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认命吧(93)
谢仁激动得险些没站起来,只是手往下按时按到宣帝身上,才又回过神来,故作淡定地说道:“陛下,家母一向不干碍我侍君,今日过来许是有此家中私事要说,我先去见她一面。”
宣帝看他心神不属,连衣带都险些系错,便同样安慰了两句:“老夫人若骂你,只管说是朕的主意,你已是宫人了,万事皆由朕主宰,朕定下的事岂容外人置喙!”
安慰罢了,又怀着几分庆幸对二人说道:“你们的父母都在宫中,随驾极是不便,以后仍各居本宫,不必急着讨好朕。朕与你们的情份,也不是靠色相,而是以心换心而来,岂会因为几日不能宠幸便淡薄了。”
虽然情份不会淡薄,但只能眼看着旁人吃到,便是吃亏了啊。两位宠妃暗自扼腕,无奈家教森严,比皇权还威重,各自整理仪容后,就追出步障,将祸水引离宣帝。至于回去之后如何受的教训……反正也受了半辈子了,之前已吃过了甜枣,再打这一竿子也不觉太难受。
凤玄与谢仁离去之后,宣帝仍旧有些腿软,便一手支颐,半坐半卧在毯上继续饮酒。过了一会儿,王公公忧心忡忡地探头进来,暗暗盯着宣帝腿间之物问道:“方才凤公不曾打搅陛下吧?要不我再去请皇后或是淑妃大人过来伴驾?虽然后妃是男子,有孝养父母之责,但进了宫就是皇家之人,哪有外臣就敢管皇家事……”
宣帝面上装作无事一般喝着酒,心底却是长出一口气——看王义的模样,仍旧以为他是居于人上者,面子大抵应当是保住了。至于别的细枝末节……他将脸一沉,肃然吩咐道:“今日之事不可叫外臣知道,待会儿叫人去德妃与贤妃宫中赐珍宝药材,以示朕的宠幸。顺便叫阿仁在宫中多歇几日,除上朝之外都不必勉强自己,告诉他朕这些日子不会召人侍寝。”
王义低头应喏,问宣帝可要回宫。宣帝哪里走得动,便装作耽于宴乐,吩咐他:“再叫人备些酒菜,带新衣来与朕换,朕还想再这里清静一阵。”
王义退下后,他又取水洗了手脸,平定下体内燥热,渐渐恢复体力,终于能重新站起身来。过不多久王义带着衣服归来,在步障外通报,宣帝声音已平缓下来,极自然地说道:“衣裳拿进来就好,朕自己换上。”
圣旨才下,从锦幔外缓步走进一个人,身着紫袍,手上捧着一叠衣物。那人径自走到宣帝身旁,一手扶在他背后,压低声音道:“我若不来,七郎怎么上得了辇?多亏宫中有解酒圣药,更亏得王总管对皇上与我这个皇后都忠心耿耿,生怕七郎还有什么不便之处,特地叫我来……”
他把手中衣物抖开,从后头将宣帝裹成了粽子,两手一抄便把他打横抱起,大步向外走去:“七郎当初与我在宫中相会时那般小心谨慎,有了新人到底不同。”他的声音又压低了几分,带着温热的呼吸喷在宣帝耳边:“七郎这么喜欢凤学士的宴会,我也能弄出来,你略等两天,我定然弄出个比凤玄更好的花样来。”
第96章 后攻·真乱传6
天子与臣子不同,是没有休沐日的。把那两位不知尊卑的爱妃各自禁足后,宣帝还是要去上朝,下了朝更有许多急报等着他。韩翼刚奏过百越平定之事,岳太尉便来问今年减赋之事要不要恩及彼处;探讨过农事,陆琦也不甘寂寞地将通西域的计划与人选递了上来。
通商西域是宣帝打上辈子就十分看重之事,接过陆琦奏报后,又召了三公与淳于嘉共商大计,认认真真地讨论了一下午。欲派人打通西域,使团中不仅要有通晓西域风俗的使节参赞,更少不得一队武力高强的勇士护卫。
唐时王玄策出使西域,险些被天竺一处小国君主所囚,若非他本人勇武过人,又有尼泊尔王借兵相助,怕是那队使团都不能全身而退。虽然夏朝如今强盛,也难保异域小国中有些心怀险恶、不惧天威之辈,所以使团中最好也要带个能征善战的骁将。
只是这人选不大好定。
西南两边虽然打下来了,还未曾真正长在身上,留在那里的将领都不好动,京里却也没什么得用的人。倒是宫中这些后妃人才济济……
宣帝向下头扫了一眼,却见众臣都低头思考,唯有淳于嘉与他对望一眼,目光中满是贪恋之色,似乎此处并非朝上,而是后宫了。宣帝蓦然想到前几日那场游宴,真有种把爱妃们都派出去的冲动,但想想还是作罢,有些遗憾地将目光偏开,向众人宣布:“此事还需再行计较,众卿且先回去,明日朝上再定人选吧。”
众臣退下后,淳于嘉却独自留在殿中,步步走向玉阶。宣帝一手支颐,身形放松许多,懒懒问道:“幼道可有什么事要回朕?”
淳于嘉看着宣帝毫无仪态的坐相,便猜得出他被禁足这几日,宣帝又不知宠幸了别人多少回,心下不禁有些发酸。不过后宫中毕竟不只他一人,此事到底也没甚理可讲,便将之抛至脑后,问宣帝:“方才我观陛下神色,似乎胸中已有人选?我这里其实有个可用的人选,只是怕提出此人,皇后心里会有芥蒂……”
“我心中会有何芥蒂?”一声爽朗中带着丝丝威严的话语从殿外传来,朱煊已推开大门入殿,大步走到宣帝面前:“方才我听内侍说起陛下召集众臣在此议事,要派人去西域?”
