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号列车(18)
作者:江亭
时间:2018-12-11 15:03
标签:推理悬疑
“我带出来的人和我都是一条心的。”伍凤荣骄傲地说。
周延聆冷笑:“嗯,他忠心得很,你不用怀疑,就是脑子稍微不好使。”
伍凤荣说:“他是跟着我从南方一起过来的,这段缘分首先就不容易。你之前问我,为什么要从南方来这里,我说是跟同事换过来的也没有糊弄你,这是其一。其二,我和家里的关系也不好,借着这个机会就算和那边断了关系出来了,以后也没人再能碍得着我。对我来说,有段艰难的日子也是新涛陪着我过来的,他不是很机灵,但心是好的,我们求人不求完美,能同甘共苦已经不容易。”
从前没有听他提起过家里人,周延聆不自觉坐直了身子。
“家里的事是怎么回事?能说吗?”
伍凤荣眼神暗了暗,脸上浮现怒气。周延聆暗暗吃惊,想必是个凶险惊奇的故事。眨眼间伍凤荣脸色转了转又平静下来,露出一些哀痛。
18. 不能回去
“没什么不能说的。”伍凤荣说。
周延聆拉过他的手:“那你说,我听。”
“我要是编出个故事来,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在诳你?”
“编故事费劲,你要是不想说就不说,劳心劳力的没必要。”
伍凤荣吮吸着筷子,麻油的香气在他嘴里回味。他记起一个热闹的大院,不锈钢电动伸缩门像两条银甲神龙伏在门口,一动就唱歌,嘀哩嘀哩活泼的电子琴乐,其他地方还少见,他们那儿是少有的先进一批。进门是贴红瓷砖的十五层大厦,是市里前十名的高楼,楼顶有霓虹灯管拼成的“南城报业”四个大字,这顶发光的王冠戴在头上,才显得又气派又威风。从早到晚两条神龙唱个不停,大楼彻夜不熄灯,忙人们前脚踩着后脚跟,那么多的忙人,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完。
“我们家是比较早一批分到报社职工房的,我从小在老南城报社的院子里长大。南方媒体行业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家的事情,你要是问问现在几个南方系的主编,应该还知道我爸的名字。我爸当了大半辈子的记者,跑社会新闻,90年代尾巴写过几篇比较出名的稿子,像是童工工厂、暴力强拆、走私盗卖土地资源……都是引起轰动的。十年前报社正是如日中天,敢说话能说话,我爸也就混出来了。我妈原本是他带出来的实习生,带着带着就带回家了。”伍凤荣开玩笑说:“媒体业‘带实习生回家’的传统,也是从我爸那一辈开始流传下来的。”
“他们俩感情很好,志趣相同,更唱迭和。两个都是非常爱玩的人,尽往灰色地带里面钻,但是对家里人未必是好事情。我上小学的那段日子过得担心受怕,经常被人找上家门威胁,要么半夜有人敲门,要么早上出去看到走道被喷漆涂画。给他们俩打电话也不一定能接到,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卧底或者庆功,更别说回家了。一个星期能见上一面算好的。”
伍凤荣笑了笑:“虽然害怕,但是我爸妈给我的解释是,他们能量大,能改变这个世界。以前当记者的多膨胀啊,一篇稿子换一片天。因为我爸曝光了非法雇佣童工的问题,关停了郊区一批黑工厂,很多人写感谢信给他,夸他侠肝义胆、刚直不阿。稿子拿奖无数,大大小小的锦旗、奖杯、奖状装满整个玻璃柜,就差没把他说成菩萨转世。我也很骄傲,我爸妈是了不起的人啊,是要救济天下于水火的。”
周延聆眼角的余光瞥见他胸口的英雄金徽,拇指大的方章流光溢彩。
“到我上大学,终于出事了。一来,纸媒也确实在衰微,传统媒体行业被新媒体挤压了生存空间;二来,出了好几次事之后,南方系被打压得厉害,张不开口说话了。那年正好碰上医药改革的关键节点,我爸连续一个月去暗访地下药贩子,还受了伤,结果稿子登出去第二天就出事了。主编被叫去谈话,下午就把我爸抓了。公安局到编辑部里,直接在电脑桌前把人抓走的。我妈吓坏了,给我打电话,只说了一句‘呆在学校别回来’,就挂了。”
“犯了什么忌讳?”
