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小祖宗娃综爆红(古穿今)(92)
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是在打乐志达的脸,只是单纯地在陈述事实说:“春笋……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种的毛竹,也就是冬笋。”
“冬笋一般是在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左右采收的。”
竹笋老板赶紧补充:“当然我们这里也有春笋。就是种得不太多。主要是以冬笋为主。”
不是不多,是基本可以忽略。
乐志达:“…………”
乐志达碎掉了,其他人复活了。
哈哈哈哈哈哈!
郁云时对竹笋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冬笋、春笋的。
于是他好奇地问:“冬笋和春笋有什么区别呢?”
竹荪老板:“春笋春天长,冬笋冬天长,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除此以外,它们本身也有很大的不同。”
“春笋一般长在地面上,冬笋长在地底下。采摘的时候。冬笋的采摘比春笋难多了,我们要挖才能挖到。春笋直接上手掰就可以了。”
“冬笋个头一般比春笋小,吃起来要比春笋嫩,所以价格相对更高一点。”老板还是很有专业人士的样子的。
他总算为自己的竹林掰回了一城。
大家听懂了——冬笋比春笋好吃。
以后就买冬笋吃。
夏星辞开心:“那我要吃冬笋!”
沈定昭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他:“所以不是说了吗?现在没有冬笋,这个季节没有笋。”
夏星辞鼓起脸颊。
郁云时安慰夏星辞:“但是我们可以吃竹荪,这个也好吃的。”
他念竹荪还有点不熟练,竹笋、竹荪,好像啊。
说到竹荪,大家又提起兴趣了。
在路上他们已经被科普过了。
竹荪是一种蘑菇,营养价值很高,价格非常高,是一种很有名的蘑菇。
所以小朋友们都很期待吃竹荪。
乐怀意扭过头看向乐志达问,叫乐志达:“爸爸!”
乐怀意刚刚敏锐地发现他爸爸知道是冬笋后,自己的知识没用上,不是很开心。
于是一向很敬重爸爸的乐怀意决定让爸爸展示一下自己,让他找回自己的颜面。
“爸爸,你刚刚说了春笋的诗,那有什么诗是描写冬笋的吗?”
乐志达:“…………”
夏星辞也举起手:“叔叔,有什么诗是描写竹荪的吗?”
乐志达:“…………”
乐志达沉默二连。
【舒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肚子里没点墨水,不要想着随时随地教育孩子。】
【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回旋镖伤害到自己。】
【这也不是有没有墨水的事情吧……这世界上真的有描写冬笋和竹荪的诗句吗?】
【乐志达:求放过,这下真老实了。】
其实大家也不是真的讨厌乐志达。
但乐志达刚刚那个做派,实在是让他们一秒想起被父母追着灌输知识的恐惧。
感觉他是会那种走在路上,突然会指着一个东西问小孩这个英文是什么的家长。
是那种家族聚会,突然会把孩子叫起来,让孩子背一首诗的家长。
看到乐志达被制裁,大家就有一种出了一口恶气的即视感。
其他四个大人全都30度角仰望天空,努力用地球重力让自己的嘴角下坠。
对不起,真的太好笑了。
竹荪老板一边带着他们去后面的竹林采摘竹荪,一边跟他们说竹荪的事情。
他先是介绍了竹笋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大人们附和几句,知道现在是打广告的时间。
孩子们显然对这个不感兴趣,只有郁云时认真听了。
郁云时还拿出手机上网查了查。
陈枝知小声问郁云时:“你在查什么呀?”
郁云时:“我在查竹荪适不适合小孩吃。”
陈枝知:“适合吗?”
郁云时看完了,得出结论:“三岁以上的小孩才能吃,不能多吃。”
郁云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对郁斯舟说:“我们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点给业海和关山。”给业海带了就是给小笙带了。
“也可以给江来带点。”
郁斯舟没有意见。
【关山!】
【关山来了!】
【关山虽迟但到。】
【虽然关山没有在这个节目里正式露过面,但是他活在郁云时的嘴里啊。】
【不瞒你们说,我认为这个节目现在一个看点,就是等郁云时说关山这个名字的时候。】
【郁云时喊关山的合辑时长又增加了。】
现场的人听到关山和业海名字,表情各异,但都能看得出来,他们在憋笑。
以前不知道还好。现在知道了以后,根本忍不住一点!
陈相卿怕自己笑出声,他靠和老板搭话转移注意力。
陈相卿:“你们这里的人都还挺有商业头脑的。隔壁山头搞了个养鸡场,你这里又做了个竹荪养殖基地。”
竹荪老板之前都在背稿子,现在听到陈相卿这么说,他放开了点,总算能说点想说的话了。
竹荪老板:“害,你们不知道,其实那家伙算是模仿我的。”
“我以前主要就是卖冬笋,后来才种上这竹荪。”
“我竹荪也搞了快三年了,养鸡的去年才开始。”
“他开之前还来我这里参观过呢。”
郁斯舟奇怪:“他养鸡和你种笋种蘑菇有什么关系?”
竹荪老板:“学习一下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
“他总不能还跟我做一样的,来抢我的生意吧?”
竹荪老板顿了顿,说道:“而且我生意也没好到还能让他再来分一杯羹的程度。”
要是他卖的好,也就不用联系节目组了。
竹荪老板打开了话匣,侃侃而谈:“还有一个,是在我们这儿,也就搞搞这些养殖,还算有个出路。”
“这山上住的,现在哪还有年轻人,都是村里留守的老人。”
“回来的当然都是想要搞点创业的,不然只能混吃等死了。”
竹荪老板这是实在话。
现在一般农村里都只有留守儿童和留守的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普通人纯靠种地,别说组建家庭了,养活自己就已经相当困难了。
更别提这样的山里。
竹荪老板感慨:“好在这两年山货变稀罕抢手了。买的人多,我们还有机会在山里自己给自己找个工作。要不然还真过不下去。”
郁云时好奇:“山货?”
竹荪老板:“对,就是山里自己长出来的,什么野蘑菇、野果子,还有我们的笋子。”
“就是这些东西产量低,采摘也很困难。”
“运输现在倒还好,快递能发得出去。主要是产量的问题。”
“我们这里的山,每一个都是有主的,到了季节,主人就上山野采。”
“年轻人挺少做这个的,基本上都是老人采了补贴家用的。”
“我们店里卖的最好的就是野生的蘑菇,还有的一般般,我也是因为这个才想到种植竹荪的。”
“反正我也是顺带,帮着他们一起卖,他们一年靠这个赚个两千、三千的,也能活。”
竹荪老板挠了挠头:“就是上山有点太危险了,五六十的还能上山,七八十的现在就有点难了。”
“冬笋我们家现在还一直卖的,年纪轻点的,能来我这里做小工,我给工资,那些年纪大的挖不动冬笋。”
“挖冬笋可是个力气活。”
老板说得挺实在的。
他也不伪善,骗人说自己还善良地雇佣老人。
老板继续说:“采竹荪倒是可以,但我们种在竹林里,竹林也是山上,有坡度,加上采竹荪要一直弯着腰,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