淳于嘉道:“不错,正是因使团当中需要派一员惯经沙场的将领同行,陛下才召了我与众位大人在殿中议事。我以为皇后之弟朱恒眼下正留在京师,又有出人勇武,正堪担当此事,皇后以为如何?”
朱煊讶然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宣帝,见宣帝也是一副沉思之状,心中便有了底,洒然笑道:“将士为国效命是自然之理,我当初也常在宣大边关作战,难不成比做使节还危险?至于一去多年……男儿志在四方,又不是女子,养在深闺一辈子不必见人。”
这两人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宣帝的问题,宣帝便也放下心中忧虑,先回宫陪着小皇孙用过午膳。至于淳于嘉禁足之事,本来也是虚的,宣帝并不指着能把他彻底关住,只想叫他长长教训,别在外臣面前坏了自己的面子。
因此午膳时朱煊与淳于嘉都是一体留在会宁宫用的,饭罢宣帝便将太孙送进凤玄殿中,叫他好生在殿中陪伴太傅,多学些有用的东西。朱煊笑道:“七郎倒真不忘了体贴爱妃,不过是在宫里关几日,我看淳于大人还精神得很,凤大人也不至于这么容易就关出事来。”
宣帝担忧顺着这话说下去,他这宫里又要醋海翻波,便将话题引到了朱恒身上:“朱恒这一离京,还不知要几时回来,朕打算先将旨意给他,叫他有些准备。”
朱煊道:“七郎先写下圣旨,我自回去颁旨,顺便教训教训阿恒,让他在外头尽心办事,不得勾搭那些外番女子。”
宣帝明白他心疼兄弟,便答应下来,只在会宁宫拟了旨。淳于嘉代他拟诏也不只一回两回,写得十分利落,将去给宣帝过了目,便要带回中书省。宣帝着人送他出去,又问朱煊:“老人多怕亲人离散,可要朕亲自与国丈说明此事?”
朱煊摇头道:“不必,我家都是武人,长年在边关,哪会怕一时分离?使团中安全不过,阿恒父母与我父亲都不会有什么不满。不过……”他忽然微微一笑:“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我入宫后一直不曾正式见过家人,倒想叫七郎陪我一同回去看看。”
自打吐蕃谋反,朱煊亲率大军出城迎敌,满朝上下就无人不知他的身份了,就算带他归宁一趟也不算什么大事。宣帝倒也不觉为难,叫人来拿了宫外的衣衫,与朱煊各自更衣,乘车出了宫。
朱家对这道圣旨并无丝毫推却之意,何恒本人更是跃跃欲试,恨不能明天就出了长安,去那些名字都没听过的异国游玩。朱煊中途便抓着弟弟避了席,朱氏族老都如不曾见着一般,依礼接待宣帝。
朱家并没有接驾的准备,因此朱煊收拾过弟弟便向长辈请辞,带着宣帝回宫。车里倒是宽敞舒适得很,朱煊怕宣帝奔波得太过劳累,便将他按在自家腿上,倚着车壁悠然道:“当初我还答应你办一场比得上小凤郎君的宴会,可又想了想,办宴席总不能不请他们,请来他们,有些事我做着又不方便……七郎说是不是?”
宣帝只作听不懂,问他:“你家离大正殿也并不近,以前上朝时想来十分辛苦吧?”
朱煊抚着他的嘴唇道:“我亲近七郎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你又何须顾左右而言他?你留我在宫里又不是摆设,最要紧的不就是要我喂得饱你么?”
宣帝紧闭着嘴,沉默地重下了双眼。朱煊也不强求,手指在他唇上轻轻摩挲,另一只手掀开车帘看外头景色。走了一阵,他忽然向车辕处高声叫停,待那车稳稳停下,便拉着宣帝下车。
他们停车之处竟是在一处极乱的市集之中。宣帝听着四下里喝卖声,看着眼前来往如织的人流,心下疑惑,特地问他:“这里都是些平民百姓,又没有什么有名的店铺,不过是寻常集市,有什么可来的?”
朱煊拉着他向一旁走去,边走边说:“这里虽无名,但街边有一家馄饨做得极好,我少年时常来这里吃。难得出宫一回,又不急着做什么,咱们还是先去吃些东西。”他前面说得到还正经,后头满含深意地笑了起来,在宣帝耳边低声说道:“总要喂饱了你上头这张嘴,才好再喂下头那张。”
宣帝心头一颤,盘算着入宫之后是否该将国丈直接请进会宁宫护驾。然而朱煊拉着他脚步不停,不一会儿便到了一家卖馄饨的小摊上。外间小民皆是一日二餐,此时早已过了申时,摊上人并不多,朱煊便点了两碗,热腾腾连着汤水一起端到了宣帝面前。
那汤的确鲜美异常,才放到桌上,一股浓郁的羊肉香气便飘进了宣帝鼻间。碗中浓白如乳的汤汁里浮着几只剔透玲珑的馄饨,皮已煮得透明,半露出粉红的肉馅,上头还点缀着点点碧绿菜叶。
宣帝舀了一勺汤喝下,便觉着一点鲜香之气从舌尖蔓延开来,满口馀香,精神也为之一振。他又舀了一只小小的馄饨,一口咬下,滑润的皮和柔韧的馅和在一起,鲜美得令人几乎连舌头一起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