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中(11)
而罗伦也觉得自己冲动了,无奈冲动已经造成,无可挽回。
甚至两位座师也来了,当天晚上就是在罗伦这个小院子里吃的饭,学生老师们在一起,讨论了一下。
还是吴有为知道福建那边是靠海,要说什么最容易发家致富?那还得数贸易,做买卖。
别看士农工商,商在最后,但是商最有钱!
吴有为想起了甘蔗!
这东西在北方可没有,但是南方有啊!
甘蔗能干什么呢?
它能制糖!
还有沿海那边,不是有盐田吗?
可以晒盐啊
更主要的是,南方还产茶,盐、茶、糖,这三样哪个不是暴利啊?
再加上海上贸易,呵呵,赚钱还不是大把大把的啊?
只是吴有为说了,其他人都反对,原因是商人重利!
吴有为没办法了,再说,大家都觉得罗伦这样的,行商真的不行!
无有为又另想了个辄儿:双季稻!
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双季稻的形成很早很早,可是直到明末清初才广为人知,最早的时候,沿海地区都是种植一季稻子,再种植一季麦子。
当时只有位于沿海地区的各种岛上,才种植双季稻,因为土地稀少,没粮食吃啊,不种植双季稻吃不上饭,可是大陆还是一季稻子一季麦子的这样种植。
直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自己研究水稻,然后推广了双季稻出来。
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吴有为直到罗伦这人一心为民,如果让他去办这件事,将来可以凭借这个大功劳,回到官场,甚至是官路亨通!
又能解决一些饥荒问题,加上他已经给了皇帝一些海外粮种,这样的话,俩人等于有了同一个目标,要想在官场升官发财,就要跟领导保持一致!
跟领导保持一致就不会犯错,而且罗伦还年轻,他还有大好的前程。
历史上罗伦什么样,吴有为不管,现在他是他的至交好友,就够了。
于是手把手的交代罗伦。
实际上,双季稻在华夏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
一般认为,古籍中常提到的“两熟稻”和“再熟稻”包括再生稻、混作稻、间作稻和连作稻等,反映了华夏稻作缺席制度的多样性。
双季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双季稻说白了,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
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就能收割早稻了,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十一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
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
吴有为记得在他穿越前看新闻,说 201 X 年11 月19 日中午,在梅州兴宁龙某镇举行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 1537。78 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1537。78 公斤是什么概念呢?
三千多斤啊!
就算个整数,三千斤。
一个人一年才能吃多少米?
他不求古代能达到现代的那么高产,一半他就满足了好么!
而罗伦去的地方呢,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极易有病虫害,要实现增产并不容易,还得有一些防治病虫害的举措等等.....
甚至可以实行三季稻,只要越往南,越热乎的地方,水稻成熟的就越快!
这话题不仅罗伦,连两位座师都跟着感兴趣了,双季稻倒是听说过,只是听说离开本地就活不成了。
原来是跟气温有关系吗?
吴有为还教他套种,水稻养鱼等等.. 这样可以防治水稻一些病虫害,因为鱼儿就是以虫卵和虫子为食。
又能将鱼儿的排泄物融在水里肥田....。
吴有为一边说,一边在心里感谢 CCTV7 频道,农业频道万岁!
“这样也不错。”听了吴有为的话,罗伦终于想明白了,为官与其勾心斗角,不如为百姓做点事。
“可是他去的是市舶司啊?”陈鉴提醒他们:“这是不是不太对?
明代沿袭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属下吏目一人,从九品。
提举,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
沿海的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
因此,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
“就是在市舶司才能这么做。”吴有为道:“去看看占城,据说占城有水稻良种,三月一熟....。
吴有为的话,犹如天边的惊雷一样,在众人的耳边炸响!
占人故地原是中国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
公元 137 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也作区达或区连,又称释利摩罗),杀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
国王独揽大权。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力图向北扩张,同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不时向中国朝贡,进行贸易。
10到 13 世纪,占城成为越南封建统治者扩张的主要对象。
1402年越南夺取占城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士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
但是吴有为记得,1471 年,后黎朝黎圣宗亲征占城,攻陷首都,“生擒”占王茶全,设置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归仁一带。
1693年,阮有镜领兵大举入侵,擒占王及皇亲大臣。
1697年占城国灭亡。
真论起来,那地方还是中国的呢!
众人的呼吸都粗了不少,其中军伍出身的刘宣更是恶狠狠的道:“三月一熟,一年那破地方竟然... 四熟?"
“是啊!”吴有为无所谓的道:“不过那地方人懒,一年三熟就够吃了,种稻子跟种草一样随便。”
第196章 稻....
此事可是真的?”也有人不敢相信,尤其是陈鉴:“当地的官员是怎么回事?”
远的不说,福建沿海应该听说过占城稻的事情吧
双季稻是不错,可是如果能有三季稻,四季稻子,谁也不会嫌多啊!
“占城毕竟不是大明的地盘。”吴有为倒是能理解:“而且... 这种事情,有人上了折子又如何?谁信呢?”
是啊!
众人一阵沉默。
这种事情,要不是吴有为信誓旦旦的说,他们会信么?
