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109)
各处忙忙碌碌之中,太和三年慢慢过去。
太和三年十一月中旬,淮南省临延府怀翼县,县衙后厅书房。
怀翼县令嵇春生默默盯着手里的舆图,热泪盈眶。
他带点鼻音感慨道:“终于做完啦!”
这是朝廷给每一位县官下达的最基础也是必须完成的第一要务:测绘当县舆图。
舆图上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勘测、山川河流;还要有民居分布、道路走向、作物种植等等,越详细越好。
在绘制当地县城舆图之前,他们先拿到手另一份更大更广阔的舆图——自己所在省的所有府城舆图。
发到他们手中的舆图,详细到省内各个府城,描绘的甚是详细;县与县之间的轮廓同样清晰,但到了县城范围内,就是一片空白,等着他们把自己所管理的县城内容填上去。
据说这些地图会上交汇合,共同绘制成全新的大锦;以后的官道、民道的铺设,都会依据这份舆图。
光想一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这事情太过重要,他是半点也不敢懈怠,更不敢出错。
嵇春生到任后,除了当好本地的一方父母官以外,最多的事情就是带着属下们用脚丈量这怀翼县了。
知道他们要画舆图,不少百姓自发帮忙,很多地方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人家还有路,都是当地人帮他介绍带他过去的。
思绪转了一圈回到眼前的图上,嵇春生由衷佩服皇帝;这些舆图那么精细,怕是已经准备好多时了。
陛下当真是,走一步算百步。
感喟完,他将备份好的舆图与备份的新黄册、鱼鳞册一起收好,火速投递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靠着这些陆陆续续从各地汇集过来的数据,太和三年末,安临琛算是完成了大锦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各处一派顺畅的情况下,大锦进入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
因着朝廷新官派到哪、新路就铺到哪的架势,各地的人们总算脱离报纸、亲眼见识到水泥这种混凝材料的实用性与速干性。
说句神物不为过!
崭新的水泥路瞬间引爆了人们对水泥的热情,使得水泥成为一款人尽皆知的粘合剂、建筑材料。
实用当前,它的使用范围被迅速推广扩大——从铺路到房屋建设,从塑形到填充石墩桥梁。被朴实又聪明的百姓开发出了无穷的用法。
不少水泥工坊一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太和四年正月,年节假期一过,安临琛就召了几部重臣齐聚,开起了不算小的小会。
三年已过,他的人才培养计划总算能搬上日程了。
“铺设学院?”
“专业化?”
“从上至下?”
皇帝的话让不少人陷入沉思。
大锦在教育这一块的后劲相当不足。
不说前朝战乱多年,民不聊生下自然读书人减少;只说在前朝还算平和的时期,上层的高位者们对知识的把控也相当严密。
彼时不管是当政者还是其他高位者都对知识开放报以最严苛的态度,愚民政策从上至下贯穿彻底。
百姓都被教化成无知无觉的傻子,他们才稍感安心。
但其实再往前数不是这样的。
比如宋代,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十五、六万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官办学校以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出名的书院相当之多。
再反观如今的大锦,多少地方连县学都凋零了,更别说往下的镇村了。
如今世道太平各处安稳,百姓对朝廷的信任稳步升高,现在还不办学什么时候办?
眼见下面的人都陷入思考者模式,安临琛微咳一声,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回来。
安临琛:“是的,朕欲大肆复辟学院建设,开放学校教育模式。”
“除却国子监、太学、府学县学等的官学,朕还需要开设些专业性很强的单独科目:如武学、律学、算学、绣花、木工、书画琴棋、医学、……等等”
“可以是专精一则的学院,也可以是组合性综合性学院。”
安临琛想要的,就是现代各类综合大学的雏形。
“诸子百家齐鸣的时代或已过去,但知识永不凋零,世界永远需要人才。”
皇帝的一番话让下面的大臣们再度陷入沉思,但更多的人则是考虑起来接下来自己需要做什么。
因为帝王的语气,一听就是‘此事朕意已决’的模样,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推进事情的完成。
安临琛并不想收获很多沉默和‘陛下三思’,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专横的甲方。
他的要求只多不少。
“如今水泥全面开放,水泥产量也是节节攀升,在这其中分出一些建点学校而已。朕想,并不是什么难事。”
“京城自不必多说,必须作出榜样;各地从省府开始牵头,这是长期的工程,但朕要看到最大的诚意。”
“将夫子位开放为可入朝廷编制位,有本事无案底之人皆可考,考上者享朝廷供给,实际考核和规章制度……这些你们加紧讨论,给朕拿出套初步可行方案。当然,世事变化无常,这些方案先试行,后期需在实践中跟进改进。”
“开设的学科数目另做讨论,各种科目都不限报考性别;另男女同校,对夫子的人品需重点关注,记得考核时候加入这点考虑……以及各种基础措施要跟上。”
“另外,可考虑抽调人手成立一个教育部了,专项司职考试相关的事情。以后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
“教学求生手艺的的,和求学考官的可以分开,但不必轻贱任何一方。格物致知、下学上达。”
“给百姓能活下去的手艺,吃饱饭了,再谈理想。”
“大道如青天①,尔等身处高位,就需看得更长远,给这世间一个相对的公平。”
这场会议每个部门参加的人都至少有三人,除了各部尚书司以外,还有左右侍郎、内阁侍读等等。
他们听着顶头上司与皇帝讨论得火热,自己却在疯狂记笔记;不少人内心升起巨大的面条泪,已经能预想出未来的自己忙成陀螺的模样。
明明已经多了不少同僚,他们反而更忙了?
最后,皇帝一锤定音:
“各种方案慢慢想,但各地学校的选址与建设,现在就可以着手开始了!”
注释:①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二》
白话译文如下: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这里只取前半段‘出路宽广’的意思。
第66章
会议开完,群臣退去,安临琛则收获了一个深沉的小正太。
正是福宝。
从小太子被注意到开始,安临琛就一直带着他听政;这几年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涉及到前朝,小家伙就没有一次是逃得过的。
今日安临琛开会,小太子自然也得旁听。
现在,看着他用一张婴儿肥未消的脸装满深沉,安临琛就想笑。
小小年纪,个头不大,心思到不少。
“福宝,怎么了?在想什么?”
福宝皱眉,一脸严肃道:“父皇!我已经长大了,再叫福宝不合适了!”
安临琛挺宠他,笑着回道:“行行行,那我们北宸怎么了?”
福宝大名安北宸,非常古早言情文的名字。
但这名字取的其实很符合他的身份。
北为尊位,北极星所在;宸,帝王之意。
几乎是把身份刻在名字里了。
可惜原文从头到尾都没提过先帝名讳;若是那先帝的名字和安临琛一样,这小子妥妥得改名。宸撞音了琛,礼部那里就过不去。
只能说工具人没人权。
听着父皇略带宠溺地回话,安北宸有些羞涩,又很快整理好情绪,将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父皇,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让女子也入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