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下)(66)
作者:炀师
时间:2018-04-07 19:03
标签:甜文 爽文
陶笉然托腮想了很久,才道:“现在行知学院已经归为国立了,按理来说,他们也是你的门生啊。只是现在大家印象中,行知学院是我创立的,就默认为那些学生都是我的人而已。你要不要做点什么,转变一下大家的观念?”
戚博翰也正有此意,不过他如今是皇帝,要做符合他皇帝身份的事情才行,这就有些难办了:“然然可有什么建议?”
陶笉然又托腮思索起,前世的那些适合在学校里举办的活动,突然脑袋灵光一闪:“可以定期以我们俩的名义,在学校里举办比赛或者知识竞赛啊!”
现在行知学院的校园生活可太单调了,像前世的校园,不仅有奥数,还有各种演讲比赛、唱歌比赛、辩论比赛,还有各种兴趣小组比赛,活动简直不要太丰富!
戚博翰听完陶笉然的介绍,也很是感兴趣:“辩论赛,我记得之前青徽书院和行知中学比过,而且如今在民间很是流行?”
“对啊,由民生日报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辩论赛,光是门票和零食钱,就赚了好大一笔呢!”陶笉然说着,又道,“这个现在已经完烂了,挑个别的新鲜一点的吧。唱歌不算,演讲?或者兴趣活动小组竞赛?”
“两者一起。”戚博翰最后下了决定,“每年举办其一,隔年一届。”
演讲可以寻觅口才好,眼界犀利的政治人才。而兴趣小组,可以为研究所培育储备粮。
不过,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宣告戚博翰对行知学院的所有权,让行知学院的学子们对戚博翰也产生归属感,至于比赛所带来的收益,那都是次要的了。所以对于具体的比赛内容,两人并没有进入深入的讨论。
陶笉然和戚博翰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大概的计划,然后就把这一难题,丢给了新上任的习天韵和王琬凝。
第286章
习天韵从严格意义上说, 也不算是陶笉然的人, 只是凭着自己的能力, 被陶笉然注意到而已。
虽然他在礼部待了一段时间,但是对于行知学院的行事风格, 并不怎么了解。
若是换了旁人, 自己身为尚书,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事给办了。但是习天韵却不同,落难多年, 他早就养成了猜测别人心思的好本事。
习天韵很清楚,如今自己被陶笉然提拔上来, 便算是陶笉然的手下了。既然自己尽忠于陶笉然,那自然要把事情做到陶笉然想要的样子, 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于是, 习天韵在接到旨意之后,便直接找到了王婉凝。
以往习天韵和王琬凝虽然一同在礼部为官,但是两人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所有人都当王琬凝是透明的,习天韵当时不得势,自然也不敢做那出头鸟。
这次习天韵找王婉凝, 还是她入朝为官之后, 第一次有同僚主动找自己, 也算是第一次跟同僚正式会面。
两人都是人精,见面的气氛虽然有些尴尬,但两人都没当回事。
互相行过礼后,习天韵主动开口道:“本官在礼部的时日尚浅, 也未入读过行知学院,陛下交代的这个任务,本官不敢贸然行事。王大人身为学院司司正,想必对行知学院一切事物都很熟悉,日后还望王大人多多赐教了。”
王婉凝闻言,脸上的神情柔和了一些。
她重回京城这么些年,习天韵是极少数,把自己当正常人一样尊重的,当即对这新上司好感倍增:“赐教不敢当,大人若有什么吩咐,随时找下官便是。”
“有王大人这句话,本官就放心了。”习天韵微微一笑,“这次陛下交代的事情,本官打算让王大人主持,我就在一旁学习了。”
王婉凝心中诧异,面上却不显:“大人言重了,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要大人从旁监督。”
学校办各种比赛都不算大事,但是要以帝后的名义办,这意义就不同了。就算是习天韵,也不敢轻慢了。
听到王婉凝这么说,习天韵也很欣赏她的稳重,两人第一次会谈,气氛很是和谐。
有了习天韵这个新尚书带头,升任了左仆射的慕容温瑜,也一如既往地对王琬凝多加照拂,王琬凝在礼部的日子总算开始好过起来。
然跟同事见面的气氛还是尴尬,但人家也不至于无视她了,见着面,也总要点头打声招呼。
只是,这礼部也不是人人都开心的,比如说赵立。
送去边疆的信已经一个多月了,赵立却迟迟没收到回信。两位陛下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冷冰,怎能不让他焦急,只能频频去信给赵文清,让他快点想想办法。
而在边疆的赵文清,也很是烦躁。
柳娘离开赵府的时候,赵文清还年幼,不清楚柳娘和家里的那档子事,但是自家父亲是什么性子,他能不知道?