吴有为又提醒罗伦:“你去了之后,最好在当地先扎下根,买田地然后自己种植,等你有了两年经验,再具折上书,到时候,你有了经验,不用宣传就有人找上门,就好像我的那个暖房一样,现在谁不知道蒜黄和韭黄?冬天买的人特别多,还作为贡菜上进呢!”
这是事实,当时吴有为种暖房他们都觉得是为了吃菜方便,可是他让吴家村也种了暖房,培养的青菜大不相同,就这韭黄和蒜黄,别人家哪里就没有!
第一年就卖上了高价,第二年就有人打听了,皇庄第二年就将这两个青菜作为冬日贡莱进了上去,这第三年刚开始,好多家都在打听了。
而几个人有庄子的,也跟着种了一年的韭黄和蒜黄,没少挣钱,更是让自家的佃户们日子一下子就富裕了不少。
“与其强行推销,不如让他们感兴趣,主动要求。”吴有为道:“你的庄子每年都大丰收,产出是别的庄子好几倍,你看他们还不巴结你?"
“大善!”罗伦果然一点就透。
大家见罗伦有了出路,总算是放心了,不过罗伦没家没小,家里还有双亲要伺候,众人就给他筹备家底。
两位座师各送了他两箱子的书籍;张升送了他一对下人夫妻,是厨子和厨娘,这俩人都是跟罗伦一个府的,做的一手地道的江西菜;杨一清则是送了罗伦两辆马车,都是大号的那种;李东阳送了他即将到任的那边的官员姓名和家庭背景等等的小册子;刘大夏送了他两匹马,让他拉车用;刘健则是直接雇佣了一个镖局的二十个镖师,护送他上任去
吴有为则是干脆送了他两辆大马车,一车装着好多布匹,一车装了笔墨纸砚。
同时,他给了李祥一千两银子的银票,是户部开出来的可以全国通兑的银票,还有一小箱子五百两的金子。
“这个你留着,给你们老爷用。”吴有为叮嘱他:“你们老爷清高自持,但是这年头没钱寸步难行,他初到陌生的地方上任,没有什么靠山,更没背景,让人欺负了也没地儿声张,你到时候就给我们门捎个信。
“您有办法?”李祥对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明白。
“我认识锦衣卫啊!”吴有为这个时候就将万通抬了出来:“而且他还是万妃的亲弟弟。
李祥是不知道谁官高,但是他知道,皇帝的媳妇儿大啊!
那万大人他见过,虽然没说过话,但是见过,知道他是锦衣卫,如今又听说他是万妃的亲弟弟,皇妃的亲弟弟,皇妃不就是皇帝的... 媳妇儿吗?
他就是这么认为的,然后,就特别有信心了:“哎!"
除此之外,吴有为还告诉罗伦:“人靠衣裳马靠鞍,你这刚过去的,人家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你穿戴的好一点,他们才能高看你一一眼,也方便以后行事。
“我知.... 可是都得了你们这么多东.....”罗伦觉得自己无以为报。
“那你把你那些手抄本啥的,给我留下。”吴有为赶紧道:“你是状元呀!以后我照着你的笔记读书,兴许也能考个状元呢?”
说着还一脸的想往:“到时候我也跨马游街...。”
都把罗伦逗笑了:“你呀!”
他知道,吴有为是给他宽心,而他没有考山没有出身更没有那个条件,只能依靠这些至交好友,同榜的人也给了他不少帮助,只是到底没有人给他求情,他是去定了。吴有为生怕他过日子辛苦,送东西送钱,怕他不好意思收,也没给他,就给了李祥收着,只是李祥怎么可能瞒着罗伦呢?
罗伦不久之后就知道了,他想退回去,却被吴有为给搪塞了过来,还跟他道:“到了那里,花钱的地方多了,你别手可不行,别嫌铜臭,没钱打不开局面,那地方你又人生地不熟,想干一番事业就得舍得。”
尤其是当地的镇守太监。
想到这里,吴有为又道:“我让人给他带一封信过去。”
他找的人就是尚铭,那边的镇守太监跟尚铭是认识的,虽然两年多没见过面了,可他们是同一期进宫的,情谊还在。
尚铭如今在皇爷面前也是个红人了,镇守太监离皇爷远,他们每年送一些礼给那些能在皇爷跟前出现的人,提一提他们,能让皇爷不忘了他们。
而尚铭如今就是这样的人选,去年过年他为什么给吴有为送厚礼?
因为有人给他送礼了,各地镇守太监送的都是大礼,尚铭是新冒出来的红人,众太监们对他都是巴结的多,冷眼的少,谁让他给皇爷创收了呢?而且佃户们竟然对皇爷歌功颂德,因为他们也跟着发财了呀!
这就让宪宗皇帝对他刮目相看了,觉得他这个人忠心,有想法儿,还护着他的名声。
所以尚铭虽然不是在他身边伺候的,却也留了名号,而且尚铭会办事,这皇庄被他经营的十分不错,加上宪宗皇帝还要他实验种那些海外高产的农作物,对尚铭更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