“逮捕罪名是收受贿赂、勾结黑社会、诽谤栽赃。报社联系我,我在外省上学,副主编亲自打的电话,他从小看我长大对我很好,只跟我说,短时间都不能回去,回去不安全,结果我就三年大学都没能回家。后来的学费还是副主编给我交的,过年他来学校看过我一次,但是碍着我还是学生不敢跟我说太多,说我爸是被人坑的,这次肯定要坐牢。最后判决下来六年半,我妈判一年缓一年,结案人就消失了,谁都找不到。”
其实伍凤荣不太喜欢这个父亲,他的性格自私又疯狂,说话没边,黑白颠倒,牛能吹成天那么大,他像个小孩,沉浸在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不仅自己做梦,还给别人造梦。他救过不少人,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下三滥的手段也很多,喝酒、跳舞、和女人不分轻重地调情都是拿手好戏。但是伍凤荣看得出来,别人未必看不出来,伍凤荣小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看出来了,他们还那么喜欢,还一哄而上地追捧、欢呼?
这样的自负狂妄的性格最后栽了实属意料之中。没有人真的会相信他收了贿赂、勾结黑社会,但是也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伍凤荣暗骂,你不是很风光吗?你不是呼风唤雨、拥趸济济吗?以前要名声有名声,要钱有钱,出事了之后呢?你看看有没有人上家门口来问候一句?
车厢陷入一段沉默。伍凤荣的故事说到了尾声,他在等周延聆问问题。但是周延聆没有说话,他心想,难怪伍凤荣的烟火气那么淡,他没有体会过多少亲情,爸妈都忙着做英雄救天下人呢,哪里管得上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英雄遭罪了,英雄的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伍凤荣是被迫做英雄的孩子,被迫让位于天下人,有没有人来问问他的心愿?
“后来和二老还有联系吗?现在也还是不能回去?”周延聆问。
伍凤荣说:“十几年了,回去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也没什么意思。我妈试着联系过我,说起话来很别扭,两个人都尴尬。我爸出狱的时候报社的人给我打电话,我没回去,他是很要强的人,我回去见他他肯定不会痛快,不愿意被我见到狼狈的样子。所以工作没两年我想干脆就不呆在南方了,找个机会就换到了这里,也挺好。”
“你没有其他关系好的亲属?”
“奶奶还在的时候,关系挺好的,但是家里孩子多,也不是全都顾得上。”
周延聆幼年失怙失恃,伍凤荣的成长过程倒是和他差不多。
“我是在福利院长大,我们俩谁也不嫌弃谁。”周延聆说。
伍凤荣理所当然地说:“还没人敢嫌弃我。”
“赵新涛知道你的这些事?”
“知道,我刚工作那会儿经济很拮据,他每次都是无条件接济我。在金钱上能做到这个份上,我是很感激的。所以后来举荐副列车长,我坚持去局长办公室里保他,也算把人情还了。你说得对,我不喜欢欠别人,但是人总有困难的时候。”
“那我还得加把劲,什么时候能从你这里讨一个人情,我才能安心。”
伍凤荣知道他想缓解气氛,也愿意笑一笑应和他。他脸上的太阳光一下子更亮了,粼粼的、极其灿烂的明辉罩着他的脸,原本蜡纸白的脸色有血气回升,从金色的面纱下浮现出薄薄的粉红色。周延聆见过的人里面,伍凤荣是最会笑的,他笑的时候把下巴往里收,像要退又不是退的样子,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人看,明明是不好意思,又有一股媚态。
难得阳光这样好,也不能多晒。北方的平原上,紫外线很强,晒一会儿觉得暖和,等再过一会儿皮肤开始发痒,就已经晒伤了。周延聆侧身把阳光挡住,伍凤荣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周延聆说了点轻松话:“现在这份工作你还是喜欢的,要不然也不会做这么久。你这个人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吹嘘得天花乱坠也不会做。以后我们俩在一块儿,我肯定怨气很大,你老是不在身边,不光是怨气大,身体负担也会很大。嗯……我要考虑考虑。”
伍凤荣也开玩笑:“我有房子,两百多平米的,车也买得起,公务员工作,你多考虑考虑吧。”
“你那两百多平米得还贷到什么时候?二、三十年,你还真的打算在一套房子里住一辈子啊?”周延聆淡淡地说:“虽然我是个卖保险的,体制内的肯定看不上,但房子还是有,你喜欢独栋带小花园的别墅吗?还是顶楼的平层商务公寓?游泳池健身房都可以给你配齐了。车也没有必要买,我有一辆奥迪没开过的。”
伍凤荣有点生气:“你忽悠谁?就凭你那点工资?”