经历了这么多场生死战斗,赵文清早已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男人了,一看到父亲的信,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干脆假装不知道,不予理会。
这日,张翔宇又拿着一封信,从外面走来,对赵文清说道:“你家中又来家书了,怎么这个月这么多家书,可是家中出事了?”
“算是吧。”赵文清将正在擦拭的□□放到一边,就这么拆开了家书,看了一眼便给撕碎了。
张翔宇看赵文清这烦躁,但是又不是很焦急的神情,不由得猜测道:“看你这模样,该不会是家中催你回去成婚了吧?”
“哪跟哪啊。”赵文清急忙否认,“要是催婚,我还巴不得呢!就是一些糟心事。”
听到赵文清这话,张翔宇心中不知是喜是愁,但表面不动声色:“什么事?说给哥听听,哥给你出主意。”
赵文清闻言,眼前一亮!
对啊!张翔宇这脑袋瓜子比他好使多了!于是一股脑地将家中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翔宇虽是武将,但心眼不比文官少。一听便大概猜出了什么事,于是连忙劝道:“这事你最好不要帮你爹,而且,最好劝你爹现在就辞官。否则晚了,恐怕可就不止是掉乌纱帽这么简单了。”
“啊?有那么夸张吗?”赵文清一脸懵逼,他以为陛下只是不喜欢父亲了而已,怎么到了张翔宇口中,就变成了容不得父亲了呢!
“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懂,你这么做就是了。现在你们家有你,丢了个侍郎不算什么。”
赵文清不明觉厉,抱着对张翔宇的盲目信任,便给赵立写了回信。
赵立收到之后,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亲儿子不帮自己就算了,竟然还要他辞官!真是个不孝子!
赵立自然不肯听从,也不再跟赵文清求助。只是行事作风收敛了许多,努力争取在帝后面前当个透明人。等帝后不再盯着他之后,再图谋翻身之策。
转眼又到了夏季,这几天京城总是乌云盖顶,雷声隐隐从天边传来,可是一点雨也不下,空气十分闷热。
就连宝儿这个精力旺盛的闹腾鬼,这几日都有些精神颓废。
陶笉然看着吃过午饭,就急匆匆跑到冰盆旁边待着的四个小家伙,眉头微皱:“你们离远一些,小心着凉了。”
“可是好热啊,宝儿不喜欢夏天。”宝儿嘟着嘴,默默地往外挪了半厘米,就再也不肯动了。
陶笉然穿着天蚕丝,倒是不觉得酷热难耐,只是空气太闷,让人心情不爽而已。
宝儿几个当然也有穿天蚕丝,但是小孩身体本就比成人要热一些,而且忍耐力也没有大人这么高。
这几日,皇家小学的孩子们,也全都无精打采,老师上课的效率非常低。
陶笉然虽然心疼,但是对于天气这种不是能认为控制的事情,也很是无奈,只能柔声道:“你们去把作业写了,就去洗澡睡个午觉吧,这样会舒服很多。”
宝宝和贝贝闻言,乖乖地就去写作业了。宝儿磨磨蹭蹭地在冰盆旁边,不肯离开。
陶笉然正要说话,突然外面一声惊雷,随之而来的是噼里啪啦的倾盆大雨!
大殿内顿时吹入一阵阵凉爽的风,宝儿高兴得又蹦又跳,陶笉然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原本被闷坏的心情,也随风消散了。
不过陶笉然没笑多久,就见戚博翰皱着眉头过来了。
“怎么了?下雨了还不高兴?”陶笉然很是疑惑,之前他们还在担心今年夏天不下雨,可能又会有旱灾呢。
戚博翰递给陶笉然一个折子,声音沉重道:“地理研究所来信,他们监测到,今年南方降雨量可能会很高,恐怕会有涝灾。”
地理研究所成立多年,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其他研究院那么有存在感。是因为陶笉然交代他们的天气预报,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现代,人家不仅有各种仪器,还有卫星监控云层走向,那样的准确率还不高呢,更何况是在这要什么没什么的瑞朝。
许多地理研究所设计出来的仪器,还需要其他研究院的配合制作。可是各个研究院分布南北两地,这样来回调度,自然而然地就花费了这么长时间。
直到今年,地理研究所才研究出了一些成果。
但是这个成果所带来的消息,却令人忧心。
这是戚博翰登基之后,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天灾。
说是天灾也不准确,毕竟还没发生,他们还有时间预防啊!
