(307)
只见府前广场上照壁比他们那里的县衙的长了两丈,足有五丈长,气势恢宏。照壁东西各有一座闳壮的四柱牌楼,其石础径达六尺,汉白玉制成,厚重高贵;楼柱高二丈有余,金丝楠木制成,矗立云表。
自然也少不了旌善亭、申明亭之类的建筑,甚至这里的“八字墙”,都比县衙的要长那么十几米,上头贴满了东西。
进去后衙门里分三路,中路是知府衙门,左侧是同知府,右侧是通判府。
进到府前大院,里面依然是对应六部、类似六房的办事机构,穿过去才到了与正门一模一样的仪门。
仪门是大堂,过了大堂是二堂,知府大人便在二堂设宴。
辛明大人没穿官服,穿的是便服,看到他们俩来了,笑呵呵的道:“一直知道你们来了,可是没敢联系,这可是考过了,就请你们来家里吃个便饭。”
“早就明白了,您不方便,我们也不好上门叨扰。”温润将带来的礼物递给辛明大人身边的长随:“老家带来的一点土特产,给大人尝个新鲜。”
其实就是五香笋干,这个是咗茶的小吃食儿。
还有一些腊肠,两个酱肘子。
的确是“土特产”,长随直接将东西送去了后厨。
这里请客吃饭,就是家常菜,仰天炒大鹅,这是青州菜的特色。
还有菠菜酥肉汤,也是一绝。
尤其是青州小豆腐,是很少能吃到的特色菜。
还有当地的焦溜鱼丸子,白斩鸡什么的,很是丰盛。
入座之后,三个人先喝了一碗汤,这是这边的习惯。
然后才干了一杯水酒,这酒度数低,喝一壶都不醉。
辛明大人见到温润很开心,比见到吴山长更开心,他知道那万民伞是温润的主意:“多谢如玉贤弟了。”
“甭客气!”温润跟他干了一杯。
“欧震大人在你们那里,怎么样?”
“很好,欧震大人的能力很不错,整个永宁县都管理的井井有条。”吴山长道:“您看这次,我们这不是带了学生前来考试么,还考了前五,呵呵……若是能再考前五,那就是小三元了。”
“哦,我看了他们的答卷,不错!”辛明大人道:“小三元不小三元的不说,先把考试过了才行,童生试可是最基本的功名考试。”
尽管考试的时候,他们没见面,但是辛明大人还是告诉他们,尤其是温润,要知道,“童生”们要参加的第三场考试才至为关键,优胜劣汰,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通过,而一旦顺利通过,就成为生员,生员就是所谓的“秀才”。
“秀才”语出《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初指“才之秀者”,《礼记》《史记》中均有类似的称呼。可见在当时,秀才泛指才能出众之人。
汉代自武帝时起,秀才始成为与孝廉一样的举荐科名。
隋唐之际,考试制度完全替代了举荐,分科取士,故名“科举”,秀才科即为科举考试单独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
不过,从唐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后代的宋元明,秀才往往成为读书人的泛称。
但是有功名的真秀才,跟敬称的秀才公,是两个待遇,一个是朝廷承认的,一个是大家的敬称。
要想底气十足的当个官儿,就得一步一步的考上去。
这起始脚步就不能乱,小三元什么的,想一想可以。
但是千万不能执着,很容易执着出事的。
温润跟他聊了一些话题,吴山长也不闲着,三个人有说有笑的谈的挺好,天南海北的聊着各种话题。
不过温润最后还是确定了,院试的考核地点,还是在永清府书院里。
院试也是三年之内两次,院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大致相同。
评卷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当任。
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
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知府大人只能对“草案”有发言权,但是最终说了算的是学政大人,也就是张炳。
“你们还没见过张炳吧?”知府大人是知道温润跟张炳的关系,他们俩貌似比较投缘。
“没有。”温润摇头:“来了之后,一直看着孩子们读书,考试很重要,您这里都没来,何况是张炳大人那里。”
其实吴山长是想去拜访很多人的,毕竟温润来这里,不能不利用好条件啊。
他跟谁都能扯上关系,府城这里官员多,从知府大人到河道总督,哪个都能去拜访一二。
甚至是布政使府都能去,邓二少可是跟温润交情不浅呢。
但是温润没有去,他就在家给学生们讲课,要不是他带着,几乎不出门交际,老实的不得了。
吴山长也是服了他了。
但是现在,辛明大人却赞赏的很:“如玉贤弟做的不错,没到处钻营,这以后成绩出来了,也没人敢嚼舌根。”
说的吴山长这个汗颜啊!
他其实想走动一下关系,弄个小三元也好啊。
大三元指望不上,也不敢去想,小三元总可以期盼一下的吧?
“张炳大人在这里,也挺深居简出。”辛明大人道:“我这从过了年,就没见过他。”
温润点头:“是得深居简出,这每年都大小考试的,他也够忙。”
辛明大人一拍巴掌:“对,说得对,他现在可不敢随便出门了。”
这顿饭吃了很久,差点连顿了。
下午吃过了饭,知府大人送了他们俩出门:“等走的时候,本官再请所有学子吃饭,给你们践行。”
“好,那就提前谢谢知府大人了。”吴山长八面玲珑的道谢,温润也道谢,只是没有吴山长那么圆滑。
可辛明大人就是重视温润,比重视吴山长更甚。
俩人离开了知府衙门,乘坐轿子回了临时住处。
第二天,就有帖子来了,给吴山长的,本来吴山长是想叫上温润,但是温润摇了摇头:“不出去了,准备院试吧,这一关过了,咱们孩子才有未来。”
“这么费心的吗?”吴山长打趣他:“不用这么紧绷着。”
“头一次,我当年考试的时候,觉得难,可是看人家考试,觉得更难。”温润说的是实话。
印象里考试的艰难,和现实中看到的艰苦,是不同的,这考试考的,他都跟着上火了,最近天气又热了起来,他们是要在这里过端午节的,所以温润宁愿出门去张罗过节,也不想出门去应酬。
作者闲话:
江湖凉着了,肚子一直在胀气,吐了两天,正在吃药。
第216章 院试
“你这是没经验,多带几次学生们,你就习惯了。”吴山长道:“我们三个老家伙,轮流来这里,其实挺羡慕别的县城,那么多学子。”
而他们人不多,考中的更少,每次来都有些郁闷。
“是啊,等我多带几次就习惯了。”温润笑了笑:“您去吧,我在家看着他们,当年我也是考过的,起码有经验。”
“就你那个经验啊!”吴山长摇了摇头:“算了,我出门去应酬,你在家看着他们,别让他们太兴奋,也别太颓废。”
太兴奋指的是考过的人。
太颓废是没有考过的人。
“我知道,我让那些没考过的人,出门去走一走,顺便买点东西回来。”温润其实是让他们出门散散心。
这考试有过的,就有不过的,憋屈的话,也只能憋屈着了。
让他们去散散心,也是为了他们好。
温润终于理解了,吴山长的担心,什么都可以没有,心气不能没有。
剩下需要考试的就那么几个了,其中就包括王珏他们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