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199)
这些人从民夫口中听到秦国竟然推翻了士族,重视提拔寒门百姓的消息,一个个表情震惊。
当初去秦国考察的各国使臣们因为私心,从而隐瞒了秦国推翻士族的消息,所以各国人包括大王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只有那些跑商的人清楚,但这些人也不会乱说话。
而此时知道了这个消息,身在姜国郁郁不得志的儒生在震惊过后,就心思活跃了起来。
再加上看到这些民夫从秦国带回来的诗集,里面描述的秦国江山壮丽,农田百姓耕耘安宁生活的景象,许多一心想有所作为的聪明人顿时拍板决定,收拾包袱踏上了投奔秦国之路。
繁荣、安定、上位者仁德,这就是儒生们投奔的最佳国度,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现在的秦国简直就是他们发挥才能的天堂!
唐钰的目地就是这群人,秦国现在实在太缺人才了,三年的时候根本不够他们本土培育出足够的人手使用。
姜国不缺人才,所以并不在乎这些在民间郁郁不得志的人,也完全忘记了这群人,自然就没想到秦国送诗集竟然是么个用心,等到后来发现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
后话暂且不说,反正此刻姜国民间得到消息的寒门儒生们是激动得赶紧往秦国跑。
而秦国这边,在各国民夫离开后,一道特殊的圣旨就通过风驰鸟一夜之间下达各城镇。
圣旨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大王体谅寒门子弟读书不易,从今起凡秀才功名以上的人,只要携带身份证明,出远门皆可在官方背景的“朝来酒楼”免费食宿,乘坐官方交通也只需交付一半银钱。
而他国前来游历的儒生,也可以享受免费住宿,但吃食就需要自己给了,不过也只需半价。此乃对天下读书人的尊敬和重视。
这道圣旨出来秦国百姓又是欢呼,各地寒门读书人更是发愤图强努力,当今朝廷如此给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他们若不抓住时机,实在该天打雷劈!
而对于从其他各国前来的儒生,在刚踏入秦国境内就享受到如此特殊待遇,内心真是那个激动呐……
秦国边境。
何子博与几个一块儿来秦国寻找机遇的朋友,就是这激动人群中的一员。
他们刚刚来到秦国边境办完通关手续,还没进城门,守城的士兵在确认他们儒生身份之后,就派了专门来领路,非常热情的带他们寻找食宿落脚休息。
这点待遇在其他国家也有,毕竟这个时代读书人少,再怎么不重视寒门士子,可对于儒生这个群体,各国君王都是非常忌惮和重视的,一般士子身份的人走出去都不会遭到冷遇,态度上热情是正常的。
可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秦国人竟然将他们带到了一座装修不算奢华,但绝对看起来花费就不会便宜酒楼面前,说他们可以免费住!吃饭还只用给一半的钱!
几人都是瞪大眼睛的表情,“这,这是真的……”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儿?
带路的士兵对他们的表现早已见怪不怪,他们这里是边境,这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儒生第一次来都是这幅模样,毕竟论对百姓的待遇,如今还真没谁能比得上他们秦国。
小兵很是自傲,
“当然!我们大王最是爱民如子,特别体谅咱们百姓之苦,知道咱们平民百姓家里供读不容易,颁布了很多优厚圣旨呢,你们外面来的儒生只是住宿不给钱,我们本国儒生食宿都免费!不过这只限朝来楼,别的酒楼客栈不行。”
何子博等人非常欣喜:那也非常好了,这朝来酒楼一看消费就不便宜。之前只知道秦国重视寒门,没想到是这般重视,他们真是来对了。
见众人神色,小兵胸膛挺得更高,炫耀科普,“我们秦国还有很多好的地方,时间有限就不一一跟你们说了,你们可以去书肆买一本《游客须知手册》,那上面有很多注意事条例和风俗忌讳,对于第一次来咱们秦国的人很有帮助。”
还有这玩意儿?