“得让各地预防起来才行,离水源近的民居,有堤坝就修整,没有就暂时搬离,等过了雨季再说。让百姓们注意防潮,囤积好雨季的食物和日用品。没钱囤的,就找让当地官府开仓借粮,先保证人活下来再说。降雨量不多的地区,也要让农民们修整好田地,以防被雨水涝伤了庄稼。”
听着陶笉然这么有条有理的措施,戚博翰也也点点头,补充道:“还要立法,禁止商家趁机哄抬物价,违者斩立决!常用的药材也要储存一批,免得到时候缺货,又让人奇货可居,起了黑心念头。”
“明日早朝再跟大臣说一下这事,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吧。别急,我们这预防,比赈灾要简单多了。”陶笉然看戚博翰这忧心忡忡的模样,有些不解,“怎么了,这也不算大事啊,怎么愁眉苦脸的?”
“就算预防得好,今年财政收入肯定不比往年,攻打突厥的事情,只能暂缓了。”这才是戚博翰最在意的。
匈奴那边事件已经平息大半年了,戚博翰原本计划今年就开始挑起突厥的事端,如今计划被迫延后,也就意味着收割声望值的事情也要延后了,自然叫他不爽。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卖安利啦~~!!基友开新文啦,文荒的小天使们赶快去看呀~~
《论主角光环的不必要性》
宋凉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杀人如麻,机关算尽,只为摆脱悲惨的反派命运。
被天劫劈死后,他终于成为了正道的希望,天道之子,主角模板的代言人。可没想到的是,入门没人要,功法贼坑爹,修炼特别难,赚钱还要躲城管。
更惨的是,天道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女主角,这个女主角,还是个男人。
等等,修仙界不是无欲无求好好修炼吗!住手!我不要被逼婚!!!
赵承宣觉得很犯愁。
不小心对男人做了那种事,有必要负责吗?
高智商刻薄嘴贱低情商受
武力爆表高冷霸气生活无能攻
第287章
不爽归不爽, 这种天灾, 谁也没办法控制。
戚博翰狠狠地跟陶笉然要了“安慰”之后, 心情这才恢复正常。
第二日早朝,戚博翰和陶笉然两人就安排了各种预防事宜。
这一次, 地方官们的表现至关重要, 但朝官们也不能闲着。他们需要监督抗灾的各项事务,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帝后汇报情况。只有万众一心, 瑞朝才有可能平安度过这场灾难。
除此之外,陶笉然还安排了地理研究所, 分出天气预报小组,然后从行知学院中挑选适合的学生进行培训。目标是在今年结束之前, 每个州府都要设立一个天气监测院!
这件事情, 仍旧交给礼部督办。因为,以前这种夜观天象的钦天监的活,也是礼部的……
这么算下来,礼部可真是陶笉然这一脉的大本营了。
圣旨很快就传到了各地方,而涝灾的消息也逐渐在民间传开了。
百姓人心惶惶, 他们万万没想到, 不过是多下了几场雨, 竟然要演变成涝灾了!
这涝灾可不仅仅是灾区的事情,其他没受灾的地区,也常常会受到连累。比如说灾后的难民过境,比如说大灾之时, 常有造反的事情发生。
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百姓的生活,甚至威胁到他们的性命!
与百姓们不同,有志向的地方官,却是由此看到了一条晋升的康庄大道!
当年翁元基,不就是因为灾后重建有功,才被封为宰相的么!若是他们能带领地方百姓,平安度过这场涝灾,还怕得不到圣上的赏识吗?
但是与之相反的,就是那些没啥能力,在这官位上混吃等死的家伙。
这次传到各地方的圣旨有两道,一道是安排抗灾事宜,还有一道,就是让周围的地方官互相监督。若是发现哪个地方的父母官消极怠工,就可以跟上级打报告。
在这特殊时期,上级可以不通过京城,直接让打报告的人临时监管那官员不作为的地方。
如此一来,那消极怠工的官员,到了灾后,还能指望要回自己的监管权?不被撸了乌纱帽就已经是万幸了!
