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遁后突然被扣上美强惨人设(138)
加上行星有自转和公转,角度和速度各不相同。它们绕转的恒星也在绕着银心转动……速度和角度同样各不相同。
怎么能让被他搭上的线一直保持搭着,也是一个问题。
好在这些星球意识丝线可以无限延伸,只要保证两条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就几乎可以保证它们有交点——完全平行的情况毕竟罕见。
而且他并不需要保证每两条线都有交点。
这给他的计划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
这些天里,陆渊花了不少时间算计,怎么才能以最小的消耗、最小的动静,完成“把缪姿星和荒星连接在一起”的计划。
……把所有的星球连接在一起什么的……需求并没有那么紧急,还之后再说吧。
到上个周,陆渊已经把计划正式定下,开始实施了。
实施难度其实也很大。
他需要用精神力,改变星球内层物质的自转,以达到改变磁场方向的目的。
这个过程不仅很困难,而且还会给那些星球表面的生物造成极大的影响。
虽然陆渊所定下来的十几颗星球都是非宜居星,上面并没有人类长期生活,但少量的生物还是存在的。
星球磁场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引发的连锁反应,陆渊也不能完全确定。
他只记得,当年为了统一宜居星的时间系统,帝国建立初期改变了很多星球的自转周期。当时导致了很多宜居星上环境紊乱,上面的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其他星球数年甚至数十年,等到环境稳定,才能回归家园。
他也问过荒星当时的情况。荒星说,这要看那些星球的星球意识愿不愿意帮忙。如果有星球意识帮忙的话,这些影响都可以很快平复,但如果没有……
就比如现在陆渊去改变那些星球的磁轴,造成的影响肯定是会很大的。除非他改变得很少、很慢……但那显然不是陆渊想要的。
荒星又说,在它被封印之前,星球意识们都清醒的时候,星球意识网络并不是现在这样的。
因为对于星球意识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磁轴的方向,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是不能做到。星球意识们也有努力保持网络的畅通。
然而现在……星球意识网络已经荒废多年了。星球意识们陷入沉睡,自然没有能力维护星球意识网络。有这么多丝线还在连接着,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了。
【作者有话说】
来晚了。这是昨天(9.8)的更新。
谢谢你们来看我的故事~
感谢在2023-09-05 18:38:57~2023-09-09 00:48: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6章 咸鱼躺平第126天
陆渊靠近一颗星球。
它曾经或许是一颗宜居星, 但现在,它已经完全荒芜,上面寻不到一点生命的痕迹了。
陆渊对它有印象。
因为它离虫族最初降临的位置不远, 在战争开始不久后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它的恒星, 被虫族吃了。
虫族什么都吃。但恒星是他们的主要食材。大概是因为恒星足够大, 足够很多虫族一起吃饱。
虫族厚实的盔甲可以耐受五千度左右的高温。恒星的温度显然要高于此,但这也难不倒虫族。
一种能吐出粘液的虫族,其粘液有阻断核反应的作用,大量粘液虫聚集在一起, 能够中止恒星的燃烧。
这并不会使恒星快速冷却下来。事实上, 几千万度的恒星核心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冷却。
但虫族也不需要等它完全冷却。银河系内恒星无数, 只吃表面的一部分, 也足够他们吃个痛快了。
——顺带一提,粘液虫给帝国的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一恒星弹的使用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恒星弹是帝国当下序号最大的弹药。其作用跟粘液虫的粘液恰好相反,是促进核反应引起恒星爆炸的。
恒星爆炸本来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的。就算虫族具有耐高温的外壳, 但过高的能量爆发依然会杀死很大范围内的虫族。
然而……粘液虫能阻断恒星弹的作用。
所以,要想使用恒星弹, 必须得在虫族没有反应过来、来不及派出粘液虫的情况下。
这就意味着,恒星弹很难炸到虫族的主力军。
因为虫族的主力军时常是跟着粘液虫的。这很正常, 行军要有军粮的嘛,粘液虫就是虫族的炊事官。
人类曾经设想过好多次,如果没有粘液虫的存在, 狠狠炸几个恒星弹,肯定给虫族以重创。
……但这只是做梦而已。
虫族依然肆虐,被虫族吃掉的恒星远比被恒星弹转化为攻击性武器的恒星多出几倍。
实话说, 陆渊很难想象这样的生物也是荒星制造出来的、主导宇宙的备选物种之一……它不怕宇宙被虫族吃空吗?
荒星的解释是:“当年我搞的虫族并不是这样的嘛。”
陆渊对此不置可否。
此刻, 他的精神力已经抵达了他的目的地行星。
那颗被虫族吃了大半的恒星还没有完全熄灭。但大概也已经快了。
对于这种恒星的死亡, 帝国无能为力,只能将行星上的居民迁走。至于行星上的其他生命,当然是只能留在这里,等待死亡。
失去了阳光的十多年里,它们已经全部死去。或许还有一些微生物和深海的生物幸存……但那就是陆渊无从得知的了。
或许歌舒清在的话,还能知道到底有没有。
陆渊想着,将精神力渗入星球内部,去推动其内层物质的转动。
其实改变整颗星球的朝向也能达到目的。但是吧……陆渊不想让自己的行动变得太明显。
虽然这颗星球应该不太受到关注,但突然从竖着转变成躺着转——实际上的变化倒是没有这么大,但也是类似的——还是过于显眼了。
没有外力作用下,星球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动的。
星球内部的变化就不一样。
一方面,星球的内部物质本就不是固定的。
对于很多行星来说,其磁轴本就在不断转动,南北磁极的位置一直在变。只是可能会比他推动的转动更缓慢、更有规律一些而已。
另一方面,对星球内部情况的监控相对困难。
对于非宜居星,地震局懒得管这些星球是不是有什么强烈的地质活动,更不会时刻监控其内部结构和物质流动,所以他造成的改变不会被第一时间发现。
至于之后会不会有人注意到这颗星球的地质变化异常……
那就让科研院的人去研究好了。
他们顶多把“有人推了这个星球的内部物质一把”作为一种可能性,但只要这种可能性没有实证、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就根本不会有人在意,因为这没有研究价值——它与科学无关。
甚至于,很多研究员大概率会想办法排除这种可能性,然后提出各种乱七八糟但看起来很合理的假说,这样就可以多发两篇论文……陆渊对这群人了解极了。
陆渊没有否定科研人员价值的意思。他也不觉得这种行为有问题,即使他们本意可能只是想多水论文……但毫无疑问,科学就应该集思广益。奇怪的、离谱的猜想,也不乏价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
即使不能,也是给后来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科学的进步,本就是一次次地打破常规。
但这并不妨碍陆渊利用科研人员的这种习惯。
陆渊一边小心地推着,一边放出精神力观察周围,时刻关注着这颗星球的意识丝线的位置。
这是必要的。为了尽可能减少需要被改变磁轴的星球的数量,他必须保证所有被搭上的丝线,都能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相交的状态。这就需要比较精密的操作,也需要一些参照物。
这比沿着星球意识网络来到这里要费力很多。
虽然从荒星到这里跨越了小半个星系,但沿着星球意识网络走的时候,距离并不能按照实际的空间距离来计算。看似走了很远,但消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