周延聆装模作样地安慰他:“早年替几个厂子的老板打过工伤赔偿保险的官司,人家送的房子,车就是附带的小玩意儿。后来年资和级别上去了,能拿点股份分红,就不靠工资吃饭了。你也别觉得不公平,我好歹算半个金融从业者,拿去同行业横向比较,赚这点儿不算多。”
“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惦记你的房子和钱。”
伍凤荣撇撇嘴很不甘心,说出来是气话,说到底是气短。赚钱这种事,做公务员的肯定没有金融业灵通。尤其是像他这种基层公务员,靠工资和福利津贴,不可能比得上周延聆。但是男人要在事业金钱上被比下去了,说出来太没面子了。伍凤荣最要面子,谁不给他面子他心里都记着。周延聆啊周延聆,你非要往我脊梁骨上戳是吧?也不看看现在是在谁的地盘上,一会儿你要求人告奶奶地请我帮忙,我看你怎么得意!
19.你是我一个人的英雄
气得脸白了,只听周延聆软语:“生气啦?”
伍凤荣打开他的手:“我生哪门子气?我有什么好生气的,人家白白送我车子还得看我脸色,不是太不识好歹了?”
周延聆讨好地说:“你说你这样的条件、这样的模样,不说经天纬地,也是才貌双修、高风亮节,我要不是有点资产哪里有脸往你身边凑呢?”
伍凤荣脸色稍缓:“别,这种酸话我也不爱听。”
“你这是看不起我了,荣荣,”周延聆叹气:“俗话说宝剑配英雄,美玉赠佳人。要我看,别说什么房子车子,就是天上彩虹配你也绰绰有余了。但是我没有呀,我要是能把彩虹捞下来给你我还能不去捞吗?你看我一个快四十岁的人,皮相也不好,只有这点东西,你又看不起,那我只能怨自己没有福气。”
伍凤荣忍不住嘴角一弯:“你当谁还没见过彩虹?要你那些虚头巴脑、不能用的玩意儿,再让人把我说成文艺青年了。我赚钱的本事不如你我认,但你别想拿这个来压我,经济上咱们各自独立,人格上我不比你低一等。”
“哪儿分得这么清楚?”周延聆正色道:“我的就是你的,是我周延聆跟了你,人都是你的。”
伍凤荣很舒泰,脑袋也不晕了,太阳穴也不疼了,三病九痛的都扔到九霄云外。周池再三交代让他少挪动,但是他心里惦记着何佑安和石小冉,实在是休息不下去,干脆决定亲自去问一问姓何的。 周延聆见时间不早,外头的天色开始沉,也知道耽搁不起,两个人慢慢地往列车长席走。
不足五平米的车长席里里外外站了四个乘警,看守得密不漏风。赵新涛从皖城站协调了一组警力上车,乘警组的人数一下翻了倍。现在人手倒是不少了,但都是年轻、经验不足的,要个能统一调度的人没有。赵新涛不熟悉乘警的工作搭配,只能等伍凤荣过来亲自安排。这些新上车的人也是一头雾水,四个高大壮实的警察看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把人当成重刑犯似的对待,场面很阔,乍看上去也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