而那获得监管权的人,只要把两个地方管得妥妥当当的,还怕没有晋升的机会?
一场风雨欲来的涝灾,就成了这些地方官的照妖镜。谁是有能力之士,谁又是碌碌无能之辈,全部原形毕露。
抗灾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看着官府井井有条地安排抗灾事宜,原本恐慌的民心逐渐安定下来。
而不在灾区的地方,比如京城,就有世家自主发起了募捐行动,筹集善款和物资,运送到灾区去。
这一行动,是谢家和郭家共同发起的。短短半个月,就已经成功募捐了白银万两,还有粮食衣物足足装满了一百辆运货马车!
陶笉然和戚博翰得知之后,狠狠地嘉奖了谢郭两家,其他参与募捐的大户,也得到了口头表扬。
别的地方得知此事之后,又纷纷有世族跳出来组织募捐,陆陆续续为灾区收集了许多物资,为抗灾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这些物资不仅给灾区的百姓们带来了温暖,更让原本显得有些风雨飘摇的瑞朝,呈现出了一股从未有过凝聚力,以及希望。
民间百姓的情绪日渐高昂,很快就摆脱了惶惶不安的状态。灾区的百姓们积极配合官府的调度,其余地方的百姓也都安心地过回了自己的小日子。
民间日报更是特派了前线记者,前往几个预计受灾最严重的州府,进行跟踪报道。
见此情况,陶笉然自是欣慰。而谢郭两家的所作所为,也让他这个多忘事的贵人,想起了他们的存在。
陶笉然让人查了一下,发现这两家都各有一名家族子弟,在地方当县官,而且都恰好处于受灾地带。
“如果这次这谢郭两人能顺利完成任务的话,要不要额外给些嘉奖?”陶笉然有些拿不定主意。
谢郭两家,从戚博翰微末之际就开始站队了,也给陶笉然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如今这两家终于有家族子弟入朝为官,他们于情于理都应当拉一把。
但若是陶笉然的偏袒太过直白的话,又怕伤了那些表现更加优秀的官员们的心。
陶笉然的担忧,在戚博翰看来却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给比跟他们水平差不多的人高一些的奖赏便好了。”只要奖励不超过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又怕什么寒心。
陶笉然恍然大悟:“那就这么办吧,希望他俩争点气。”家族给力只是外在条件,若那两人自身足够优秀,无疑能让人更加高兴。
整个六月,向来少雨的京城,几乎每一天都是阴沉沉的,就算下雨不多,也让人心情烦闷。
陶笉然看着各地传回来的折子,脸上表情十分生气:“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当我们是傻的吗?!他隔壁州的折子全都是请求支援的,就他一个州被夹在中间,歌舞升平?!”
现在涝灾的危害已经尖锐地显露出来了。虽然很多地方官都积极预防,让百姓们性命无虞,可是田里的庄稼全军覆没,百姓们情绪十分失落。
百姓们自己储备的粮食也即将吃完,官府仓库内的粮食更是飞快地消耗。即使有民间的募捐,但那些物资也总有用完的时候。
真正用心在抗灾的官员,都纷纷开始上折子,请求开国库赈灾了。
而有的地方,明明也处于灾区,递上来的折子却全是一片祥和之象,连庄稼都完好无损,骗鬼吗?!
以为陶笉然和戚博翰这么容易就凭一封折子,就看重他们,真觉得他们能力非凡,然后重用?!脑子有坑吧!
戚博翰也脸色阴沉:“看来有些人,是活腻了。”
陶笉然知道,不管哪个朝代的官场,都不可能是一片清水。
之前的监督史制度,已经消灭了一大片贪官污吏了。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胆敢在这种特殊时期,欺下瞒上!
“正好,袁沙净最近闲得很。赐他正二品钦差大臣,去好好查一查这些州是怎么回事!”戚博翰说着,很快就起草好了圣旨,等不及到早朝再宣布,急匆匆就让小太监去宣旨了。
宣旨的小太监刚离开,又有一个小太监带着一封新的折子回来:“启禀陛下,天气监测院传来折子。”
“快呈上来。”陶笉然急忙道。
戚博翰对折子的内容也很迫不及待,但是还是安静地让陶笉然先看。
陶笉然打开折子,脸上一喜,激动道:“大概还有半个月,降雨就会结束了!”
戚博翰闻言,脸上的阴霾也散去不少:“不过今年受灾地区的庄稼都没了,还得开国库赈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