众人眼睛又是一亮,出门在外最怕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出远门一般都是在当地寻个油条子,也就是现代的导游之类人,带路领头,以免触碰当地禁忌风俗,没想到秦国还专门有这种书卖,名字也通俗易懂。
“何兄,看来我们真是来对地方了……”
风尘仆仆何子博与几位同窗朋友望着面前的酒楼,脸上皆是露出一种找到归宿的神情,心中的郁郁不得志之气在此刻烟消云散。
第92章 我们是包土包子
178. 我们都是土包子
何子博只是姜国很普通的农户子弟。
他家境和所有乡下人一样贫穷, 但由于他父亲是在大户人家干过活的人, 见识比较广, 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儿子愣是勒紧了裤腰带把孩子送去私塾,并且没有再生其他孩子, 一心一意将家中的资源都给这个孩子。
而何子博也不负家中所望, 是块儿读书的料子。
只是由于没有家世背景,终究没能大出息, 满腹才华没处施展, 只能在县城给那些小士族做点杂事,没有前途但生活也比常人舒适,不上不下的混日子。
可但凡走上仕途,又身怀真本事的有几个甘心就此庸碌?甘心多年苦读无法施展抱负?
因而在知晓秦国对待寒门士族看重的心思后, 何子博就立刻毅然决然放弃了舒适生活,决定来秦国尝试一番, 其父满心想看儿子出息,也是非常支持, 竟直接将家中田地卖了大半给儿子筹集盘缠。
何子博心中感动,更加立誓定要在秦国有所作为,怀揣着这份激昂的梦想, 他与几个情况差不多的同窗一块儿上路,在经过一段艰辛的赶路终于抵达秦国边境。
踏入陌生的国土,他原本还有些忐忑和迷茫,可是在秦国人的热情下, 他的忐忑迷茫消失,心底真正的涌现出一股奋斗拼搏之心。
依着秦国对寒门士子的重视,他们此来就算不能有大作为,肯定也能找到机会发挥所学,远比在家乡庸碌浪费多年的寒窗苦读好。
虽然不能效忠自己的国家有些遗憾,可是学无界限,儒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天下儒生的心愿是百姓,是弘扬先贤的仁德思想。
而事实证明,他们此来秦国是正确的选择。
秦国不仅对儒生出行食宿有着各种优厚政策,在官府的宣传下,秦国人对外面来游历的儒生也非常热情,方方面面都给予了许多帮助照顾。
在发现秦国百姓竟然老少皆识字时,何子博等人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是你们这个城镇的人都会,还是……你们秦国人都这样?”
大家问出这个问题是嗓子都是涩哑的。
实在是消息太过震撼,只听说过全民皆兵,还真没听说过全民皆学问的!哪怕强大如姜国,民间读书人的也不多,十个有八个不识字很正常。
“当然是咱们全国都这样啊!”,被询问的百姓洋洋得意。
“我们大王说知识就是力量!文盲是阻碍我们富足生活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不然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想当初咱们扫盲的时候也是折腾哩,不过认了字就是好,出去干活别人再也不敢拿契约骗咱们了。”
“姑娘也能去你们说的官府私塾吗?”
“是啊,那是义务教育。所有孩子不管男女都必须去,如果不让孩子去读书的,就会被官府抓去坐大牢!孩子可是未来的希望,国家的那啥花骨朵,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怎么能够拖国家后腿呢!我们村谁要是敢违背大王圣旨,我就第一个去举报他!”
“读书花不了几个钱??”
何子博几人闻言瞪大了眼睛,这话确定没说错?难道不是供读一个士子要累死普通家庭几代人吗?
百姓大婶点头,一副‘你们没见过市面了吧’的炫耀表情。
“那是。咱们私塾分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是必须去读的,但束修不多,一个孩子一年顶多交2两银,里面包括各种学杂、墨笔、伙食费用的……当然,真正读书肯定不能这么便宜,不过小学官府会贴补。”
- 共205页:
- 上一页
- 第199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